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神仙水”“跳跳糖”…… 新型毒品有多善于伪装

2023-06-26 06:10:56

来源:北京青年报

  说到毒品,大家马上会想到大麻、海洛因、鸦片等。毒品长什么样呢?像药丸、面粉还是白色晶体?近年来,一些有着俏皮名称和外观的新型毒品,如“神仙水”“跳跳糖”等,披着极具迷惑性的外衣,“花式伪装”导致人民群众警惕性下降。

  日前,北京西城法院召开“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通过梳理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并发布典型案例,助力人民群众提升识别、防范、拒绝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的意识,织密“百毒不侵”的禁毒防护网。

  案例一:“上头电子烟”是毒不是“烟”盲目潮流不可追!

  张某和李某是同一家酒吧的常客,二人穿着打扮时髦,且兴趣相投,都喜欢尝试新鲜、新潮的事物,酒吧中几次相见后二人迅速发展为情侣,并经常相约去酒吧聚会。

  一天,张某通过微信视频聊天约李某去酒吧喝酒,聊天过程中,张某说朋友钱某看到身边有人抽“上头烟”,感到非常新奇,钱某想“尝尝鲜”,但是没有购买渠道,钱某知道张某喜欢潮流的东西,所以找到了张某帮忙购买。随后,李某从一个朋友那里购买的“上头电子烟”,并让张某帮着卖掉。

  第二天,张某通过微信联系了想“尝鲜”的朋友钱某,以500元的价格出手了这只“上头电子烟”,并叫了快递给钱某送过去。当日,民警从李某家里起获电子烟油0.13克。经鉴定,其中含有合成大麻素。

  【法官说法】

  2021年7月1日,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整类列管合成大麻素类物质的国家。所谓“上头电子烟”,也被人称为“飞行电子烟”,其外形与普通的电子烟极其相似,但是烟油中添加了合成大麻素类违禁成分,是一种披着时尚潮流外衣的新型毒品,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一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理性的辨别力,或是经不起身边“损友”的诱惑,对“上头电子烟”产生浓厚兴趣,他们把吸食“上头电子烟”当成赶时尚、追潮流,甚至为了获利或彰显能耐进行贩卖,误入歧途。

  北京西城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张岩表示,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张某、李某明知所售“上头电子烟”有致人成瘾、刺激神经的作用而贩卖给他人,均构成贩卖毒品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经审理,法院结合张某、李某二人所具有的认罪认罚等量刑情节,以贩卖毒品罪对张某、李某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和7个月,并处罚金。

  张岩庭长提示初入社会的年轻朋友,新型毒品不是潮流,不仅成瘾性高、依赖性强,还容易促使吸食者产生暴力倾向和攻击行为,诱发生理疾病和精神障碍,危害性极大。相对于传统毒品,新型毒品辨认起来难度更高,大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慎重交友,出入娱乐场所不随意尝试来路不明的“新产品”,不给毒品犯罪可乘之机。

  案例二:车内共享“丧尸药”,提供场所也获刑!

  李某在少年时期,因为好奇跟着朋友吸食过毒品,后来好多年没有碰过。2020年李某来到北京打工,并偶遇了发小白某。白某向李某介绍了新型毒品“丧尸药”,还将“丧尸药”卖家的微信推送给了李某。李某通过微信联系购买毒品后,卖家将毒品藏在公共厕所角落里的砖头下面,李某走上了复吸的道路。后来因为毒品涨价,李某觉得“太贵了”“不值这个价”就没有再买。

  有一天,白某让李某开车去单位接他,并表示想让李某给自己当司机。李某把白某送到目的地,表示不能白跑这一趟,白某得请自己“玩一玩”。双方一拍即合,当下就开车去购买了毒品。因为两人没有地方可去,汽车里也比较私密,于是李某把车开到没人的路边,二人就在车上一起吸食毒品。此后,白某为答谢李某的接送服务,多次请客在李某车内吸食“丧尸药”。

