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张勃:端午节,如何冀望清平安康?

2023-06-22 19:33: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22日电 题:端午节,如何冀望清平安康?

  ——专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

  中新社记者 徐文欣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

  流传2000余年至今,端午节不断被赋予新的文化价值和生活意义。在当代文化中,端午节有何独特作用?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端午节以其丰富的习俗活动,在一年中生存条件最恶劣的月份,给人希望、生机和活力,它是日常生活之树上的绚烂花朵,是日常生活之流中的美丽浪花。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端午节是变化的,从起源至当下,端午的节日名称与内涵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勃:端午节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汉代时初步发展,此时节日流行的名称是五月五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纪念屈原是端午起源最为流行的民间解释。此外,“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说”等也流传至今。

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屈原故里端午祭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举行。图为开幕式上无人机组成屈原的形象。(无人机照片)周星亮 摄

  学者多认为,这些说法是人们为解释端午节俗活动的牵强附会,端午节真正起源还是与五月“恶月”观念有关。

  五月天气炎热,暑毒盛行,蛇虫出没,瘟疫多发,是人们在一年中生活极为不适的月份。中国阴阳学说认为,五月是阳气最盛、阴气最弱、阴阳最为失调的月份,即“恶月”,五月初五则为“恶月恶日”。

  在这样的日子里,以顺天应时为生活原则的中国人,采取种种措施解决大自然强加给自己的难题。人们保持身心安定,禁绝各种情欲,行政事务亦采取“无为”的治理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月五日已发展成一个重要节日。唐代,端午节取代五月五日成为更为流行的名称。伴随着人们生存技术的提高和娱乐风气的盛行,端午节由原来的“恶月恶日”转变成为佳节良辰,并成为法定节假日。

一位游客在上海豫园穿汉服“射五毒”迎端午。民间传说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没之时,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汤彦俊 摄

  中新社记者:为何称端午节为古代的“卫生防疫节”?

  张勃:端午节的核心主题之一是祛除凶邪,强健身体。五月是采药、合药的季节,中国许多地方习惯采百草,并用百草煎汤沐浴。如在福建建阳,采百草于野,曰“午时草”,可煎汤沐浴,以避疮疡之疾。过去在上海,人们采益母草、夏枯草、木香根,阴干待用,叫做“行方便”。采百草的过程也可以和走百病结合起来,比如在云南镇雄,这天男女老幼游山玩水,叫做游百病,边游边采百草,归来煎水沐浴。

四川彭州市举行游百病等民俗活动祈福端午。罗国杨 摄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捉蟾蜍是端午节的一项采药习俗,其目的在于取蟾酥,蟾酥即蟾蜍耳后腺及表皮腺体的分泌物,处理后可以入药,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之功效。

  端午节的水据说也有特殊功效,所以也是许多民众的采集之物。豫南一带,传说月宫嫦娥会在夜间将杵的药物洒入井里和河中,用此水洗脸煮饭可治百病,于是人们就在太阳未出之前到井里、河中打水,洗脸煮饭。胶东一带,这天早晨,家家要起大早,到春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蘸草上的露水,给孩子洗脸,据说洗了不害眼病。此外,端午节还有拜天、铸镜、焚烧苍术等习俗。

  这些医药卫生和养生防疫智慧与当下清热解毒、祛邪和中的理念一脉相承,体现着古今人们对清平安康的共同向往。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与疾病不断抗争的历史,尽管当代科技昌明,但是人类仍无法摆脱疾病。传统社会的中国人基于端午时节的恶劣生存条件,创造性发明了挂菖蒲、洗菖蒲浴、戴长命锁、做艾虎、龙舟竞渡等诸多习俗,积累了丰富的卫生保健知识,具有鲜明的卫生保健意识,这不仅对于中国,对于全人类都是宝贵财富。

广西融安县,村民将艾草、菖蒲等中草药拿到“端午药市”售卖。当地有端午节在家门口插艾草、挂菖蒲辟邪祛秽的传统习俗。谭凯兴 摄

  中新社记者:采药之外,端午节还有哪些独特习俗,这些习俗蕴含着何种期许?

