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治理网暴并非“猫捉老鼠”的游戏

2023-06-28 06:34: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网络暴力已经发展成为当代严重社会问题,其危害有目共睹,轻则造成受害人心理痛苦,重则导致受害人精神失常、轻生等严重后果。维护网络秩序,建设良好网络生态,必须严厉打击网络暴力。在有关遏制网络暴力的讨论中,常常有观点强调,网络暴力的发生源于平台管理不周,只要平台认真防范,就可以消除网络暴力。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值得探究。

  网络暴力的发生有其深层原因。有调查表明,一定比例的网络暴力实施者具有所谓黑暗人格。网络身份的匿名性,使得这些用户更为大胆地表达,甚至从摆脱线下伦理规范束缚中获得快感。此外,大量网络暴力的突出特征是网民以粗暴言论对社会事件及其当事人进行道德评价,以此获得占领道德高地的满足感,在与其他用户相互应和或追随发声中获得力量感和归属感。很多场合下实施网络暴力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单方面放大甚至臆断事件中的道德问题,认为自己的发声是在揭露社会生活中的丑恶与阴暗,自己完全是站在正义一边。由此可知,网络暴力有其萌芽、发育的社会土壤。

  如果将治理网络暴力的责任完全压给平台,一旦出现网络暴力就对平台进行处罚,其结果将是平台一方的过度删除,即将一切疑似为网络暴力的言论屏蔽在平台之外。由于网络言论的海量,平台只能采取自动化过滤手段,难免导致一些言论遭到“误伤”,对公众正常的言论表达和文学艺术发展造成不合比例的伤害。同时,过宽的过滤口径还会引发“猫捉老鼠”游戏的盛行,即网络用户转而采用谐音字、符号等方式规避机器过滤,难以收到消除网络暴力的功效。

  基于上述情况,就打击网络暴力而言,多方共治可能是更优选择。首先,应当赋予个人及其社交主页的充分管理权限,尤其是对评论区的管理权限,使得本人能够在必要时关闭评论区、私信等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接触网暴言论的可能。在平台一方,则应设置便捷的举报和处置通道;对诸如热搜榜单等公众注意力集中之处予以特别关注;开发、应用和升级网络暴力识别算法模型;对实施网络暴力者尤其是反复实施网暴者进行相应处罚。

  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治理网络暴力,公权力机关不能缺席。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互联网上进行人身攻击、无理谩骂、揭人隐私,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甚至触犯刑律。对于受害人而言,网络暴力实施者往往是无法确认身份的陌生人,导致收集证据困难、维权成本极高。公权力机关的介入可以消除这些瓶颈,其作出的处罚和公示能够起到更好的震慑作用。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生效后将成为打击网络暴力的有力抓手。

  实施网暴者不必然是道德败坏的人。受所处网络空间氛围的影响,普通人也会做出过激的举动。不断有研究证明,特定网络空间中的负面评论越多,越会吸引后来者跟随,言论容易向极端化发展,形成所谓“破窗效应”。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巴多做了一项实验。他将一辆没有牌照的汽车停在纽约相对杂乱贫困的布朗克斯街区,并把车前面的发动机罩打开。不久,这辆车就被居民们拆得七零八乱,孩子也在车上玩耍打闹。詹巴多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中产阶级社区帕罗阿尔托(Palo Alto)摆了一辆类似的汽车,过了一个多星期,车仍是完好的。随后,詹巴多用锤子把车敲了个破洞。不久,路人就开始对无人看管的这辆车进行破坏,车上有价值的东西几小时内就不见了。这一实验表明,无序现象对人的反常行为乃至违法犯罪具有诱导性。一般来说,一两个无序现象不会立即引发违法的激增乃至犯罪,但是,如果无序状态持续较长时间或者反复发生,大规模违法乃至犯罪现象就会随之而至。相反,如果在“破窗”尚小时就积极修补,鼓励、指导社区中的人们建立起规则和秩序,则会有效地防止大的社会乱象的发生。

  就此而言,一两条网络暴力言论往往并不可怕,努力防止网暴言论滚雪球式集聚,最终酿成“破鼓万人捶”的苦果,应当成为网络暴力治理的重点。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

  刘文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惩治网暴20条”能否让普通公众免于网络暴力

      对立案难、取证难、公诉难等问题提出破解途径  “惩治网暴20条”能否让普通公众免于网络暴力   这两天,北京律师周兆成和浙江律师金晓航再次把视线转回到各自代理的网暴案件中。他们希望从最新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

    时间:06-12
  • “惩治网暴20条”能否让普通公众免于网络暴力

      对立案难、取证难、公诉难等问题提出破解途径  “惩治网暴20条”能否让普通公众免于网络暴力   这两天,北京律师周兆成和浙江律师金晓航再次把视线转回到各自代理的网暴案件中。他们希望从最新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找到为...

    时间:06-12
  • 北京拟规定建立网络暴力预警预防机制 加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

      中新网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拟加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细化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防控学生欺凌和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的制度,以及学生体质监测制度。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网络暴力预警预防机制,设立紧急防护功能。  23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

    时间:03-23
  • 新华时评|整治网络暴力,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题:整治网络暴力,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新华社记者 王思北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整治各类网络生态乱象。聚焦网络淫秽色情、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算法滥用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净网’‘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对传播各类违...

    时间:03-21
  • 国家网信办:去年11月以来拦截清理涉网络暴力信息2875万条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法治局局长李长喜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去年11月以来,拦截清理涉网络暴力信息2875万条,从严惩处施暴者账号2.2万个。  李长喜介绍,去年11月,国家网信办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各重点网站平台认真落实要求,建立健全网络暴...

    时间:03-16
  • 国家网信办:拦截清理涉网络暴力信息2875万条 从严惩处施暴者账号2.2万个

      中新网3月16日电 16日,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法治局局长李长喜表示,近期,网络暴力案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重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网络暴力打击整治工作。  李长喜介绍,去年11月,国家网信办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各重点网站...

    时间:03-16
  • 对遏制网络暴力将采取哪些措施?国家网信办回应

      中新网3月16日电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法治局局长李长喜16日表示,去年11月,国家网信办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各重点网站平台认真落实要求,建立健全网络暴力防治机制,拦截清理涉网络暴力信息2875万条,提示网民文明发帖165万次,向2.8万名用户发送一键防护提醒,从严惩处施暴者...

    时间:03-16
  • 恐龙界的“猫捉老鼠”?恐龙捕食哺乳动物证据首现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张佳欣)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1.2亿年前的小盗龙化石中发现了这种小型恐龙的午餐。对该恐龙化石的重新分析发现,在其肋骨中存在哺乳动物的脚骨。这是恐龙以哺乳动物为食的第一个证据。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杂志》上。  此次重新研究的化石是小盗龙化石,于2000年在中国辽宁省九佛堂组被发现...

    时间:12-26
  • 多名法国球员遭网络暴力 法国足协发文谴责

    法国足协网站截图。  中新网12月21日电 世界杯决赛中,法国队在点球大战中不敌阿根廷无缘卫冕。赛后,法国队阵中的穆瓦尼、科芒、楚阿梅尼等球员遭到网络暴力。法国足协发文...

    时间:1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