  2022年9月,民警将李某抓获归案,并在李某车内的车门储物格子中起获了吸食毒品所用的吸管。

  【法官说法】

  北京西城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冀敏表示,本案系一起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典型案件,该类案件是毒品犯罪的末端环节,极易造成毒品蔓延,社会危害性不容小觑。容留他人吸毒,是指允许他人在自己管理的场所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法院根据该案的犯罪事实和社会危害性,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对于容留他人吸毒的场所,既可以是行为人主动提供,也可以是在吸毒者要求下被动提供的;既可以是有偿提供,也可以是无偿提供;既可以是行为人自己的住所,也可以是宾馆、酒店或其他隐蔽的场所,还可以是行为人支配控制的交通工具等独立空间。容留他人吸毒的人数和次数的多少,持续时间的长短,作为容留他人吸毒罪的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中涉及的新型毒品“丧尸药”的有效成分为甲卡西酮,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吸食后会产生兴奋、躁动、妄想等症状,且易诱发暴力倾向,对他人进行攻击和撕咬行为,形如“丧尸”,因此得名“丧尸药”。

  案例三:线上兜售“叶子烟”贩毒直通看守所!

  王女士是一名旅游猎奇网络主播,经常熬夜修图、赶方案,工作压力很大。2019年初,王女士在某国出差时接触到了“叶子烟”,这种所谓的“叶子烟”就是将毒品和普通烟丝混合制作而成的卷烟,容易让人成瘾。她觉得抽烟可以缓解工作上的焦虑和压力,因此沉迷其中。后来王女士通过微信联系刘某,陆陆续续向刘某购买“叶子烟”。刘某本身也是一名“瘾君子”,刘某为了赚更多钱购买“叶子烟”吸食,干起了以贩养吸的营生,每当有客户跟刘某“订货”,刘某就徒步走到离居住地两三公里的超市,然后再以快递的方式发送装有毒品的包裹。

  2021年9月的一天,王女士在创作中遇到瓶颈,于是想抽“叶子烟”激发灵感,王女士刚收取到刘某快递的包裹就被公安机关抓获。随后,公安机关在刘某的住处将刘某抓获,并起获了若干可疑烟丝。经过鉴定,从刘某的头发中检出25种常见合成大麻素类毒品中的5种成分,从起获的26.34克烟丝中也检出合成大麻素类物质。

  【法官说法】

  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张岩庭长表示,新型毒品常常以各种形式伪装,掺杂在食品饮料、日常用品之中,不易察觉,迷惑性强。本案中,王女士为纾解压力、激发灵感,通过快递从刘某处购买“叶子烟”,而刘某明知所谓“叶子烟”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贩卖,其行为侵犯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已构成贩卖毒品罪。最终,法院结合刘某所具有的两次贩卖毒品的前科劣迹、认罪认罚的情节,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追缴其违法所得并予以没收。

  观察思考:全社会共同拉起毒品防范“警戒线”

  预防和打击涉毒品犯罪,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人民福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冀敏法官建议:增强工作合力,持续优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分类处置和有序衔接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行刑衔接,健全司法机关与卫健、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协力强化行业监管。

  注重工作细节,推动物流寄递安全制度落实。针对涉毒犯罪案件暴露出的寄递毒品高发问题,建议物流体系进一步强化寄递安全监管,督促寄递企业和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寄递安全制度。

  跟进戒毒实效,避免再犯或衍生犯罪的发生。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涉毒群体的动态管控,为其入院治疗、毒瘾戒断或从业就业、回归社会提供帮助,避免其再次犯罪或发生衍生犯罪。

  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家庭和学校要发挥教育规范效能,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每个人都应当做自己远离毒品的第一责任人,青少年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时刻保持明辨是非的理性认识,提高防毒意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文/田婧 袁慧(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神仙水”“跳跳糖”…… 新型毒品有多善于伪装

      说到毒品,大家马上会想到大麻、海洛因、鸦片等。毒品长什么样呢?像药丸、面粉还是白色晶体?近年来,一些有着俏皮名称和外观的新型毒品,如“神仙水”“跳跳糖”等,披着极具迷惑性的外衣,“花式伪装”导致人民群众警惕性下降。  日前,北京西城法院召开“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通过梳理...

