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利用“三大三小”空间锻炼器械设备 航天员这样健身

2023-06-09 06:26:56

来源:人民日报

  “我每天做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和上千次跳绳,这些已经成为我的‘标配’。”前不久,神舟十六号乘组首次亮相时,航天员景海鹏的一番话令许多网友感佩。

  成为航天员需要具备怎样的身体素质?为了能顺利上天,航天员在地面要进行哪些体能训练?进入太空后,航天员又如何在失重环境下锻炼?

  只有身体够好,才能适应太空特殊复杂的环境,才有能力负担起繁重艰巨的飞行及在轨任务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航天员,请问我如何才能梦想成真呢?”在2022年10月12日举办的“天宫课堂”上,地面的学生向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提问。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这样回答:“想要成为一名航天员,需要经历严格的选拔和训练。我相信,只要你坚定理想,认真学习,好好锻炼身体,未来一定有机会加入到光荣的航天员队伍中,让心里的种子最终在太空中结出甜美的果实。”

  航天员是世界上风险最高、挑战最大的职业之一。每位航天员都经历了极其严格的选拔和科学、全面的训练。

  现行航天员选拔原则中,优秀的身体素质是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身体够好,才能适应太空特殊复杂的环境,才有能力负担起繁重艰巨的飞行及在轨任务。

  如何衡量身体素质?和普通人体检类似,应聘者也要经过临床各科检查。不同的是,应聘者还要参加一项颇具特色的选拔项目,“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检测。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介绍,这个项目要求受试者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身体的超重耐力。

  几轮下来,能通过身体素质考核的应聘者所剩无几。身体素质也仅是选拔标准中的一个大类,此外心理素质、教育背景、职业经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衡量要素。从本质上来说,航天员选拔就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

  航天员训练是一个漫长的征程,要经历持续不断的挑战、考验、检查和评定

  加入航天员大队后,航天员的状态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飞行或者准备飞行”。航天员训练是一个漫长的征程,要经历持续不断的包括“超重耐力”训练在内的各种挑战、考验、检查和评定。只要不退役,训练就不能终止。

  空间站训练中,出舱训练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也是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航天员要在地面的水下训练中模拟出舱情景,身穿200公斤的水下训练服,训练时长达到六七个小时,不能吃东西,不能去洗手间,还要克服水下阻力和压力,控制好身体姿态,完成各种水下动作、使用各种设备,负荷非常大。

  累积下来,一名航天员的水下训练能达到几十次、上百个小时的训练量。据航天员汤洪波回忆,他刚开始水下训练时,训练结束后吃饭“连筷子都拿不住”;航天员聂海胜在一次水下训练后,体重足足轻了4公斤。可见,航天员训练对体能消耗之大。

  王亚平作为我国首位出舱的女性航天员,也提到过水下训练对力量的要求。男女存在客观生理差异,王亚平的体型没有男航天员强壮,穿同样的舱外航天服,要克服压力弯过来,需要做很大动作,或是用两倍力量才行。为此,王亚平坚持提高上肢力量、加练臂力,刻苦练习抓握铅球、引体向上、俯卧撑、举杠铃等项目。当按摩师告诉王亚平胳膊变粗时,她特别开心,这说明训练有效果,“训练的时候,我甚至会和其他航天员比一比肌肉块。”王亚平说。

  空间站内设置了专门的“锻炼区”,并配备了多种多样的健身器材和设备

  许多航天员都喜欢体育锻炼。

  “我年纪比较大了,为什么体能还这么好?除了对执行任务的渴望激励着我以外,锻炼是我保持良好身体状态的最好方法。”聂海胜说,他平时喜欢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

  王亚平比较喜欢协作类体育运动,比如篮球、羽毛球双打,还有田径类的接力赛等。

  当飞入太空,进入中国空间站以后,航天员们仍然保持锻炼的习惯。而当太空生活的画面陆续公开,人们发现,航天员们的脸看起来变“胖”了?其实这不是胖,而是失重环境下血液上涌造成的不适反应。

  我国航天员在轨时间长达五六个月,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会导致人的骨密度降低、肌肉萎缩。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在太空中,航天员出现睡眠障碍、疲劳、感染、胃肠道病症等不适问题和应急医学问题的概率会增高。

  因此,航天员必须通过积极的锻炼来应对失重带来的影响,也才能保障各项在轨任务的推进。

  中国空间站内设置了专门的“锻炼区”,并配备了多种多样的健身器材和设备,用于航天员的日常锻炼。保障团队还为航天员们量身打造了太空保健操。

  回顾天宫的一组生活画面,可以看到,聂海胜“飘”到舱体中间,拿起一个类似健身弹力带的拉力器,做起了各种拉伸动作。伸手轻轻一够,还能借助舱体吊环来个帅气的“引体向上”。旁边,另外两位航天员也在健身,一会儿蹬蹬太空自行车,一会儿又在太空跑台上奔跑。

