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是曝光还是侵权?关于肖像权的问题要明白

2023-06-18 01:38:03

来源:法治日报

  近日,广州地铁“大叔被疑偷拍,自证清白后仍被曝光”事件引发关注,除了对该女子是否过度维权的质疑之外,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其行为涉嫌侵犯大叔的肖像权。同时,数日前在引发热议的“成都太古里街拍曝光国企领导”的事件同样引发了网友关于街拍是否侵犯肖像权的讨论。

  “肖像权”一词并不陌生,但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多数人并不熟悉。我国法律对肖像权是如何规定的?拍照时路人入镜了,算不算侵权?街拍是否违法?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否就不构成侵权?本期【你问我答】,我们对涉及肖像权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了梳理。

  问:什么是肖像权?

  答:民法典规定,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也就是说,含有当事人的面部特征、体貌状态等外部身体形象的图片、视频甚至是以当事人为原型的雕像、手办,都算是当事人的肖像。

  肖像权不仅局限于面部特征,包括局部特写、体貌、背影,只要能和特定的人产生对应关系,具有“可识别性”,就可以被认定为肖像。例如,照片上只露出半张脸、一个侧影或是一颗痣,只要能通过这些外部特征认出当事人的身份,那么就属于当事人的肖像。

  问:拍照时路人入镜,拍摄者算不算侵权?

  答: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民法典同时规定,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一)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二)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三)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四)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五)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

  也就是说,如果只是拍摄风景,而不是专门以某个特定的人作为对象,这种“偶然入镜”不会构成侵权。

  问:街拍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答:构成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通常应具备两个要件:一是使用肖像的;二是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使用的。也就是说,如果摄影师未经肖像权人的同意,将照片或者视频刊登在社交媒体上,将涉嫌侵犯肖像权。即使摄影师在准备拍摄时被拍摄人未拒绝,但后来未经被拍摄人的同意,摄影师便私自将照片或视频发布至网络,该行为则涉嫌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无论是摄影师,还是短视频平台,在未经得他人许可的前提下,将照片或视频在网络上进行公开,对街拍内容主动进行传播,这种私自将作品用于商业用途吸引大量粉丝和流量的行为,可以说是典型的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同时,因为该行为可能导致被拍摄者的个人信息泄露,因此,街拍摄影师也涉嫌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被拍摄者有权要求拍摄者和平台删除视频,若拍摄者和平台拒绝删除,则构成侵权。

  此外,街拍行为还可能侵犯被拍摄者的隐私权。民法典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未经被拍摄者同意的拍摄行为,涉嫌侵犯被拍摄者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街拍图片、短视频往往会借助网络平台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还有可能导致被拍摄者名誉权受损,增加对被拍者的侵害程度,影响被拍者的正常生活。

  问:拍摄者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否就不会侵犯肖像权?

  答:民法典中,对于侵犯肖像权的规定,不包括“以营利为目的”这一构成要件。因此,广州地铁女子拍摄大叔的行为,即使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其具有营利目的,但其拍摄并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在网上发布的行为,已经涉嫌侵犯大叔的肖像权。

  就街拍行为而言,不管是街拍对象是自然景象或建筑物还是人物,不进行商用不构成侵权,如果进行商用则构成侵权。在未经被拍摄者许可的情况下,拍摄的视频或照片仅可以将其用于个人欣赏、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新闻报道等场景。如果用作其他目的的用途,需要经过肖像权人的许可。

  因此,摄影爱好者们在日常拍摄时,倘若当事人不同意,应立即停止拍摄行为。而经过被拍摄者同意的视频或照片完成拍摄后,也应当考虑到在网络上发布,是否可能会侵犯到被拍摄者的人格权等问题,必要时还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以评估其中风险。

  梁成栋综合整理

  (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算法“投喂”让少儿沉迷短视频

      算法“投喂”让少儿沉迷短视频  家长希望细化技术管理 为青少年筑起健康上网的“保护盾”  如今,面对沉迷于看短视频的青少年和孩童,不少家长都表示担忧。像一些五六岁的孩童张口闭口“老铁”“老六”“大聪明”“栓Q”等网络用语,当中不少人更是被平台的算法“带”进各类网络游戏和游戏视频的...

