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仍存在四大误解

2023-06-08 01:41: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由来已久,伴随着现代食品加工工艺的改进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使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日前,由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发起的《中国消费者食品添加剂认知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仍存在四大误解。

  误解一

  长期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

  本次调查显示,62%的消费者认为“长期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长期大量”其实是外行话,真正懂食品安全的专家不会这么说。比如在评估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时,要充分考虑“终生、每天、大量摄入”的极端情况,因此网络上所谓的“长期大量摄入有害健康”几乎不可能出现。此外,国家标准在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时也是“算总账”,因此大家担心的“叠加效应”也涵盖在内了。

  误解二

  天然来源的食品添加剂

  比人工合成更安全?

  本次调查显示,70%的消费者认为“天然来源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合成的更安全”。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罗云波表示,这种想法可能与人们普遍存在“化学恐惧症”有关,但不论是天然来源还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物质”,在管理上也是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方法和准绳去评估其安全性。因此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同样安全的,无论何种来源。

  误解三

  “0添加”“0防腐剂”更安全?

  本次调查显示,66%的消费者认为“0添加”“0防腐剂”的食品更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0添加”“0防腐剂”是典型的恐慌营销,利用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忧和不信任,反过来也进一步强化了“食品添加剂有害”的认知。实际上,“0添加”“0防腐剂”并不会更安全,有时还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作用,可能对其他产品形成污名化和不正当竞争,不利于食品行业的良性发展

  误解四

  三聚氰胺、瘦肉精是食品添加剂?

  三聚氰胺、瘦肉精是两种典型的违法添加物,然而本次调查显示,仍有近8成消费者将其误认为食品添加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只有政府批准使用的才是食品添加剂,未经批准而使用的是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消费者混淆了食品添加剂与违法添加物。尽管政府有关部门、专业界和食品行业围绕食品添加剂已经做了大量科普,但很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建议专业界进一步加强传播策略研究,让科学知识和理念真正做到“入耳入心”。文/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仍存在四大误解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由来已久,伴随着现代食品加工工艺的改进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使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日前,由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发起的《中国消费者食品添加剂认知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仍存在四大误解。  误解一  长期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有...

    时间:06-08
  • 上海市消保委呼吁制定细化外卖包装收费规则 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中新网上海6月7日电 (记者 陈静)收费不合理、浪费等外卖包装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关注。上海市消保委7日指出,无论是通过立法立规,还是平台发布指引等方式,都应该制定出更为细化的外卖包装费用收取规则,应将外卖包装物的名称、材质、规格、单价、不同品类食物的打包方式、包装费的收取规则等关键内容予以规范。  上海市消保委...

    时间:06-07
  • 澳门食环学会四项建议确保食品安全

    人民网澳门6月7日电 (记者富子梅)6月7日是联合国世界食品安全日,今年的主题为“食品标准,安全所系”。澳门食物及环境健康学会在食安日提出四项建议,促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亦请政府及监督实体提供指导及支持。 四项建议包括,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文化及责任,将食品安全责任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和经营活...

    时间:06-07
  • 杨伟民:增强企业和消费者内生动力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关键

      中新社重庆6月5日电 (记者 刘相琳)第五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峰会5日在重庆开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在作主旨报告时称,中国经济社会目前已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三重压力”得到缓解,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下一步要着力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内生动力,推动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6月5日,第五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峰...

    时间:06-05
  • “野蛮装修”存隐患,两协会向万名消费者提供公益咨询服务

      中新网6月5日电 题:“野蛮装修”存隐患,两协会向万名消费者提供公益咨询服务  中新财经记者 刘亮  6月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宣布开展“反对‘野蛮装修’提振消费信心”专项监督公益行动。  近期,哈尔滨某楼盘租户“野蛮装修”造成200多户业主住宅受损的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装修中擅动承重墙,导致...

    时间:06-05
  • 北京公布企业未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典型案例

      中新网北京6月2日电 自《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以来,北京市场监管部门扎实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地落实。在日常监管过程中,查办了一批违反《规定》的典型案例。今天,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对部分典型案例予以曝光:  未按责任制要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2023年3月30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北京永辉超市...

    时间:06-02
  • 台湾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 学者指“反映短期效应”

      中新社台北5月29日电 台湾“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9日公布,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为63.67点,较上个月上升0.49点。该研究中心执行长吴大任认为,指数回升反映消费升温的短期效应。整体而言,台湾景气仍有隐忧。  综合中央社、中时新闻网、联合新闻网等台湾媒体报道,调查显示,该指数六项指标中,本月上升幅度最大的指...

    时间:05-29
  • 中高考临近 江西积极防范化解校园食品安全风险

      中新网南昌5月29日电 (记者 吴鹏泉)随着2023年中高考临近,校园食品安全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江西省市场监管局29日消息,该局部署开展考试期间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积极防范化解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广大考生餐食安全。  据了解,江西省市监部门将联合教育部门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督促学校和...

    时间:05-29
  • 预制菜如何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阅读提示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发展迅猛,但行业发展有喜有忧。小龙虾等预制菜产品受到追捧,一些餐馆用预制菜却遭消费者吐槽。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冷链技术还无法解决保鲜问题,加之小众需求始终会存在,工业化终究无法解决个性化的需求。预制菜如何以好吃、新鲜等对标建设来引动新变局,尚需新餐饮人的努...

    时间:05-25
  • 预制菜如何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阅读提示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发展迅猛,但行业发展有喜有忧。小龙虾等预制菜产品受到追捧,一些餐馆用预制菜却遭消费者吐槽。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冷链技术还无法解决保鲜问题,加之小众需求始终会存在,工业化终究无法解决个性化的需求。预制菜如何以好吃、新鲜等对标建设来引动新变局,尚需新餐饮人的努...

    时间:05-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