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如何看待青藏高原正从“高冷”变“湿暖”?

2023-06-24 07:52:19

来源:海外网

  2023年5月,我国的珠峰科考队员再次攀上地球之巅,开展科学考察研究。作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这片高原对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气候变化影响深远,但各项研究都表明,我们的青藏高原正在从“高冷”变“暖湿”。

  “高冷”的“亚洲水塔”

  青藏高原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叫“世界屋脊”,因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但是青藏高原并非生来就是高个子。

  约1亿年前(也就是在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携带着印度大陆的板块开始与南极板块分离,并向北移向亚洲大陆;在5500~4500万年间,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并持续了几千年,才使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有了“长高”的契机。

  到现在为止,印度洋板块仍在挤压着亚欧板块,使得板块边界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持续增高(约每年几厘米),成为当今地球上的最高山脉,并由此改变了亚洲的地貌格局,塑造了现今南亚和东南亚季风的气候模式。

  你可能没想到的是,青藏高原还是实打实的“年轻人”——它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之一,始终活跃在地壳运动的最前线,现在的青藏高原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2020年12月8日,我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测量高程是8848.86米,这是历史上精度最高的珠峰高程测量结果。

  △2020年5月27日,13名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与国旗合影。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除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另一个称号也广为人知,那就是“亚洲水塔”。

  你可能会奇怪,这里这么高,这么冷,怎么还能成为“亚洲水塔”呢?是的,看似神秘莫测的“高冷”高原,才是亚洲真正的“水乡”。

  其实,能成为水乡,是因为青藏高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一个是,高原隆起的过程中,不断有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了许多断裂带,由于山间坑洼不平,这就给湖泊的形成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第二个是,青藏高原是除南北极以外,冰雪储量最大的地区,这里广泛分布着冰川(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积雪(常年积雪面积约为30万平方千米)、多年冻土(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千米)等固态水体。

  在冰雪融化和降水的加持下,这里拥有了我国最多的湖泊,占到我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

  2021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结果显示,这里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数量达到1400个,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千米。每年仅蒸发的淡水就达到517亿吨,相当于357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

  高原湖泊不仅数量繁多,还各有各的魅力。

  在高原的众多湖泊中,不仅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水量最大的湖泊——纳木错;第二大咸水湖——色林错;还有茶卡盐湖、羊卓雍错等等,这些湛蓝的“眼睛”吸引了全世界游客纷至沓来。

  △青海湖

△纳木错

△羊卓雍错

  当然,青藏高原绝不是花架子,由于具有高地势,在地形和重力作用下,水源源不断地流出高原,孕育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及亚洲其他大江大河,为近20亿人提供可靠的水源。

  它不仅塑造了亚洲的地形地貌,也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都有着深远影响。没有它的哺育,也无法诞生东亚、南亚和中亚大河流域璀璨的人类文明,因此它被冠以“亚洲水塔”的美誉。

  “高冷”变“暖湿”

  像“亚洲水塔”这样的水塔在全球都有分布,它们对全球水循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青藏高原看上去最为恢宏壮丽,在全球78个水塔单元(主要河流流域与基于海拔和地表粗糙度的山地地形之间的交叉点)中,青藏高原包揽了16个,拥有最重要的地位。但同时,它也是最脆弱的。

  过去50年,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地区之一。1961年至2020年,这里的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达0.35摄氏度/10年,超过同期全球增温速率(0.16摄氏度/10年)的2倍。快速变暖导致降水的增多和冰川冻土的加速消融,使得高原越来越暖湿,湖泊面积也有了显著扩张。

△色林错的水域有了明显的增加。图片来源: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

  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青藏高原1981年至2020年的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4毫米;2000年至2020年青藏高原湖泊水体面积总体呈持续增加态势,2020年水体面积达70304.5平方千米,80%以上的湖泊都在扩张,中部和北部湖泊扩张更为明显。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最新研究也指出,2002年至2018年期间,青藏高原内流区18个大型湖泊(大于300平方千米的湖泊)的湖泊水储量以约26.92毫米/年的速度增加。由于区域变化速率差异,色林错湖域面积还在2014年超过纳木错,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暖湿的趋势在过去的两千年里也是一致的。

  而这,只是青藏高原被全球变暖影响的“冰山一角”。

  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冰川和冻土

  在变得“水汪汪”的同时,青藏高原的冰川和冻土面积正在减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发现,过去50年来,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冰川面积退缩了15%,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减少了16%。在青藏高原实际观测的82条冰川中(主要在我国境内),55条冰川处于退缩状态,其中藏东南地区冰量亏损及面积萎缩幅度最大。湖泊末端的冰川比陆地末端的冰川退缩和变薄更快,2020年,1019个冰川终止为湖泊,总面积为3337±10平方千米,占冰川总面积的7%。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冻土和冰川?