  张勃: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同创造了端午习俗,绘制出一幅既有差别化又有同一性的文化图景。

  在节令饮食方面,粽子是南北方共有的食品。北方多甜粽,以小枣、豆沙为馅;南方则有甜有咸,以鲜肉、火腿、蛋黄等为馅。人们重视端午吃粽子,故有“端阳弗吃粽,棉衣不可松”“端阳弗吃粽,死后没人送”的俗谚。

南京一群汉服爱好者齐聚莫愁湖公园,行古礼、祭祀、吃粽子,一起过端午。泱波 摄

  雄黄酒、朱砂酒、菖蒲酒、艾叶酒是备受欢迎的端午饮品。人们不仅饮用这些酒,还将其涂于耳、口、鼻、手足心等处,以期避疫驱虫。

重庆千年古镇磁器口举办迎端午祭屈原活动。图为工作人员用雄黄酒涂抹小儿额头,以驱毒镇邪,即画额。周毅 摄

  在服饰习俗方面,人们有特定的节日着装,亦会对房屋进行装饰。仲夏时节,菖蒲和艾叶生长茂盛,自然充当起端午佩饰,或插于门旁,或编织成虎形、人形佩带,以禳不祥。

  在娱乐习俗方面,端午竞渡是户外水边举行的具有争斗性的大型活动。人们赋予其不同的信仰内容,有地方认为竞渡可以令庄稼丰收,所谓“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有地方认为“竞渡有救灾之义”,是消除灾祸和瘟疫的仪式活动。此外,射柳、击球、斗草等端午习俗也深受不同地区人们的喜爱。

端午节来临之际,河南省洛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身着汉服,与市民游客互动“投壶”等端午习俗活动。黄政伟 摄

  中新社记者:除中国外,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过端午,他们的节日习俗与中国有何异同?华侨华人在端午文化传播中如何发挥作用?

  张勃:端午节是中国的原创文化,早在1000多年前,端午节就走出国门,成为多国共享的区域性国际节日。

  日本江户时期的思想家熊泽蕃山曾说:“中华乃四海之师,功德无量。日本的礼乐、书数、宫室、衣服、舟车、农具、武具医药、针灸、官职、位阶、军法、弓马之道等无不传自中华,成自中华。”端午节也很早就传入日本。

  华侨华人的迁徙也是端午节走向海外的重要路径。人是文化的载体,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在努力融入住在国主流文化的同时,顽强恪守本土文化传统。

  可以说,华侨华人共同参与了端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共同促进了端午节文化的丰富与多样,并实现了端午节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共生、共享、共荣。

  今天,日本、韩国、朝鲜、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都过端午节。这些国家的端午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又吸收本土文化,深深融入本国民众的日常生活。

马来西亚马六甲举行端午龙舟系列活动,包括游龙舟、裹粽比赛等,吸引当地各族裔民众参与。图为当地民众身着娘惹服等特色服饰参加比赛。陈悦 摄

  中新社记者: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其传承与发展对彰显文化自信有何独特意义?

  张勃:端午节期间,人们一方面遵循自然规律,在阴阳转换、气候物候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止声色,薄滋味,节嗜欲,定心气”,与天时相适应;另一方面,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自然,应对自然,或者利用自然以实现人事之圆满。

  端午的粽子,用叶子包裹黍米,模拟了五月份阳气至极、阴气始生、阴阳相包裹的特定关系,端午节的诸多竞斗之戏,如竞渡、斗草、射柳、击球等则是对“阴阳争,死生分”的模拟,都具有辅赞时节的作用。而像聚蓄百药、饮雄黄酒、插菖蒲、挂艾叶、焚苍术、取午时水等习俗活动,则是利用自然之物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典型表现。

2023年6月17日晚,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江田镇三溪村夜竞龙舟现场人潮如涌,热闹非凡。张斌 摄

  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体现着人们对天人和谐的追求。人们重视端午节期间的社会交往,是对自身的期许与努力。人们习惯将端午和屈原联系起来,这是人们对爱国主义的推崇与弘扬。

  端午节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经过不同地方、不同族群人们的共同创造和反复实践,形成丰富多彩、内涵丰富的习俗活动,它的文化精神和理想诉求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端午节不仅被中华儿女所享用,也嘉惠其他国家,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我们理应为拥有这样的传统节日而自豪,也应有进一步传承好发展好它的自信与自觉。(完)

  受访者简介:

  张勃,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方志学会副会长、北京古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独著、合著、主编《唐代节日研究》《中国人的时间智慧》《中国人的风俗观与移风易俗实践》等,发表学术文章200余篇,撰写研究报告10余部。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端午节花束、插花、香包受青睐 传统文化焕发新魅力

      央视网消息:满眼翠绿端午节,又闻粽叶飘香时。今年端午,节日市场的艾草花束、香囊等成为畅销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激情碰撞,让中华文化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节日市场走一走,选一款新式香包、一束艾草花,然后在粽香四溢的节日氛围里来一场时空穿越之旅...

