首页 > 要闻

东西问丨们发延:如何透过文物古籍“探勘”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脉络?

2023-11-08 19:06: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1月8日电 题:如何透过文物古籍“探勘”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脉络?

  作者 们发延 民族文化宫副主任、研究馆员

  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在民族文化宫展出。展览分为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个单元,展出1500余件(册)文物古籍,年代跨越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唐、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时代,涵盖印章钱币、生产生活用品、服装饰品、工艺美术品、乐器、文献、图书等珍贵文物古籍,每一件都承载着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统一性。如何透过文物古籍“探勘”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脉络?

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在民族文化宫展出。图为展览中展出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卡约文化、红山文化的位置示意图。民族文化宫供图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道路。在史前时期,中华大地上已形成早期的中华文化圈,为后来夏商周政治共同体的发展奠定了共同的地理文化空间。展览中展出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卡约文化、红山文化的一系列彩陶。彩陶文化从距今约9000年开始,绵延了5000多年,在中国分布极其广泛。其中,马家窑彩陶文化产生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受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早期时向西传播到了青海的宗日、西藏的卡若,向南传到四川营盘山,而中晚期时则往北、向西传播,扩展至新疆东部。这条“彩陶之路”也成为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在民族文化宫展出。图为展览中展出的马家窑彩陶。民族文化宫供图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历经不同发展阶段,是以国家形态绵延不断传承下来的统一文明形态。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基本特征、思想基础及独特发展道路,在其早期发展阶段——夏商周时期奠定。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夷”与华夏交错分布、迁徙互动,逐步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展出的宋代《册府元龟》记载了楚国在西周时期曾自诩“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但几代人之后的楚庄王则位列春秋五霸之一,成为华夏文化的代表人物。所以,夷夏之间不是一成不变,“夷”可变“夏”,“夏”也可变“夷”。政治文化认同才是第一标准。

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在民族文化宫展出。图为展出的宋代《册府元龟》,其中记载了楚国在西周时期还曾自诩“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但几代人之后的楚庄王则位列春秋五霸之一,成为华夏文化的代表人物。民族文化宫供图

  统一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统一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先秦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先秦国家统一性不断增强的关键所在。思想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重要表现。春秋战国时期,追求统一性成为诸子百家思想的主流,要求“定于一”“天下为一”的呼声高涨。《诗经》里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荀子》里有“一天下”,《管子》里有“陶天下而以为一家”,《墨子》里有“是故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等。这说明一个顺应社会经济发展,代表新的历史潮流的统一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大一统国家结构呼之欲出。

  秦汉至明清是中华文明统一性巩固发展时期。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为统一性的制度建设创造了历史条件。秦朝将郡县制确立为基本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为此后历代中央王朝巩固统一政权的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体现郡县制的古籍非常多,展出的有《史记》《隋书》《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等。

  属国制是两汉魏晋时期中央政府对归附诸族实行的一种地方管理体制。展出的《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宋书》《水经注》都有属国制的相关记载。属国制这种“因俗而治”的制度,也被后来的王朝所承袭,例如唐代实行羁縻府州制,相关记载在《资治通鉴》《新唐书》《蛮书》中都能找到。

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在民族文化宫展出。民族文化宫供图 

  统一性内化为各民族的共同价值信念

  统一性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内化为各民族追求统一、崇尚和合、致力安定等共同价值信念。无论哪一个民族称尊建鼎,都把建立大一统国家作为政治主动。《晋五胡指掌》《十六国春秋》记载了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的兴亡历史,以及许多“五胡”首领对统一天下、追求中华正统的向往,以及效仿中原政制、崇儒学、兴礼仪的行动。

  “桃花石”意指中国,是古代中亚人对中国中国人的称谓,但需强调的是“桃花石”不仅指中原地区,辽夏金也都被称为“桃花石”。辽夏金一直在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和礼仪文化,继承发展唐三彩的辽三彩、仿汉字创制的西夏文和以中原文化纹样为饰的金铜镜都与中原文化息息相关,体现这些元素的文物、古籍均有展出。

