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书|用20个故事,踏上一段中国人权之旅

2023-06-17 19:53: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崔白露)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伟大梦想。人权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对人权的探讨和追求,始终贯穿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同时,人权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伴随人的一生,关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国内首部有关中国人权故事的著作,由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和教授主编的《新时代中国人权故事》,用引人入胜、精彩生动的故事,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美丽动人的中国人权画卷。

  本书的编写汇聚了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的骨干力量,收集整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20个具有代表性的人权故事。通过将普通人物的亲身经历以独立完整的故事呈现,折射出新时代中国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以及中国在人权发展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翻开此书,作者仿佛带读者乘坐了一趟“快时代”里的“慢火车”,进行了一场真切的中国人权之旅。每一篇故事仿佛是旅行中停靠的站点,有大江南北、雪域高原、天山戈壁,让人驻足逗留,深度体验。读者在字里行间徜徉,通过一个个鲜活人物和真实经历,跟随主人公探访天山脚下的人民法庭,雪域高原的现代医院,川渝黔深山绝壁上的新家园;去往雅鲁藏布江以南寻访夏尔巴人和黑颈鹤,走进2020年初的武汉体会人们如何作出艰难选择;对话时代里的小人物,在大山深处遇见几位村干部,在邮局里探访一位收发员,然后前往一间客栈稍作停歇,在“清欢渡”里与火锅店老板畅聊她的奋斗人生。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普通人的故事,传递着最温暖、善良、真挚的情感。

  本书在满足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权事业的飞跃发展和突出成就,以及新时代下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一直以来,中国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走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升人权保障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书中,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司法改革、医保改革、全过程人民民主……一系列伟大实践和历史性变革,通过个人、家庭、村庄、城镇与国家相互交织的命运一一呈现,让人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知时代的脉搏。

  当前,人权议题获得越来越多讨论,中国人权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国际社会关注。近年来,国内陆续出版了人权主题的各类专著,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也向世界阐明了中国人权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必然性。但理论化的研究毕竟具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在受众广泛性和传播效果方面难免有所限制。而对于广大海外读者来说,由于语言文字、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不同,以及缺乏在中国的亲身体验,加之受西方媒体偏见性报道影响,了解真实的中国更为困难。如何将看似高深艰涩的人权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使之成为人们可感可知可用的知识和观念,是人权领域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本书的出现,正是用大众熟悉的方式很好地解答了这一问题。创作团队在策划、创作本书之初,并没有将自己作为单纯的作者或编者,而是成为“讲故事的人”,以全新方式去呈现人权概念,去诠释、传播中国的人权观念,去丰满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组成。

  正如本书主编张永和教授所言,作为一个“活”的概念和关于人的理论,人权不仅活在理论之中,更活在大众的日常生活里。在这里,才有关于“人之为人”最现实的理解与表达。在沉湎于种种抽象理论和宏大叙事之时,总需要关注具体的人和具体的生活;在力求精确、科学的表达之余,也总需要一种隐晦的、留白的美感;在渴望和追求理性之外,人也需要不时回归感性与激情。

  本书正是将人权这一重要议题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表达的一次有益尝试。或许有人不了解人权概念起源与内涵,没有读过《世界人权宣言》,但《新时代中国人权故事》,能让读者对“什么是人权”有更加清晰直观、可感可亲的认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中国的人权故事还在不断上演,为向世界阐释中国人权理念、展示中国人权形象、传播中国人权声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未来,期待更多像《新时代中国人权故事》的作品出现,为海内外读者更好了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塑造真实可信的中国人权形象发挥积极作用。(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张维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成绩大大好于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

      中新社北京6月14日电 (李京泽 谢雁冰)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14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成绩大大好于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坚持从自己的民情、国情、文化传统出发制定各项政策。  当天,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平...

    时间:06-14
  • 国台办:热忱欢迎台湾青年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人民网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刘洁妍、崔越)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4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朱凤莲主持发布会并答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和看台海新媒体记者提问:毕业季将至,全台近五年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近142万人,4%选择离开台湾发展,其中赴大陆者最多。请发言人介绍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享有同等待遇的相关...

    时间:06-14
  • 桂声网评:“千万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地评线】桂声网评:“千万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6月5日上午,“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新闻通气会在杭州举行。此次主题采访为期5天,从6月5日至6月9日,涉及杭州、绍兴、湖州、金华等地。会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

    时间:06-13
  •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命题 媒政商学共谋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现场  “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在浙江绍兴举行。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开新局”的主题,经济媒体人、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领导及企业家300人汇聚一堂,就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金融改革和服务水平、以及高效精准地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服务...

    时间:06-11
  • 习言道|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6月11日是“中国人口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口问题高度重视,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

    时间:06-11
  •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回访

      6月的内蒙古大地,绿意盎然,天朗气清。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盐碱沙荒地改良和利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河套灌区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一路深切关怀,一路殷殷嘱托,让2400多万内蒙古各族儿女备受鼓舞。  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认真贯彻...

    时间:06-10
  • 看图学习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6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调研并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对内蒙古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

    时间:06-10
  •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强调:“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4年多来,组织开展一系列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学术工程,取得了一批高质量成果,值得肯定。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2019年1月...

    时间:06-10
  • 坚持绿色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央视快评】坚持绿色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

    时间:06-09
  • 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 把握战略定位坚持绿色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

    时间:06-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