    时间:06-22
  • 广铁迎史上“最火”端午节 单日送客人数预计创历年“端午”新高

      中新网广州6月22日电 (郭军 刘雯 黄建)记者22日从广铁集团获悉,今年“端午”假期铁路运输客流持续增长,6月21日广铁集团发送旅客200万人次,22日迎来客流高峰,当日预计发送旅客241万人次,创历年“端午”新高。  其中广州南站、深圳北站、长沙南站分别发送旅客46.5万人次、32.7万人次、21.6万人次,与2...

    时间:06-22
  • 【理响中国】话说端午 | 端午节怎么过?

    视频:【理响中国】话说端午 | 端午节怎么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说起过端午节,我们都会想到吃粽子。在端午节前几天,左邻右舍的人们凑在一起相互包粽子,到端午节这天亲朋好友互相换粽子吃,谈天说地一起愉快地度过端午节。...

    时间:06-22
  • 铁路端午节小长假运输启动 广铁首日发送旅客200万人次

      中新网广州6月22日电 (郭军 刘雯 邓智云)记者22日从广铁集团获悉,端午假期铁路运输21日启动,广铁当天发送旅客200万人次,同比增加70万人次,增长54%,较2019年同期增加15.8万人次,增长8.4%。广州南站候车室繁忙的景象,旅客井然有序排队验票乘车 邓智云 摄  据悉,今年端午恰逢高考、中考后的首个节日假期,旅客出行需求旺盛。探亲...

    时间:06-22
  • 端午节上演龙舟竞渡 “体验+融入”让中国传统文化更鲜活

      央视网消息:龙舟竞渡,劈波斩浪,包粽子、挂艾草、做香囊,端午时节,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处处洋溢着浓厚的端午文化气息。  安徽泾县:桃花潭水赛龙舟 吸引上万群众  6月21日上午,在安徽宣城泾县的桃花潭,一场热闹的端午龙舟赛擂鼓开赛。参赛选手都是当地的村民。今年桃花潭龙舟赛共有31支队伍参...

    时间:06-22
  • 南北游客端午节松花江上观赛龙舟

      中新网哈尔滨6月22日电 (记者 刘锡菊)22日,由哈尔滨市总工会主办、哈尔滨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协办、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承办的哈尔滨市第二十七届端午节龙舟比赛在美丽的松花江上隆重举行。十五支来自哈尔滨市各企事业单位的龙舟代表队参加比赛,共同扮靓“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打造哈尔滨知名夏季休闲旅游胜地品...

    时间:06-22
  • 应急管理部等会商调度端午节及梅雨期防汛工作

      中新网6月21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6月21日,应急管理部召开防汛专题视频会商调度,与中国气象局、水利部、自然资源部会商研判端午节及梅雨期汛情发展趋势,视频连线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等省(自治区)防办,研究部署重点地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会商分析,近期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江南、华南和西南...

    时间:06-21
  • 端午节期间西安将日增客运车辆班次1100班 保障民众出行需求

      中新网西安6月21日电 (记者 梅镱泷)记者21日从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获悉,针对可能出现的端午节客流高峰,该支队将多措并举保障客运市场有序运行。  据介绍,客流高峰期预计主要集中在端午节前一天,以中短途为主,西安市各大客运站将通过增开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缩短发车间隔、加密发车班次、增设咨询窗口、增派服...

    时间:06-21
  • 青平:端午节掀起一轮传统文化新浪潮

      端午佳节将至,全国各地在“赛龙舟”这一端午节传统水上项目中可谓是玩出了花样。广东东莞龙舟队开了“复制粘贴”键的训练视频让网友直呼“极度舒适”,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开赛125支队伍在珠江上激烈角逐上演龙舟“时装秀”,湖南益阳可乘坐420名划手的巨型双桡龙舟令人大开眼界,赛龙舟、包粽子、挂艾...

    时间:06-21
  • 长三角端午节:粽子“馅宽体瘦” 煮黄酒流行

      中新网南京6月21日电(记者 朱晓颖)端午节将至。从各消费平台数据看,更受长三角年轻人喜欢的粽子“衣带渐宽”,“体瘦”之外,馅料越做越大,“粽馅比”提升。继围炉煮茶之后,煮黄酒也成为年轻人青睐的舌尖新味觉。  “腌笃鲜”“鱼香肉丝”等口味的粽子推出市场后,粽子大小也“卷”出了新高度。榴莲冰粽等水果口味的粽子,榴莲馅...

    时间:06-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