  冻土,通常被形容为地球的“天然冰箱”。影响着地球和大气间的水热交换、地表水文过程、寒区生态系统以及寒区工程建筑物的稳定等。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区,1961年至2020年,多年冻土的面积减少了16%,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和公路安全)。

  冰川,是重要的淡水储备资源。由于冰川的消融,2002年至2017年,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以约100亿立方米/年的速度下降,长此以往,将带来下游居民的用水危机。

△不同年份冰川覆盖面积的变化。

  冰川融水每年还向下游输送了大量的生物活性元素(如铁、硅、磷、有机碳)和有害元素(如汞、砷),影响下游陆地或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最终影响全球物质循环并反馈给气候系统。

△2018 年在西藏的林芝加拉村东普沟发生冰崩。

  同时,冰川消融进一步加剧了冰岩崩-碎屑流、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等冰川灾害链。不仅如此,湖泊水位升高、湖面扩大,既容易发生溃决,还会改变长江北源地区水系,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近10年,喜马拉雅山地区新增5次冰湖溃决灾害。其中,2013年7月15日的洪水与冰川泥石流灾害,致使下游14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灾,经济损失达2亿元。

  2018年,雅鲁藏布江下游加拉村附近色东普沟发生冰崩堵江,导致雅鲁藏布江下游水位上涨十余米,对沿岸居民及交通线路构成很大威胁。

△青藏高原湖泊关键水循环要素组成。

  再这样下去会怎样?

  可以预见的是,要是高原的冰川冻土状况继续恶化下去,带来的影响可不仅仅是攀登珠峰越来越难。

  世界气象组织曾设定过一个目标,就是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比工业革命前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并将其称之为“中等气候升温”。在这种情况下,青藏高原的增温会达到4摄氏度。

  更为严峻的是,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这一目标可能都很难达成。

  2022年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未来5年全球平均气温超过1.5摄氏度的可能性为50%,这一概率将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研究表明,即使能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到21世纪中叶,青藏高原水储量净损失也或达到2300亿立方米,这大概是6个三峡的总库容。

  另一研究也指出,在中等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量处于中等水平)情景下,青藏高原内流区湖泊未来水储量增加的趋势也将变缓,到21世纪中叶,湖泊水储量的增长速率将下降到过去20年的40%左右。

  未来全球最可能面临缺水危机的16个大城市中,12个都位于青藏高原周边及其中下游地区。供水能力的大幅下降和水资源的严重不平衡甚至可能带来其他问题。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植被变绿与冰冻圈退缩,会导致高原地表反照率不断降低,这一趋势预计在未来将持续增强。

  随着1.5摄氏度临界点的不断临近,一个持续升温的地球将会对青藏高原带来怎样的影响,简直不堪设想……

  未来如何

  取决于我们每个人

  2023年6月20日,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发布的评估报告指出,如果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兴都库什-喜马拉雅(HKH)地区冰川总体积的80%将在本世纪末消失——这甚至远远超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最坏情况的预测。

  不仅是青藏高原,过去20年,全球冰川的质量损失一直在加速。2000年至2019年,冰川质量平均每年累计损失2670亿吨。冰川消融的影响也远不止海平面上升这么单一了。全球变暖下的青藏高原生态失衡只是人类活动“大手笔”下的一个缩影。

  2023年4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说,如果各国继续维持目前的政策,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会上升2.8摄氏度,这将是“世界的死刑”。

  如果那一天注定到来,我们应该如何适应这个愈发极端的世界呢?或许,终止“死刑”的按钮就攥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甘肃兰州石化公司一装置发生闪爆 暂未有人员伤亡报告

      记者从兰州市西固区应急管理局了解到,6月24日21时39分左右,兰州石化公司炼油运行二部两酸装置一具酸性水罐发生闪爆。闪爆时现场无人员作业,明火于21时50分左右扑灭,无人员伤亡,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总台记者 张磊 卢山 韩宇超)...

