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私自建桥被判刑,一罚了之不应该

2023-07-05 09:48:49

来源:农民日报

  不管是拆除非法搭建的浮桥,还是处理其他乡村治理问题,执法都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利益,如果忽略了这一本质,便有可能与执法为民的初衷背道而驰。

  近日,一则村民私自建桥被判刑的新闻引发热议。据报道,某地一村民未经审批,在村边一条河上修建了一座长7.5米、宽1.5米的浮桥,总共投入超过13万元。为收回成本,他让过桥村民、路人自愿交费,被当地水利局以非法建桥为由处罚并强制其拆桥,后又因建桥收费构成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目前该村民决定申诉。

  此事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社会热议,事件背后的几点问题引发笔者深思。首先,此事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事件中的处罚结果与人们的朴素认知发生了冲突。从法律规定来看,个人修桥需要报批,不得私自建设,且我国公路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收取过路、过桥费。但在日常生活中,修桥补路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是善举,尤其在这件事中,该村民并没有强制他人过桥交费。总计52950元的过桥费经法院退还后,其中交费2万元、也是交费最多的一位村民,又将这笔钱退给了修桥者,理由是这座浮桥确实给他带来了方便。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了人们对修桥村民的同情。

  其次,寻衅滋事罪判定是否恰当?这也是当下公众热议的焦点。一般来说,若构成寻衅滋事罪,要求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实施相关行为。所以认定此罪的前提是,有人故意实施了负面行为,且给他人造成了困扰。但目前看来,该村民修建浮桥并没有牟利,算下来还搭进去不小的成本,且报道并未指出此桥在修建以来发生过安全问题,事实上这座桥反而便利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让修桥的村民受到这样的惩罚,显然是公众难以接受的。

  最后,浮桥被拆后,群众的出行难题并未解决。公开报道显示,从2018年浮桥被拆除到现在,当地还没有作出在涉事河流上修建桥梁的规划,附近村民出行极为不便。事实上,困扰村民的过河难题早已有之,尤其是2000年以后,当地农业生产引入各种农用机械,群众对过桥渡河更是有迫切需求。如今浮桥被拆,有村民去河对岸种地、运货要多绕路70公里,原本十几分钟的路程得走3个多小时。这么多年来,村民的现实困难就摆在眼前,却始终没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对村民自发搭建的浮桥一拆了之后,又没解决群众需求,反映了当地政府存在懒政思维。

  其实村民私自搭桥收费的事件并非孤例,此前在其他地方也发生过。在发生类似事件时,对村民开展批评教育、告知私自搭桥的危害、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私自搭桥的现象反映出一些地方群众对乡村道路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河流两岸的通行难题,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亟需得到重视和解决。如何平衡好纠正违法行为和维护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是相关部门应深入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问题。

  应该认识到,不管是拆除非法搭建的浮桥,还是处理其他乡村治理问题,执法都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利益,如果忽略了这一本质,便有可能与执法为民的初衷背道而驰。就拿本次事件来说,当地拆除非法搭建的浮桥,本是为了维护附近居民的通行安全,可一罚了之,忽略了群众实际困难,就造成“只执法、不办事”的印象。在处理这类问题上,一禁了之固然简单,但重要的是要解决群众问题、把后续服务跟上,这考验的是地方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前不久河南多地基层政府敞开大门,邀请农民进院晒粮,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为避免农户在公路晒粮带来安全隐患,当地政府没有简单地对此一禁了之,而是选择多做了一步,为农户开放了新的晒粮场所,既避免了简单化执法,又解决了群众现实难题,贴心服务赢得好评。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启发,相关部门如果能在执法过程中主动了解群众需求、多为群众办好实事,更好落实为民服务理念,很多事关群众利益的治理难题会得到更好解决。(农民日报 刘诗麟)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主打“有趣有料有效” 广东英德运用小视频促基层乡村治理

      中新网英德7月4日电 题:主打“有趣有料有效” 广东英德运用小视频促基层乡村治理  中新网记者 许青青  “你想出去‘威’,一定要记得戴头盔!”“科城铜业(英德)招工了,电工岗、仓储岗,只有你肯去,总有适合你”……这段时间以来,广东清远英德市各镇(街)村居的工作群、乡情群里,一条条取的本地景、里...

