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丨塞西莉亚·梅洛:巴西青年电影人看到了怎样的中国?

2023-07-03 20:21: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圣保罗7月3日电 题:巴西青年电影人看到了怎样的中国

  ——专访巴西圣保罗大学电影、广播和电视系教授塞西莉亚·梅洛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2023“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辽宁行”正展开。巴西圣保罗大学电影、广播和电视系教授塞西莉亚·梅洛带着数位来自巴西、厄瓜多尔的青年导演,以镜头为眼踏访中国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于2011年开启,至今,来自五大洲101个国家895名外国青年遍访中国,共完成854部纪录短片,斩获166余项国际性奖项,构成中国故事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塞西莉亚·梅洛连续多年作为外方指导教师参与,酷爱电影的她见证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与“不变”,切实地感知以银幕为媒,巴西和中国的合作前景。巴西青年电影人眼里的中国是怎样的?中新社“东西问”近日就此专访塞西莉亚·梅洛(Cecília Mello)教授。

2019年10月3日,第五届“圣保罗中国电影展”在巴西圣保罗文化中心开幕,并放映了开幕影片《请你记住我》。莫成雄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曾提到,电影是情感之旅,让人们穿越不同的空间。哪些电影让您对中国有了认知和了解?

  塞西莉亚·梅洛:有很多电影让我认识中国,它们激发了我学习普通话,了解中国电影、艺术和历史的热情。

  我会从陈凯歌的《黄土地》(1984)讲起。这部电影具有成熟的审美和力量,甚至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的进程。陕西黄土高原的风景照片以及它们与中国山水画的联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电影的第一个场景,那是以20世纪30年代为背景,展现了在一个偏远、贫困的窑洞社区举行的传统婚礼。陈凯歌导演镜头下,参加婚礼的农民的笑脸,总是让我热泪盈眶。

陕西延安,楼房林立的市区与远处的窑洞群。张远 摄

  第二部是张艺谋的《活着》(1994),这是一部用皮影戏来勾连家庭和历史的影片。巩俐和葛优的精彩表演,将一个家庭的故事与二十世纪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在经历了巨大的波澜后,影片以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收尾,预示着改革开放中国腾飞即将到来。

  第三部是贾樟柯的《站台》(2000),这部电影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一群艺术家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也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时代相联系。我是在伦敦攻读博士学位时,看了这部电影,它不但帮助我了解中国现代的历史,并让我真正想成为一名“中国电影”学者。

2015年5月14日,中国知名导演贾樟柯获颁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的终身成就奖——“金马车奖”,是首个获得该奖的华人导演。龙剑武 摄

  中新社记者:您还提到,记录中国城市化转型的纪录片总是牵动您对巴西城市化的记忆。能否展开谈谈?

  塞西莉亚·梅洛:透过纪录片,人们看到几十年来中国的巨大变革,与二十世纪下半叶巴西发生的加速城市化和社会空间变革有相似之处——即使规模较小。两国都有广袤的农村,也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

  巴西和中国在二十世纪都经历了人口快速增长,这刺激了城市发展的需求。工业化也在两国的城市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巴西,这一进程以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主要城市地区为中心,在中国则是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中心。

巴西里约热内卢海滩。富田 摄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由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因素决定的。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也有所不同,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更加快速的城市转型。

  尤其让我产生共鸣的是,空间变换也会带来记忆的丧失。例如,像圣保罗这样的城市在过去50年里发生巨变,有时很难在城市环境中找到我们记忆的痕迹。中国城市的经验也是如此。而电影,恰恰是记录这些短暂空间,保存它们以防止随时间流逝的一种方式。

  中新社记者:中巴影视交流现状如何?两国影视产业合作有哪些空间?

  塞西莉亚·梅洛:2017年9月1日,作为时任巴西总统米歇尔·特梅尔正式访问中国的一部分,巴西与中国签署首个电影合拍协议。最近,2023年4月,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期间,签署了另一份谅解备忘录,以加强两国在音像制作和发行领域的合作。

2023年4月,上海和平饭店门口,中国国旗和巴西国旗迎风招展,欢迎巴西总统卢拉访华。王冈 摄

  中国和巴西,以及很多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这必然会推动两国电影业互享机遇,促进发展。协议期内,巴西和中国公司合拍的影片将在两国享受国民待遇。也就是说,联合制作的电影将可以利用两国现有的公共资助机制。它们将被视为各自市场的国民产品。来自巴西或与中国签署了联合制作协议的国家的制片人,也有可能参与其中。

  对于巴西来说,中国电影和视听市场的吸引力十分突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和视听市场——2018年,中国在包括游戏在内的视听市场总体超过美国,2020年在电影市场上也超过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增长,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中国显示出电影市场的活力,这股没有消退迹象的增长浪潮,对外国制片人越来越有吸引力。

观影者在贵州遵义一电影院排队检票。瞿宏伦 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西的视听市场正在经历转型, VOD行业(视频点播)和互联网内容的增长,以及影院电影和内容制作的稳定或下降,这是音像产业复杂化的全球趋势,两国在这一领域可能还有进一步合作的空间。

  中新社记者:“看中国青年电影计划”已运行多届,您作为外方顾问连续多年参与。在年轻导演的镜头下,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