    时间:06-25
  • 中国和尼泊尔首都间直飞航班复航

      尼泊尔当地时间6月24日7时41分,喜马拉雅航空H9665航班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起飞,空中飞行4小时28分,于北京时间24日14时24分顺利降落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返程航班H9666于北京时间24日15时52分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于尼泊尔时间24日18时57分抵达加德满都,标志着中断三年的北京至加德满都直飞航班...

    时间:06-25
  • 瓦格纳“反戈”,俄军“末日飞机”动态引发关注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实力数一数二的核大国,瓦格纳“反戈”引发了外界对俄军“末日飞机”动态的关注。  瓦格纳的军事动作被俄政府定性为“武装叛乱”后,外界开始通过飞行航班信息平台Flightradar24等追踪俄总统专机以及俄军“末日飞机”的动态,Flightradar24在社交平台发文称,24日,俄军的图-214PU空中...

    时间:06-25
  • 美国一手造成全球“去美元化”

      俄罗斯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阿列克谢·莫任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说,全球已在寻找替代美元的货币,这一局面正由美国自己一手造成。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4日援引莫任的话报道,“去美元化”进程“已经不可避免地开始”,美元之外的货币被越来越多使用,“美国人自己造成这一局面”。  莫任...

    时间:06-25
  • 白玉兰奖的“意难平”,张颂文还是赵丽颖?

      6月23日晚,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举行。由于去年没有举办白玉兰奖颁奖礼,今年提名名单汇聚了最近两年的优秀影视作品。在最受关注的中国电视剧单元,《人世间》《县委大院》获得最佳中国电视剧奖,雷佳音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吴越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如果要提名今年白玉兰奖的意难平,许多...

    时间:06-25
  • 国内首条跨省轨交系统无感换乘线路开通

      本报苏州6月24日电(记者苏雁 通讯员姬尊雨)6月24日上午11时,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运行,全线28座车站开放,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无感换乘启动。这是国内首条与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对接的线路、首条全自动运行的市域轨交线路、县级市首条全城穿越的轨交。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示范...

    时间:06-25
  • 做强外贸磁力场 壮大发展朋友圈

      端午瑞阳,暑气渐炽。虽然仍是小长假,但江苏无锡港内却车船如织。一批汽车配件即将从这里转运至上海港,随即销往世界各地。今年4月底,上海港内陆集装箱码头无锡分中心正式启用,至此,“沪锡同港”成为现实。进口货物最快1小时送至周边工厂,水路运输成本降低至少10%。  门口即港口,车间连世界。上海港内...

    时间:06-25
  • 玩法“上新” “暑期档”旅游持续升温

      六月的夏日充满毕业季独有的青春气息,随着中高考结束,“暑期档”旅游热潮也悄然来临。年轻人约上好友,共赴山海,在旅途中告别青春;家长们带上孩子,走过名山大川,探访人文古迹,追寻更有意义的假期。当下,年轻人和亲子家庭成为旅游市场最大的游客群体,为满足游客需求,各地各景区推出门票减免等优惠措施,不断“...

    时间:06-25
  • 为小份菜再添一把火

      经常在外吃饭的人很熟悉小份菜。尤其点外卖时,一人食场景较多,小份菜省钱又不浪费,是性价比之选。市场监管总局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团、饿了么共销售“小份菜”11.99亿份。  小份菜虽好,也有自己的烦恼。有的小份菜减量不减价,菜量减半,价格却减得不多,消费者觉得不划算,不愿意点;还有的商家主...

    时间:06-25
  • 男篮开启新集训 乔帅瞄准奥运门票

      为备战2023年男篮世界杯、亚运会等重要赛事,中国篮球协会组织中国男篮于6月23日至7月6日在青岛国信篮球训练基地进行集训选拔。23日,包括周琦在内的参加集训的运动员、教练组及保障团队成员陆续抵达集训地。24日,主教练乔尔杰维奇指导中国男篮进行了本期集训的首堂训练课。  中国男篮集训队球员...

    时间:06-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