  我国空间站的健身区里,常见的健身器材基本都有。每天,航天员“解锁”着各种健身姿势。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介绍,我国的空间锻炼器械设备由“三大三小”组成,“三大”指太空自行车功量计、太空跑台和抗阻锻炼装置,“三小”指拉力带、握力器和呼吸肌锻炼器。

  其中,太空自行车功量计帮助航天员进行上肢与下肢的锻炼;随梦天实验舱上行的抗阻锻炼装置,可以帮助航天员进行划船、深蹲、硬拉等基本体能锻炼动作。

  和地面上跑步机等器械不同,太空跑台多了束缚装置和减震设备,太空自行车上没有座椅……这些设备都是科技人员为帮助航天员锻炼力量、降低失重影响所精心准备的。

  随着飞行任务的推进,科研人员还会随时观察监测航天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及时做出健身方案调整,为航天员在轨飞行的锻炼进行贴心指导。

  本报记者 刘诗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凯旋都说了啥

      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  落地后接力报告“感觉良好”  顺利出舱后  航天员费俊龙说  “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  完成了在轨所有工作和任务  现在顺利回到了祖国  感觉良好”  航天员邓清明说...

    时间:06-08
  •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凯旋都说了啥

    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落地后接力报告“感觉良好”顺利出舱后航天员费俊龙说“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完成了在轨所有工作和任务现在顺利回到了祖国感觉良好”航天员邓清明说“回到地球的怀抱,回到祖国的怀抱看到这么多亲人我非...

    时间:06-08
  •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凯旋都说了啥

    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落地后接力报告“感觉良好”顺利出舱后航天员费俊龙说“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完成了在轨所有工作和任务现在顺利回到了祖国感觉良好”航天员邓清明说“回到地球的怀抱,回到祖国的怀抱看到这么多亲人我非...

    时间:06-08
  • “中国飞船把我的梦想带上太空”

      作为一名学中医的南非大学生,在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时,得知自己的画作获得大奖、登上太空……如此梦幻般的经历,映射出黑人姑娘思诺和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她坦言:“学中文、学中医给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如今中国飞船把我的梦想带上太空。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今年3月,中非合作论...

    时间:06-07
  • 开启首次太空飞行 载荷专家在“天宫”究竟干些啥

      首位载荷专家在“天宫”究竟干些啥  ◎本报记者 陆成宽  太空实验项目的选取,主要是围绕国内外前沿热点方向和重大需求开展科学项目论证、遴选。如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面向空间生命孕育、合成生物制造与制药、复杂生态系统等方向,规划相应研究主题和实验项目群,进行太空实验。  吕从民...

    时间:06-06
  • 中国星辰|为航天员保驾护航

      本周,神十五、神十六乘组会师太空,他们在太空的衣食住行如何展开?科学实验怎么有条不紊地进行?《面对面》专访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主任吴大蔚。  “让航天员容光焕发地回到地面”  记者:等待他们的过程里面你的内心在想什么?  吴大蔚:其实我想的是怎...

    时间:06-05
  • 最想念的味道!航天员回地球第一餐是家乡味道

    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航天员回家后第一顿饭吃什么?来自江苏昆山的费俊龙早餐是一碗鸡汤面还要两个煎鸡蛋和一份青菜来自江西宜黄的邓清明早餐选了抚州米粉又点了一份猪肉大葱饺子来自湖南汉寿的张陆选择了常德米粉和...

    时间:06-05
  • 【新闻随笔】学者成为航天员的意义

      【新闻随笔】  作者:陈城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乘组已顺利入驻中国空间站。作为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构成。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组成。自名单公布之日起,...

    时间:06-05
  • 顺利交付!神十五航天员带回了20多公斤实验样品

      2023年6月4日,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4日14时左右,部分实验样品运抵北京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空间应用系统总体与相关实验人员对返回实验样品基本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并交接相关实验科学...

    时间:06-05
  • 太空衣食住行如何保障?航天员“大总管”吴大蔚全面揭秘空间站生活

      面对面|太空衣食住行如何保障?航天员“大总管”吴大蔚全面揭秘空间站生活  本周,神十五、神十六乘组会师太空,他们在太空的衣食住行如何展开?科学实验怎么有条不紊地进行?《面对面》专访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主任吴大蔚。  “让航天员容光焕发地回到地...

    时间:06-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