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在民族文化宫展出。图为展览中展出的继承发展唐三彩的辽三彩。民族文化宫供图 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在民族文化宫展出。图为展览中展出的以中原文化纹样为饰的金铜镜。民族文化宫供图 

  元朝结束了辽宋夏金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开启了一个“大中国”时代,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元史·百官志七》记载了元代设立行省制的基本情况。此外,元朝借鉴历朝管理边疆的经验,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方事务,这在展出的《元史·百官志三》中有所记载。同时,元朝为维护中华文明统一性实行土司制,明清时期又因其弊端实行改土归流。展览中展出的岳希长官司告示牌、乾隆皇帝赐给云南土司——车里宣慰使的官服、清政府在同治年间赏赐给凉山彝族土司岭承恩的吉服、清末湘西地区土守备的战服,以及乾堡寨额设守备图记和上孟董额设守备图记这两枚官印都是土司制和改土归流的物证。

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在民族文化宫展出。图为展览中展出的乾隆皇帝赐给云南土司——车里宣慰使的官服。民族文化宫供图

  元明清时期,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安定西北、安辑北疆、稳定西南、收复台湾,使四海之内成一统。相关记载可在《贡噶坚赞口述传记》《戡定新疆记》《西南彝志》《延平王户官杨英从征实录》等古籍中找到。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维护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共产党宣言》《新青年》《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东北抗日联军旗帜、回民支队使用过的铁战刀等文物,都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

  新中国的成立,掀开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中华民族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进一步升华。展出的中央访问团赠予各族人民以及受赠的锦旗、各族人民敬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礼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五个民族自治区成立时的文件、各民族选民证等,都反映了这一点。

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在民族文化宫展出。图为展览中展出的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省西畴县第一区长箐乡苗族全体敬献中央访问团的锦旗。民族文化宫供图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明确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展出的反映各族人民合作发展、固边守边、拥护领袖等内容的实物、图片、文献等,都是新时代中华文明统一性的集中体现。

  由此可见,统一性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是寓于多样性中的统一,是多元一体的统一,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不是消除文化差异性的统一,而是在坚守中华文化统一性立场的同时,又展现出中华文化多姿多彩魅力。(完)

  作者简介:

  们发延,阿昌族,研究馆员,研究生导师,国家民委文化名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党委委员、副主任,曾兼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等职务。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方民族大学师生在京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演

      中新网6月30日电 (马壮)6月29日起,北方民族大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开展以“中华魂·黄河情”为主题的展演,该活动将持续至7月2日。  本次展演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内容紧紧围绕黄河流域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承规律而编创。共分为三个篇章,包括《唐渠流玉》和《我的家乡...

    时间:06-30
  • 2023年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暨京玉民族团结共建交流活动启动

      中新网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胡贵龙)5月6日上午,石榴花开美京城——2023年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暨京玉民族团结共建交流活动在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举行。图为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周景晓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胡贵龙 摄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三江源头、青川藏疆四省区交汇之...

    时间:05-07
  • 天天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在落实

      天天学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精神,就必须坚持...

    时间:04-29
  • 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在广州举行

      中新网广州4月27日电 (记者 郭军)4月27日,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有关业务部门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  潘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

    时间:04-27
  • 西藏举办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比赛

      中新网拉萨4月11日电 (贡嘎来松)近日,由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主办,西藏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承办的“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西藏自治区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大赛总决赛在拉萨举行。图为决赛现场村居组选手在演讲...

    时间:04-11
  • 西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中新网拉萨3月21日电 (记者 江飞波)3月21日,西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成立,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庄严,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自治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嘎玛泽登共同为该中心揭牌。图为3月21日,西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时间:03-21
  • 【每日一习话·奋斗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细做实;只要是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  这段话出自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

    时间:03-05
  • 中央统战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同印发《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

    时间:02-14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民委主任会议聚焦这些内容

    人民网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孝金波)1月13日,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岳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

    时间:01-14
  • 2022年国家民委工作回顾:聚焦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年,国家民委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结合学习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聚焦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认...

    时间:01-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