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丨邢广程: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一以贯之?

2023-07-07 21:38: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一以贯之?

  作者 邢广程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边疆研究所所长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有着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是唯一自古延续至今、未尝中断的文明。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一以贯之?如何在特别的历史方位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为当下中国与未来中国处理好文明互鉴的问题?首先需要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第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关于文明问题,学界已有大量研究。今举西学两例:一是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提出举世闻名的“文明冲突论”。他认为世界上主要文明有十二个,现有五个文明仍然存在,分别是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值得注意的是,他认为中华文明不仅是中国文明,和国土概念是不一致的,超越了中国的国家范围。另一个对文明阐述比较深刻的西方学者是汤因比(Arnold J. Toynbee),他著有《历史研究》,认为一共有二十六种文明,其中二十一种文明现在还存在,其中有古代的原始文明,中国就属于此类。

  上述这些文明除中华文明外,都没有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中断的文明。一些外国学者对此论蓄意歪曲,其实是政治偏见问题。

泉州南音乐团和泉州艺术学校的演员表演南音《百鸟归巢》。2009年就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南音,是中国四大古乐之一,已有千年历史,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张斌 摄

  此外,中华文明不是从容地保持五千年,中华文明也遭受了很大挫折危机。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的空间是由定居的农耕文明和流动的游牧文明共同组成的,这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园,有战有和是内部的事情。而1840年,中华文明遇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异族入侵,受到来自所谓西方最先进文明、实际上以最野蛮方式发出的威胁。所以中华文明延续发展下来非常不易。那么,中华文明的底气何在?

  就在于第二个特性,创新性。中华民族有内在的动力机制和动力源泉。创新性就是中华文明有内生动力、不断创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勇于接受挑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也需要创新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是统一性。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有一个“大一统”的传统,秦朝是第一个统一朝代。随后中国历史有分有合,但统一是历史趋势。统一并不简单等同于疆域问题,而是综合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统一空间问题。此次习近平总书记从文明的高度指出中华民族统一性,说明大一统是五千年来中国一以贯之的。

  第四是包容性,这个是中华文明历史上做得最精彩的,突出体现在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天主教等都是从外面传入的。中华文明的一个奇迹就是,把外来宗教佛教几乎融合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融入到各族人民的生活、语言当中,在此过程中本土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位于浙江舟山普陀的观音法界吸引游人。观音法界是以观音为原型,拥有宗教、文化交流、观光服务等功能的当代佛教建筑。王刚 摄

  伊斯兰教亦如此。伊斯兰教在7至9世纪传到中国,此前通过宗教战争打败西域的佛教得以进入今天的新疆地区。但伊斯兰教在中国能站住脚,也因为出现了本土化现象。从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清真寺,到北京秀水东街的清真寺,都能看到伊斯兰教同当地文化的结合。

泉州清净寺是中国现在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郑劭淳 摄

  第五是和平性。我认为,一种文明与其他文明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平性。而中华文明做到了这一点。对比古代欧洲从波斯帝国一直到罗马的亚历山大大帝一波又一波的帝国侵略扩张,中华民族素有和平的基因,而中华文明也因此避免了很多灾祸。所以中国现在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历史空间与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和突出的统一性,是从文明的时空观概括了中华民族的特性。

  历史中国—现实中国—未来中国,这是一个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就是统一的国家空间,即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统一的中华民族空间。这个空间既是物理的,也是精神的,精神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有了时空架构,其内在动力机制是什么?中华文明为何能延续五千年且将继续延续下去?就是中华民族有创新精神。且创新精神不是自动生成的,必须要进行创造性转化。

  中华文明能够有连续性,首先是因为有包容性:对内包容,对外包容,对内各民族之间包容,对外对其他民族文明包容,兼收并蓄。此外,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外部的关系是什么?和平性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和平共处。

2023年7月3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服饰秀,学子模特尽显民族风。俞靖 摄

  所以这五个特性是完整的逻辑体系,这五个特性及关系,完整地勾勒出中华民族的行为逻辑和历史逻辑。

  而五大特性和现代文明是什么关系?五大特性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基础,即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就是建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基础。当下中国的主要任务是要把中华文明延续下去。

