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经济观察:力促能源转型 中德如何携手?

2023-06-23 16:07: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刘文文)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能源转型成为实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十一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刚刚闭幕,围绕中德能源转型合作的探讨仍在持续。中德两国在能源转型方面存在怎样的一致性和契合点,有哪些互补与合作空间?为更好推动能源领域合作共赢,两国应如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近日中新社就这些问题专访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二部主任肖新建。

  肖新建指出,能源问题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转型等问题一样,越来越成为全球性问题,这与能源资源全球分布不一、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均、能源技术的全球应用差异等息息相关。

  当前能源转型,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的转型。一是数量转型,也是绿色低碳化转型,体现为主导能源品种的转换。二是技术转型,也是智能化转型,体现为能源利用系统模式转变。

  由此他强调,在推动能源转型过程中,加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发挥全球不同国家的能源技术优势、能源资源禀赋、先进管理理念、知识经验,促进资源、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高效流动,才能更充分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转型目标。

  “中国一直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参与者、贡献者,也逐步成为引领者。德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大成效。在能源领域,中德有太多合作空间。”他说。

  具体来说,德国在清洁能源使用和技术研发方面始终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近年来中国在光伏、氢能源等清洁能源领域也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德两国在能源领域目标一致,加强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将为两国带来经济发展与能源转型的双赢成果。

  此外,在能效提升方面,中德两国可以充分利用双方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共同需求,加强节能减排、提升能源效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在能源产业领域,如智能制造、新的能源技术和业态模式等方面,双方可加强能源务实合作;在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方面,中德两国也具有多方面可探索的合作空间。

  近年来,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迈向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两国在政府间和企业间均开展了良好的能源转型合作,两国依托中德能源对话和中德能源转型项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在风电、光伏、输变电设备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多项务实成果。

  为更好地推动能源领域合作共赢,未来两国应如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肖新建看来,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技术研发模式,德国也可借鉴中国能源战略规划体系。未来要深化双边合作机制,在节能减排、能源效率提升、新能源技术研发应用、氢能等领域,加强两国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与研发合作,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此外,要拓展产业合作。如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5到10年是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转型、加速产业融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德两国应紧抓机遇、携手同行,不断推动产业合作提质升级,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成果惠及两国民众,为全球汽车产业低碳治理作出应有贡献。”他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专家:汽车产业链需要全面加速低碳转型

      中新网6月21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葛成)6月19日,2023年汽车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年度成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多位与会专家认为,为实现低碳经济目标,汽车产业链需要全面加速低碳转型,实现从材料生产、车辆制造到汽车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  在中汽数据党委书记史永万看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

    时间:06-21
  • 鼓励“衣食住行”转向低碳消费

      减少餐饮浪费的小份菜、颇受追捧的二手商店、交易火热的线上闲置交易平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不断“迭代”,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正在加速“升温”,成为新的潮流。  一直以来,我国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较为突出,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去年年初发布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

    时间:06-21
  • 垃圾分类正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分餐公筷、垃圾分类投放等生活习惯。本期特邀请几位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

    时间:06-21
  • 贺克斌:世界经济将从能源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技术依赖型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20日表示,世界经济将从能源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技术依赖型。未来的技术研发和新技术逐渐进入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最关键的因素。  在当天举办的2023年第二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贺克斌以“技术变革支撑零碳未来”为题进行发言。...

    时间:06-20
  • 倡导低碳出行 天津举办沿海河休闲骑行活动

      中新网天津6月17日电(张少宣)17日,2023年首届“渤海骑行日——低碳出行,骑遇津城”休闲骑行活动在渤海银行大楼门前鸣笛开启。  活动共吸引来自天津市内各区400余人参加,群众以更放松自由的方式体验城市骑行,以更绿色环保的方式享受沿途风景。  “本次骑行以打造群众高品质生活,助力天津市体育局‘海河蓝丝带’骑行车道项...

    时间:06-17
  • 西藏发展清洁能源:从“家家烧牛粪”到“绿电出高原”

      中新网拉萨6月17日电(记者 赵延 杨程晨)“西藏自治区整体已经实现碳中和,可为国家双碳目标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姚檀栋在第五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第五届藏博会”)主旨论坛上对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最新成果进行演讲分享...

    时间:06-17
  • 垃圾分类融入“新日常” 重庆市民低碳生活成“新时尚”

      中新网重庆6月16日电 题:垃圾分类融入“新日常” 重庆市民低碳生活成“新时尚”  作者 张霁雯  “我注意到视频里说焚烧一吨其他垃圾可发电500度,我们更应该做好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从外地出差回来的重庆市民侯柏羽告诉记者,自己和家人平时都有主动做垃圾分类的意识,厨房和客厅放置了不同的垃圾桶,分类...

    时间:06-16
  • 交通运输和绿色如何融合?陆家嘴产业金融论坛刮起“低碳风”

      中新网上海6月16日电 (高志苗)通过计算,包裹订单送达后,通过订单对应的运单真实路径的提取,实现高精确度和细颗粒度轨迹采集,一张“订单碳足迹地图”便生成。  2023亚洲物流双年展正在上海召开,在配套的“陆家嘴产业金融论坛2023—亚洲航运及物流峰会”上,京东物流集团X事业部低碳专家王秭为观众展现了京东物流如何将“科学...

    时间:06-16
  • 中国低碳市场潜能大 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中新社上海6月14日电 (谢梦圆)自“双碳”目标确立以来,越来越多的低碳技术应用场景得以出现。在正在举办的“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记者了解到多家中外企业都看好中国低碳市场,并表达了合作意向。  “合作”是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被动式建筑专委会秘书长李晓旭多次提及的词汇,以建筑行业为例,她认为想...

    时间:06-14
  • 山西电力能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清洁能源发电量增幅持续走高

      中新网太原6月14日电(高雨晴)记者14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下称“国网山西电力”)获悉,今年前5个月,山西省发电总量达1767.2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9.77%。与此同时,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其他“三余”(余热、余压、余气)利用发电量增幅持续走高,燃煤机组发电量增幅有序放缓,碳排放量有效控制,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能源综合利用...

    时间:06-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