    时间:06-26
  • 5年多来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毒品犯罪46.7万人

      本报北京6月25日讯记者张昊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依法严惩毒品犯罪 强化禁毒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履行批捕、起诉职责,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国检...

    时间:06-26
  • 最高检通报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和强化禁毒综合治理情况

      □ 本报记者 张昊  浙江湖州吴兴区人民检察院以“数字画像”开展毒品犯罪法律监督,四川、重庆检察机关建立川渝检察禁毒协作机制,贵州省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毒品原植物禁种铲除工作……  6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依法严惩毒品犯罪 强化禁毒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十件典型案事例,并...

    时间:06-26
  • 快递藏毒、“闪送”运毒 上海2022年寄递毒品犯罪案件占比超四成

      中新社上海6月25日电 (记者 李姝徵)上海市人民检察院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打击治理寄递领域毒品犯罪工作情况。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表示,2022年以来,沪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涉寄递毒品犯罪案件200余件,在全部毒品犯罪案件中占比超四成。  数据显示,涉寄递毒品犯罪案件中,跨境寄递占比约58%,跨省...

    时间:06-25
  • 山西一年来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下降近五成

      中新网太原6月25日电 (刘小红)25日,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山西检方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毒品违法犯罪,2022年6月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毒品犯罪案件919件1305人,同比下降47.9%。  在第36个“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山西检方通报了全省检察机关2022年以来惩治毒品犯罪工作情况。  一...

    时间:06-25
  • 伪装成保健品化妆品入境 南昌海关破获三起走私新型毒品案

      中新网南昌6月25日电 (记者 吴鹏泉)今年6月26日是第36个国际禁毒日,南昌海关25日对外披露,南昌海关缉私局近日连续破获三起走私新型毒品案件,共扣押含有三唑仑成分药品30粒、含有咪达唑仑成分液体9瓶、含有γ-羟丁酸成分液体3瓶,均为新型毒品。  南昌海关称,近年来,从海外走私新型毒品入境案件数量...

    时间:06-25
  • 贵州加大对新类型毒品犯罪全链条打击

      中新网贵阳6月25日电 (记者 张伟)记者25日从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全省检察机关积极主动作为,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深入推进新型毒品犯罪全链条打击质效。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贵州全省检察机关起诉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71件109人,对新型毒品犯罪发现的社会管控问题制发...

    时间:06-25
  • 陕西从严惩处毒品犯罪 提升禁毒综治效能

      中新网西安6月25日电 (记者 张一辰)“全省各级法院对毒品犯罪案件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具有严重情节以及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依法应当判处重刑的,坚决判处重刑。”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范思泓25日表示。  当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法院一年来审理毒...

    时间:06-25
  • 海南高院白皮书:全省毒品犯罪2017年来逐年下降

      中新网海口6月25日电 (王晓斌 崔善红)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简称“海南高院”)25日发布《2017—2022年海南法院禁毒工作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向社会公布六年来海南毒品犯罪案件的形势特点,分析总结两轮禁毒三年大会战的经验做法。  《白皮书》从收案数量、案...

    时间:06-25
  • 最高检: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寄递毒品犯罪3000余人

      中新网6月25日电 最高检6月25日召开“依法严惩毒品犯罪 强化禁毒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厅厅长元明在会上表示,近年来,随着寄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寄递渠道实施贩运毒品等违法犯罪呈现大幅上升态势。最高检于2021年10月向国家邮政局制发了“七号检察建议”,并抄送交通运输部等...

    时间:06-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