    时间:07-04
  • 一杯“荷塘咖啡”撬动文旅融合产业链 村民享受文旅发展红利

      央视网消息:自浙江全面推进“千万工程”以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一些村庄不断创新集体经济发展举措,实施强村富民工程,持续壮大“美丽经济”。在宁波走马塘村,这一千年古村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村”,这让一位来自摩洛哥的教师颇为震惊。   阿明是摩洛哥人,来中国14年了,现在在宁...

    时间:07-03
  • “千万工程”二十年 村子变美了 村民变富了

      新闻调查丨“千万工程”二十年 村子变美了 村民变富了  二十年前,2003年6月5日,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拉开序幕。二十年中,这项工程不断升级拓展,更迭生长。2003到2010年,第一阶段“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万千村...

    时间:07-03
  • 一些用人单位为扩大宣传 强行征用员工朋友圈引热议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营销和扩大宣传,强制要求员工转发工作信息引发热议  “朋友圈”,公司怎能想占就占  前不久,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职工不转发朋友圈被罚1万元并开除”案例,引发广泛关注。2017年,某妇产医院开展员工微信朋友圈推广活动,该医院驾驶员陈某因未按要求转发相关链接,被扣除工...

    时间:07-03
  • 一些用人单位为扩大宣传 强行征用员工朋友圈引热议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营销和扩大宣传,强制要求员工转发工作信息引发热议  “朋友圈”,公司怎能想占就占  前不久,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职工不转发朋友圈被罚1万元并开除”案例,引发广泛关注。2017年,某妇产医院开展员工微信朋友圈推广活动,该医院驾驶员陈某因未按要求转发相关链接,被扣除工...

    时间:07-03
  • 九人排球火爆“乡村” 村民的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夏天,随着业余选手组建的海南队在“2023中国首届男子九人排球精英赛”上夺冠,植根乡村的九人排球运动火爆网络,目前海南文昌、屯昌、儋州等地正积极筹备、举办排球联赛,推动群众体育不断前进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海南台记者 王星辰:现在正在进行的就是乡镇与乡镇之间的排球友谊赛,虽然天气比较炎热,但是也...

    时间:06-30
  • 山西阳曲:村庄秀出“高颜值” 村民生活迈向“高品质”

      中新网太原6月30日电 题:山西阳曲:村庄秀出“高颜值” 村民生活迈向“高品质”  作者 高瑞峰 张隽  “大棚种植的甜瓜、葡萄等,主要供游客采摘,一个个温室大棚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聚宝盆。”30日,山西省阳曲县小岗头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康焱介绍,凭借“采摘游”“老院有约游”,该村由无人、无钱、无资源的“三无村”,一跃变为...

    时间:06-30
  • 江西会昌村民呵护失明妻子20余年:做你的眼 一起到老

      中新网江西会昌6月29日电 (姜涛 欧昌盛)“老婆,来吃药了。”刘德才从抽屉里拿了几样药丸,又倒了一杯温开水,递到妻子黄洪娣面前。喂完药,他又接着给妻子量血压、测血糖、打胰岛素。  20多年来,江西会昌县周田镇村民刘德才不离不弃充当失明妻子的眼睛的故事在当地有口皆碑,广受乡邻好评。  1975年,...

    时间:06-29
  • 2023地理信息软件技术大会召开 空间智能及遥感GIS一体化引热议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郭超凯)2023地理信息软件技术大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与会的院士专家、企业代表等人围绕“空间智能 因融至慧”的主题,解析空间智能技术内涵,展示其广阔应用前景。  地理信息软件(Geographic Information Software,GIS)脱胎于地图学,但日益丰富的应用场景已经突破传统地图的底层逻辑,目前已广泛应用...

    时间:06-29
  • 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引热议:建议落实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大食物观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题: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引热议:建议落实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大食物观  作者 谢雁冰 梁晓辉  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日前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常委会分组审议中,与会人员普遍认为,草案构建了一个比较严密、科学、完整的粮食安全法治保障体系,但对谷物以外的食物较少提...

    时间:06-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