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书 | 董耀会:长城所代表的中国智慧

2023-06-24 16:59: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杜燕

  著名长城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会长董耀会,长期致力于长城的研究、保护、宣传和利用工作,著有《明长城考实》《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等专著多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的《传奇中国:长城》,便是董耀会为大众呈现的一部历史脉络清晰、兼具可读性与科学性的长城传记。

  《传奇中国:长城》讲述了长城为什么伟大、长城建造的奇迹与秘密及在当下的重要价值。作者通过介绍蓟辽雄关19处精彩点段、冀晋险隘17处人文古迹、高原古塞14处遗址秘踪、西北烽堠10处名胜故城,让我们在长城看见伟大的中国。作为一部有专业知识支撑的通俗读物,《传奇中国:长城》,也着重揭示出了长城所代表的中国智慧。

  1998年和2002年,董耀会作为国家指定专家,先后陪同两位美国总统参观长城。美国总统面对长城这一古代防御工程,也提出了一个大多数人都困惑的问题:“中国古代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修筑长城?”董耀会回答称:“修建长城是为了不打仗,建筑长城的人并不想打仗。”

  事实正是如此,只有渴望和平,只有不想打仗的民族,才会投入如此大规模的人力、物力,持续如此长的时间修筑万里长城。而长城的防御性质也与生俱来,毕竟,修长城的人不可能“背着长城”发动战争。

  中国兵家的智慧要义在于“止战”,而止战,则是为了民生。众所周知,古今中外的所有战争,伴随的都是百姓的流离失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热爱发展,没有人愿意打仗,但是举起双手求来的和平是靠不住的,和平需要拿起武器来保卫。在古代农耕与游牧交错的地带,减少战争与大规模的冲突的有效方法,便是修建长城。这一修,就是两千多年。

  回眸历史,长城修建与发展的历程,是古代中国平衡不同民族利益,缓解彼此矛盾的历程,也是中国人持之以恒追求和平的历程。经过两千多年发展,长城一线,成为民族多元与文化多元碰撞与融合的重要区域,长城的存在构建出一种持续的民族融合、和平商贸之秩序。

  今天,中国倡导文明互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关于和平、融合、发展的智慧,而这些民族传承的宝贵智慧,也全部体现在伫立了两千多年的中国长城之中。

  这就是长城,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城。两千多年斗转星移,长城在文明传承历程中的作用正愈加重要。作为中国的国家符号,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城与长城文化越发呈现出瑰丽的价值。(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鲁平) 6月18日,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图博会以书为媒介,搭建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中外出版交流合作平台,2500多家中外展商携20多万种图书踊跃参展,展期举办了1000多场专业大众文化活动。据初步统计,本届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含...

    时间:06-20
  • 中俄大学生交流大会开幕 促进两国高校教育互鉴

      中新网黑河6月16日电 (关月 记者 王琳)16日,由中国黑龙江省教育厅、俄罗斯阿穆尔州教育科学部主办,中国黑河学院、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联合承办的“携手青春共享阳光”中俄大学生交流大会在黑河学院开幕,通过文化、体育、音乐等丰富活动,促进两国高校教育互鉴。中俄大学生交流大会演出...

    时间:06-16
  • 中国非遗走向海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非遗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有效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讲好非遗故事,不断增强中华...

    时间:06-13
  • 聚焦对话与超越 专家学者共话文明交流互鉴

      中新社深圳6月8日电 (记者 黄钰钦)文明的交流,是单向输出还是双向互鉴?是囿于差异还是追求共性?是简单的“加法”还是充满创造性的“乘法”?7日,在一场有关文明交流互鉴的论坛上,多位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文明的对话与超越,共同探索文明交流互鉴的“乘法视角”。  当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

    时间:06-08
  • 中华文明将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将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为世...

    时间:06-05
  • 东西问丨法国汉学家梅谦立:中西宇宙观何以碰撞互鉴?

    东西问丨法国汉学家梅谦立:中西宇宙观何以碰撞互鉴?...

    时间:05-31
  • 东西问丨法国汉学家梅谦立:中西“宇宙观”何以碰撞互鉴?

      编者按: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

    时间:05-31
  • 推动交流互鉴和创新发展

      5月29日至6月4日,2023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举办。本届大会以“科学梦想创造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推动科幻领域深度交流,为观众提供科幻产品深度体验。  中国科幻大会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6届,旨在打造科幻领域交流互鉴、创新发展的综合性融通平台。今年,中国...

    时间:05-31
  • 多国政要学者:中国-中亚峰会对地区乃至世界安全、发展和文明互鉴具有示范意义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胡萍萍、赛义德·阿希姆·拉扎、杨伟明、余海芳)在“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西安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近日,中亚和南亚多国政要、学者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双赢合作推动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惠及地区各国民众。中...

    时间:05-22
  • 时政微观察丨从文化瑰宝看中国—中亚文明交流互鉴

      古都西安,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文韵悠悠又逢盛事。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在小雁塔下的西安博物院,即将呈现一场集中展示唐代丝路文物的展览,让观众领略古代丝路文化的博大精深。  8年前,正是在西安博物院,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古代丝绸之路和长安历史文化等介绍时强调,让历史说话,让文...

    时间:05-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