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丨短评:人权治理,中国为何行?

2023-06-14 21:3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14日电 题:人权治理,中国为何行?

  中新社记者 文龙杰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内因。

  昨天,传统文化理念奠基之。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把“人”摆在社会和价值体系的中心位置,历来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民本思想,而且深化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中国的人权治理实践是由既具共同价值、又具中国特色的独特人权理念来引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道路,并创造性提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等理念。

  今天,当代进步实践发展之。

  生存是一切人权的基础,是人处于首要地位的基本权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始终为人民健康矢志奋斗,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1952年底,烈性传染病(鼠疫、霍乱、天花)、肺结核、黑热病等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旧中国每年疟疾发病人数达3000万左右,1958年发病人数已降至78万;全国12个省份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在半数以上的流行区基本被消灭。

  1972年,屠呦呦团队成功提取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这项科研成果被广泛运用,挽救了世界上数百万名患者的生命。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图为2015年12月7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沈晨 摄

  从世卫组织衡量各国健康水平的3个公认指标看,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22年的78.2岁,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4.9‰,孕产妇死亡率由150/10万下降到15.7/10万。目前,中国民众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发展是推动中国人权治理实践的发力点。经不懈努力,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摆脱绝对贫困,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史无前例。

  “人权要通过行动来实现”,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罗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关注个体和家庭层面的贫困,“消除绝对贫困是对人权最好的保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中国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迅速增加,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发展,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资料图:学生们在大课间做韵律操。黄建 摄

  明天,未来文明对话共享之。

  战胜疾病,消除贫困,发展教育,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特定群体权益获得平等保障和特殊保护。这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是维护基本人权,知行合一的充分实践,也是世界人权史上的发展奇迹。更重要的是,其展现了中国人权的丰富内涵、价值追求和理论意义,既把人视为权利保护的客体,又把人视为实现权利的主体,旨在实现人的整体性价值。

  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说明,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在坚持人权普遍性原则基础上,走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正如《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所指,各个国家都有义务促进和保护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同时,在对待人权问题上必须考虑民族特性和地域特征,以及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现实背景。

  人类文明丰富多彩,各国人权发展道路多种多样。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当前,全球人权治理仍面临规范失效、机制失序、公平失衡等问题。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各国面对各不相同的人权方案,应相互理解,推动交流互鉴,加强彼此合作。

  中国致力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包括人权在内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适逢《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中国人权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中国理论和中国智慧,为实现《世界人权宣言》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确立的人权目标不断注入新动力。(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张维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成绩大大好于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

      中新社北京6月14日电 (李京泽 谢雁冰)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14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成绩大大好于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坚持从自己的民情、国情、文化传统出发制定各项政策。  当天,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平...

    时间:06-14
  • 国台办:热忱欢迎台湾青年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人民网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刘洁妍、崔越)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4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朱凤莲主持发布会并答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和看台海新媒体记者提问:毕业季将至,全台近五年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近142万人,4%选择离开台湾发展,其中赴大陆者最多。请发言人介绍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享有同等待遇的相关...

    时间:06-14
  • 桂声网评:“千万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地评线】桂声网评:“千万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6月5日上午,“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新闻通气会在杭州举行。此次主题采访为期5天,从6月5日至6月9日,涉及杭州、绍兴、湖州、金华等地。会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

    时间:06-13
  •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命题 媒政商学共谋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现场  “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在浙江绍兴举行。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开新局”的主题,经济媒体人、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领导及企业家300人汇聚一堂,就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金融改革和服务水平、以及高效精准地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服务...

    时间:06-11
  • 习言道|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6月11日是“中国人口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口问题高度重视,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

    时间:06-11
  •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回访

      6月的内蒙古大地,绿意盎然,天朗气清。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盐碱沙荒地改良和利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河套灌区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一路深切关怀,一路殷殷嘱托,让2400多万内蒙古各族儿女备受鼓舞。  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认真贯彻...

    时间:06-10
  • 看图学习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6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调研并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对内蒙古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

    时间:06-10
  •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强调:“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4年多来,组织开展一系列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学术工程,取得了一批高质量成果,值得肯定。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2019年1月...

    时间:06-10
  • 坚持绿色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央视快评】坚持绿色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

    时间:06-09
  • 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 把握战略定位坚持绿色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

    时间:06-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