    时间:06-18
  • 是曝光还是侵权?关于肖像权的问题要明白

      近日,广州地铁“大叔被疑偷拍,自证清白后仍被曝光”事件引发关注,除了对该女子是否过度维权的质疑之外,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其行为涉嫌侵犯大叔的肖像权。同时,数日前在引发热议的“成都太古里街拍曝光国企领导”的事件同样引发了网友关于街拍是否侵犯肖像权的讨论。  “肖像权”一词并不陌生,但与其相...

    时间:06-18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见比尔·盖茨: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 我是寄希望于美国人民的

      6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  习近平对盖茨说:“我很高兴见到你。咱们有三年多没有见面了。你是参与到中国发展事业中,做了很多事情的人,是我们的老朋友。你是我今年见到的第一位美国朋友。我总认为,中美关系基础是在民间的。我是寄希望于...

    时间:06-16
  • 探店视频未标“广告”被罚 分享和营销应有界限

      近年来,达人探店、达人种草等各类互联网分享行为在网上引流效果显著,但他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误导消费者,甚至涉嫌违法。日前,湖北省黄石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拟作出的一则行政处罚引发关注。因当地一家公司发布的达人探店推广短视频未标明“广告”字样,市场监管执法部门拟对其作出责令改正并处罚款...

    时间:06-16
  • 对商业拍摄说“不”,故宫也需要“减负”

      不文明参观行为,令600多岁的故宫不堪重负,加强针对性管理势在必行。  禁止自媒体直播,禁止营地车进入……6月30日起,600多岁的故宫将首次对商业性拍摄以及一系列不文明参观行为说“不”。  据新京报报道,6月15日,故宫博物院发布《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及《故宫博物院禁止携带物品目录》,其中明确规...

    时间:06-16
  • 时政微视频丨人民的勤务员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习近平的忙碌,总是与人民息息相关。  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跑遍全县,倾听群众心声;在福建宁德,他带头到最偏远、最困难的地方,了解群众生活;在浙江,面对超强台风,他彻夜不眠指挥群众转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0多...

    时间:06-15
  • 防范短视频沉迷,还需加强“青少年关怀”(金台随笔)

      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引导他们合理触网,在面对短视频时,既主动发现美好又拒绝沉迷网络    当前,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正在逐渐加深。刷短视频,有的同学跟随专家学者、科普博主,发现兴趣爱好的“星辰大海”;而有的同学则被搞笑视频、热门段子吸引,手机逐渐“拿得起、放不下”。青少年与短视频应保持怎样的距离,维持...

    时间:06-15
  • 防范短视频沉迷,还需加强“青少年关怀”

      防范短视频沉迷,还需加强“青少年关怀”(金台随笔)  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引导他们合理触网,在面对短视频时,既主动发现美好又拒绝沉迷网络  当前,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正在逐渐加深。刷短视频,有的同学跟随专家学者、科普博主,发现兴趣爱好的“星辰大海”;而有的同学则被搞笑视频、热门段子吸引,手机...

    时间:06-15
  • 立法规范短视频行业发展势在必行

      【光明时评】立法规范短视频行业发展势在必行  近日,湖北省黄石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对湖北某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达人探店推广短视频未标明“广告”的行为作出责令改正并处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据悉,这是全国首起达人探店违法违规被处罚的案例。  对达人探店推广短视频未标明“广告”的行...

    时间:06-15
  • 街拍 侵犯肖像权吗

      近日,多宗因为街拍而产生纠纷的事件,引起社会关注肖像权的侵害和保护问题。究竟对他人拍照,怎样算是侵犯肖像权呢?如果只是把他人照片保存于自己手机里未做他用,算是侵犯肖像权吗?遇到肖像权被侵犯,该如何维权呢?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律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全杰  除“合理使用...

    时间:06-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