  中华文明的创造性决定了这五个特性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今中国进入了小康社会,要获得更深刻的文化动力、思想动力,就要使马克思主义更加中国化、时代化,更符合中国实际,需要和中国传统文化获得紧密的结合,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形态。这是中国获得思想动力根源的非常重要的内在体现,实现文化主体性和文化创新的自觉性,最后实现精神的独立自主,形成完全的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文化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游客在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游览。王建康 摄

  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定位了中国发展的坐标,让中国在精神上到独立自主的境界,形成新阶段的思想解放。中国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路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这种从“道路”到“经验”再到“理论”的升华恰恰表明中国在“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在巩固“文化主体性”,在“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第二个结合”要解决“思想和文化的主动”问题和新文化建设的自觉性问题,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的体现,要建立获得强大、内生性的、独立自主的、有原创动力的文明动力机制。

  民族复兴与文明互鉴

  中华文明实现延续发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还需应对世界文明格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处理好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鉴的问题。历史上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之间的关系是兼收并蓄、和平相处,但现在中国与未来中国还面临“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是何关系”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2023年7月3日,河南济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持续进行调水调沙,巨大的水流从高落差的出水口喷涌而出,场面壮观。吕超峰 摄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一直拥有兼收并蓄的胸怀,且与其他文明和平相处。中华文明要延续下去,不是以征服其他文明为前提的,而恰恰是要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获得生命力。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决不会走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人的老路。中国不接受“新冷战”的说法,也不接受“文明冲突论”。

浙江省武义县古城,市民在逛古街。胡肖飞 摄

  如今西方文明不仅强势,还是不包容的、不说理的,现在中国需要在策略上应对这个问题。中国需要坚定不移地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发掘五千年文明史的丰富资源,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解放思想、打开禁锢,揭去近代以来蒙在中华民族心理上的阴影。与西方文明互动博弈的经验,需要中国去总结。(完)

  作者简介:

  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一级研究员、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2013年获俄罗斯“普希金”奖章,2018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20年被授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荣誉博士”称号。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7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先后来到苏州、南京等地,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历史文化街区、科学实验室等进行调研。他强调——...

    时间:07-07
  • 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强调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

    时间:07-07
  • 两岸学者参访浙江湖州 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安吉余村村容整洁、产业完善、村民富足,真的很棒!”“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科技感很强,让当地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参观体验过程中,两岸学者频频发出感叹,点赞浙江湖州的发展。  日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来到湖州的安吉和德清,深度了解当地“千万工程”建设...

    时间:07-07
  • 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图为两岸学者在参观交流。  “安吉余村村容整洁、产业完善、村民富足,真的很棒!”“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科技感很强,让当地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参观体验过程中,两岸学者频频发出感叹,点赞浙江湖州的发展。  日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来到湖州的安吉和德清,深度了解当地“千万工程”建设、乡村振兴...

    时间:07-07
  • 国际青年“打卡”上海地标 用脚“丈量”中国式现代化

      中新社上海7月5日电 题:国际青年“打卡”上海地标  用脚“丈量”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 谢梦圆  “往前回溯五代,我的祖先是福建人,但我是他们之后家族里第一个学中文的。”泰国留学生刘秀春(Chamnantan Supakchon)初来上海2个月,对上海的繁荣印象深刻,“我觉得学了汉语未来会有更多发展机会,这次...

    时间:07-05
  •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以考古学为中心的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系统阐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对我们深刻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考古学视角,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略作阐释。 ...

    时间:07-03
  • 外国政党政要和友好人士看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开栏的话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推进并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深刻改写着世界现代化版图,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启示、拓展了路径选择。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各方都很关心:中国式现代化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从今日起,本报与中共中央对外联...

    时间:07-02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处理好战略和策略的关系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这六个关系...

    时间:07-01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

    时间:07-01
  • 北方民族大学师生在京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演

      中新网6月30日电 (马壮)6月29日起,北方民族大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开展以“中华魂·黄河情”为主题的展演,该活动将持续至7月2日。  本次展演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内容紧紧围绕黄河流域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承规律而编创。共分为三个篇章,包括《唐渠流玉》和《我的家乡...

    时间:06-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