  塞西莉亚·梅洛:“看中国”项目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AICCC)的一项倡议。每年邀请1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专业学生来到中国,每人在中国不同的省份执导一部10分钟的纪录片。在外教指导下,在中国组建的小组一般由10名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电影人组成,10分钟的纪录片必须在15天内制作完成,其理念是促进跨文化交流、沟通与合作。

  圣保罗大学电影广播电视系从2016年就有幸参加,目前已经派出21名学生来中国。拍摄的许多影片在中国和巴西获奖。如今,更多的学生开始了普通话学习,他们对中国及其电影有很好的理解。他们认为,除了差异之外,还有我们团结在一起的一切。

首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优秀作品拍摄者共同观看作品。刘嵘 摄

  在学生导演的作品中,有一些特别令我感动的作品,包括《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Pedro Nishi,2016)、《箸韵》(Arthur Rodrigues Ribeiro,2017)、《石语者》(Davi Pina Barros,2018)、《翰墨人生》(Aline Rabelo,2018)和《佛桃》(Letícia Sillmann and Lígia Agreste,2020),均可在 YouTube的“看中国”频道上观看。

  中新社记者:各国青年导演遍访中国,包括西部边疆。在您看来,那些地方的传统文化、民族习俗是如何保护的?

  塞西莉亚·梅洛:保护文化遗产是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护传统社区的语言和文化习俗等。

首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优秀作品拍摄者共同观看作品。刘嵘 摄

  我在辽宁、重庆、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感受非常明显,当地政府支持节日庆典等文化庆祝活动,积极保护与少数民族社区相关的文化遗产、文物和传统手工艺。中国的博物馆、文化中心和研究机构,也在研究和促进相关地区文化多样性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完)

  受访者简介:

  塞西莉亚·梅洛(Cecília Mello),巴西圣保罗大学电影、广播和电视系教授。著有《现实主义与视听媒体》(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2009),《贾樟柯的电影: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与记忆》(Bloomsbury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书协主席为硕士生“站台” 只为中华书法艺术“弘道养正”

      中新网海口7月2日电(记者 符宇群)“两位硕士生经过多年的研究学习,将传统的中华文化与个人的感悟理解进行融会贯通形成个人风格,反映出了他们扎实的传统功底以及对书法的探索、创新精神。”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书协主席陈洪1日在参观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行的书法硕士毕业作品展后如是说。...

    时间:07-02
  • 外国政党政要和友好人士看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开栏的话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推进并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深刻改写着世界现代化版图,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启示、拓展了路径选择。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各方都很关心:中国式现代化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从今日起,本报与中共中央对外联...

    时间:07-02
  • 数据看中国 多方齐发力助推经济稳中有进

      央视网消息:数据看中国,来看一组最新的数据。  今天(6月30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6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也就是PMI。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显示经济运行有所趋稳。  6月份,新动能需求加快增长,势头较为突出,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

    时间:07-01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光谷“这束光” 冲向世界 闪耀全球!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要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为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随着我国发展壮...

    时间:06-30
  • 从新能源汽车八年世界“销冠”,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经济观察)从新能源汽车八年世界“销冠”,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夏宾)2022年,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凭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在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路上“动力十足”。28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

    时间:06-28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不负嘱托的年轻人,“追光”有了好消息!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看到这里聚集了不少精英人才,大家都很年轻,充满活力,我感到很高兴。”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同企业职工亲切交流时强调。  一年以来,奋战在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一线的武汉年轻人牢记总书记的重要嘱托,踔厉奋发、奋勇争先。年轻的力量在科研征途...

    时间:06-28
  • 夏季达沃斯外企看中国:中国市场复苏带来无限机遇

      (经济观察)夏季达沃斯外企看中国:中国市场复苏带来无限机遇  中新社天津6月28日电 (记者 陈溯 王君妍)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在天津举行,来自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政商精英及学者共商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之道。多家外资企业相关负责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复苏和经济向好为全球带来了新...

    时间:06-28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安徽:探索信息便民“新举措”构建高效医疗服务

      央广网合肥6月26日消息(记者周然)近年来,安徽围绕信息便民惠民推出一系列举措,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出发和落脚点,便民惠民出实招,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全面提升便民服务质量,让服务更走心、群众更放心,更好地发挥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作用。  看病就医“一码通行” ...

    时间:06-27
  • “智慧”夏管中国粮 看中国丰收地图→

      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时节,到本周,全国夏粮收获近尾声,其中小麦主产区大规模机收已基本结束,也意味着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夏季的田间管理时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夏管。夏管是三夏的最后一环,也成为秋粮丰产的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那么,“三夏”中的夏管主要管什么?让我们从地图中找答案。 ...

    时间:06-26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湘”村振兴:一只小兔子“蹦”出三亿元大产业

      央广网永州6月24日消息(记者唐丽丽 通讯员郑明辉)一年可以出笼多少兔子?产值多少元?400余万只!产值过3亿元!这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畜牧发展部负责人肖志标给出的答案。  走进该县水市镇小欧家村的九疑山兔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16栋标准化兔舍。“产业园占地73亩,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负责全县种兔供应,能充分保...

    时间:06-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