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保持“柔性”心理,别让抑郁症缠身

2023-07-10 05:03:33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华 凌

  近日,知名歌手李玟不幸去世。据其姐姐李思林微博消息,李玟在离世的数年前不幸患上抑郁症,前一段时间病情急转直下,7月2日在家中轻生,经医院团队努力抢救及治疗,最终返魂乏术。

  此消息一出,世人哗然。因为,李玟一直给人展示着阳光和充满活力的形象,特别是经常嘴角上扬、面带微笑,仿佛很幸福的样子。抑郁症怎么会跟她沾边呢?真是太意外了。这让人们在震惊与悲痛之余,开始更多地关注到心理健康的议题。

  那么,抑郁症的病因是什么?如何判断其症状?在治疗上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带着相关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刘破资教授和心理治疗师王晓文博士。

  这种精神“感冒”给人类造成沉重负担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也被认为是精神病学中的‘感冒’。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因面临过大的精神压力而导致被抑郁症缠身。这种疾病出现后,患者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伴有心情低落、兴趣丧失和精力缺乏等症状。”刘破资说。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患抑郁症人数达约9500万。另据有关调查表明,如果以一年时间为单位,则每年患抑郁症的人数占10%,女性是男性的2倍。

  “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了全球给人类造成沉重负担的第二位疾病。”刘破资表示,从临床上来看,抑郁症的症状大致包括9种:心境低落(情绪不良)、兴趣或愉悦感缺失、食欲或体重改变、睡眠障碍、疲劳或精力减退、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无价值感或过度内疚感及自杀意念和行为。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抑郁症缺乏正常的认识,不能及时对出现抑郁状态的亲朋好友给予理解和支持。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这种疾病,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精神状态不好,应该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王晓文强调。

  积极改变心态逐步疏通抑郁障碍

  “其实,抑郁症出现和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紊乱有关。”刘破资说。

  王晓文补充道:“需要注意的是,当生活遭受打击,如失恋或亲人突然离世等,往往会导致抑郁症发生。”

  目前,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刘破资表示,对于单相重性抑郁,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效果最好。这也与美国精神科协会和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评价研究院的实践指南一致,该指南更推荐心理治疗作为轻度抑郁患者的初始治疗。

  在对抗抑郁症方面,不管是服药还是心理疏导,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抗抑郁药与心理治疗哪个疗效更好些?“有证据显示,对于单相重性抑郁患者在治疗结束时,抗抑郁药与心理治疗的疗效通常相当。”刘破资介绍,心理治疗的一个优势是在急性期治疗后,获益通常持续且患者维持良好状态。而抗抑郁药的急性期治疗获益通常因停药而消失,也就是说,急性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后病情缓解且随后停药的患者中,复发很常见。

  王晓文指出,易患抑郁症的人心理韧性弱,像一只玻璃杯一样易碎;而不易患抑郁症的人心理韧性强,更像一只塑料杯,掉在地上也可以弹起。后者往往能够保持“柔性”心理,对于精神压力或打击具有“吸收”能力。所以,大家平时要有意锻炼心理韧性,学会放松身心和积极正向思考,凡事“不较真”“不强求”。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尽早干预、有效治疗,让更多患者脱离过敏性疾病困扰

      随着环境、气候、人类生活方式等的变化,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挑战,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在7月8日第19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过敏诊疗中心主任程雷教授围绕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概况、导致疾病的原因、有效诊疗方式等作出了解答。程雷教...

    时间:07-08
  • 上海探索不断升级数智客服 “AI助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中新网上海7月8日电 (陈静 汤丽 王春鸣)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记者8日了解到,当下,全国众多的医院上线智慧医疗服务,覆盖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为提升患者使用互联网医院缓解就医难题的重要推动力量。“AI助医”正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上海,如何让互联网医院更适老化,让老年患...

    时间:07-08
  • 心理支持是抑郁症患者走向治疗和康复的关键

      看起来阳光开朗的人,为什么也会得抑郁症?生活中,抑郁症患者并不都是看起来郁郁寡欢,很多开朗爱笑的人,内心可能也正在经历巨大的痛苦和煎熬,这被称为“微笑抑郁症”。  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它并不能消除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

    时间:07-08
  • 源自香港,“健康快车”让22万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中新社新疆库尔勒7月7日电 题:源自香港,“健康快车”让22万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没想到不花一分钱,还能在火车上做手术,现在看东西很清楚,完全康复后还要继续打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沙依东园艺场68岁的村民尼扎木丁·阿尔西丁日前对中新社记者说。  不久前,尼...

    时间:07-07
  • 干眼症患者人数众多 上海探索为患者建“干眼症档案”全程跟踪诊疗

      中新网上海7月6日电 (记者 陈静)干眼症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干眼、视疲劳的患病人群非常庞大。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干眼诊治工作室(下称:工作室)6日正式揭牌启用。该工作室将在对患者开展连续的规范化、个性化诊疗的同时,探索全程跟踪诊疗,建立属于患者的“干眼...

    时间:07-06
  • 专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定期评估器官损伤

      中新网广州7月6日电 (记者 蔡敏婕)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多位专家近日在线上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红斑狼疮总体疾病控制情况在临床实践下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疾病活动、反复复发和药物毒性,患者常存在多器官系统不可逆损伤的风险,需多管齐下做好器官保护。  系统性红斑狼疮高发于15岁至45岁育龄期女...

    时间:07-06
  • 探访老年医学科 患者:就医体验感好

      中新网海口7月6日电 题:探访老年医学科 患者:就医体验感好  作者 陈英清  “阿婆,如果一顿吃不了太多,我们就少吃多餐。”“最近恢复不错,继续加油。”“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有利于恢复。”这是记者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里听到的温馨对话,类似的对话在老年医学科中还有许多。  《...

    时间:07-06
  • 中国专家善用外科机器人 最大限度为泌尿系统肿瘤患者保留器官功能

      中新网上海7月5日电 (陈静 王根华)近年来,中国泌尿系统肿瘤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前列腺癌、肾癌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医生和患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肿瘤切除,而是更加关注在肿瘤根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器官功能。  记者5日了解到,中国的专家们率先探索将机器人/单孔腹腔镜...

    时间:07-05
  • 新型角膜供体材料 助致盲眼病患者重见光明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汪心海  角膜病是我国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病的唯一手段。虽然角膜捐献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但是捐献量仍远远少于等待复明的患者。如何化解这一难题?  在近日召开的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荣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新型角膜供体材料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项...

    时间:07-05
  • 数据显示中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人 你的腰还好吗?

      26岁,我腰突手术了  25岁的最后一天,我从医院拿到了腰椎核磁共振检查报告。医生一脸严肃地对我说:“要手术,或许还得打钉子。”看着诊室里拄着拐杖的中老年人,我感觉自己仿佛提早经历了50年后的命运。  “25岁的身体75岁的腰。”在花了几天消化这个残酷事实后,我把自己的腰突就诊经历分享到了社交...

    时间:07-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