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新冠“乙类乙管”后首次高考今日开考,有这些新变化

2023-06-07 07:42:18

来源:澎湃新闻

  6月7日9:00,新冠“乙类乙管”后首次高考开考。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全国统考于6月7日- 6月8日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11:30语文;15:00-17:00数学。6月8日9:00-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部分省(区、市)因考试科目设置不同,6月9日、10日也安排有考试科目。

  针对新冠“乙类乙管”后的首次高考,教育部明确,精准落实“乙类乙管”等要求,完善方案预案,针对不同考生情况分类设置考场,备足备用考场和工作人员,做好考生和工作人员考前健康监测,细化防疫措施,及时发布考试防疫要求。从各地来看,多个省市相关部门明确,普通考场考生进入考场就座后,可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今年高考,教育部强调,严厉打击考试舞弊,将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重中之重,并鼓励各地积极配备“智能安检门”。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多地高考考点首次配备了高考“智能安检门”。

  近三年全国报考人数持续增长,今年再创新

  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近三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增长,今年再创历史新高。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7万人。2022年,全国共1193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上一年增加115万人。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上一年增加98万人。

  在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今年多个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也创下新高。

  据山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2023年山东省高考报名考生98万人,其中春季高考26万人,夏季高考72万人。参加夏季高考统一考试考生67万人,比2022年增加7万人。

  据河北日报消息,河北省2023年高考报名86.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0.9万人。除去前期高职单招录取等考生外,将有61.54万名考生参加统考。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共有68.4万,比上年增加2.9万,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其中,普通高考报名人数50.97万,比上年增加1.27万;对口升学考试报名人数16.69万,比上年增加1.49万;少年班等其他考生约0.74万,与上年基本持平。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等提前录取和2+4转段考试等不参加统考的考生外,实际参加全省统一高考的考生人数为47.77万,比上年增加1.25万。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数据显示,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统考报名人数高达46万余人,比去年增加2万余人,同比增长5.5%,考生规模连续8年大幅增长。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陕西高考报名336798人,比去年增加13741人。其中,前期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录取73588人,消防单招录取54人,实际参加高考考生263156人,其中统考考生252079人,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考生11077人。

  宁夏教育考试院数据显示,宁夏参加普通高考考生71672人,比2022年增加5978人,增幅9.1%。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23年海南省参加高考人数为70069人,较去年增加6195人,创5年来新高。

  普通考场内考生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新冠“乙类乙管”背景下,今年高考要不要戴口罩?

  在高考防疫方面,教育部6月1日曾发布消息: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部门,指导各地深入总结以往经验做法,坚持科学精准防疫,精准落实“乙类乙管”等要求,完善方案预案,针对不同考生情况分类设置考场,备足备用考场和工作人员,做好考生和工作人员考前健康监测,细化防疫措施,及时发布考试防疫要求。

  6月5日,在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高考十问十答”中提到,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下,建议考生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考前尽量减少聚集和流动,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同时,调整好心理状态,保证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治疗,谨防因身体不适而影响考试。对于发热或者突发疾病等的考生,也不必担心恐慌,各地考点都制定了相应的预案。

  也即,教育部今年未对高考是否戴口罩问题作统一的硬性安排。

  澎湃新闻梳理各地高考考前发布的相关提醒发现,多个省市相关部门明确,普通考场考生进入考场就座后,可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6月6日,北京市教委发布的高考考生健康提示明确,备用考场内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或其他乙类乙管呼吸道传染病考生,考场内所有考生和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其他考场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科学佩戴口罩。

  6月5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高考应急指南》明确,考生到达考点后,如新冠检测阳性或发热,向考点入口处工作人员报告,由考点安排到备用考场考试。备用考场考生考试期间全程佩戴口罩。

  此前,黑龙江双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高考考试过程中,除特殊情况外,考生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云南个旧市招生考试委员会表示,普通考场考生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备用考场考生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或以上级别口罩。

  贵州桐梓县教育体育局表示,考生进出考点、考场时需规范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由考生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广西柳州市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公告提到,考生要自备口罩,在进入考点、考场前自觉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考试结束后,考生应立即佩戴口罩,听从考点工作人员的安排有序离开考场。

  多地首次配备高考“智能安检门”

  今年高考,教育部强调,将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重中之重,严厉打击利用手机等通信设备作弊行为,并鼓励各地积极配备“智能安检门”。相应地,今年各地推出了更加严格的高考安检措施,多地首次配备了高考“智能安检门”。

  澎湃新闻注意到,日前,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3年高考考前温馨提示”中提到:北京今年高考将采取进入考点和考场两次安检,为便于顺利快速通过安检,请考生在进入考点前将手机交家长或带队老师保管,不将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带入考点,同时尽量不携带非必要的金属物品(如首饰等)。如确需携带规定以外的非考试物品进入考点,请服从考点安排存放至指定位置。考生一旦将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带进考场,均将被认定为考试作弊,取消其报名高考的各阶段、各科成绩,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

  云南省招生考试院提醒,高考考生入场实行“智能安检门+人工安检”,考生进入考点考场,要配合安全检查和身份验证。另据昆明日报报道,云南今年全省所有考场均为标准化考场,所有考点首次配备使用智能安检门。

  据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消息,湖南省今年高考也首次采用智能安检门,全省各高考考点增设智能安检门1030台。今年高考严格执行“不得将手机带入考点”的规定,实行智能安检门+人工安检的“双安检”模式,严防考生和涉考人员携带通讯设备或其他作弊工具进入考场和考试工作场地。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考前的温馨提示中也提到,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和要求,江西省今年高考入场新增了安检门环节。考生进入考点考场,应主动接受“智能安检门”和“人工”两次安全检查。严禁考生携带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电子存储记录设备以及手表、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或饰品进入考点考场。考试当天,建议考生不带手机,不穿戴有金属饰品的衣物,以免影响入场时间。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要求,今年高考全省所有考点将全面采用“2+1”入场安检模式,即考生进入考场须经过“两次金属探测仪+一次智能安检门”检测,所有与考试无关的物品统一放置于考点物品存放处。为确保入场及时、高效、有序,考生不要携带与考试无关的物品,尤其是手机和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手表等设备。

  类似的,山东省今年高考也将全面防范手机作弊,严格“2次人工安检+1次智能安检”。湖北省各考点今年也首次配备了“智能安检门”,通过身份核验系统、智能安检门、金属探测仪,对考生进考点、考场实行三次安检。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加拿大野火烟雾飘向美国,自由女神像和帝国大厦被笼罩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当地时间6日,受加拿大野火产生的烟尘影响,美国纽约市空气中的PM2.5浓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定标准的10倍以上,纽约市成为了当天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报道称,一周多以来,加拿大野火产生的烟雾笼罩美国东北部和中大西洋地区,引发了人们对持续...

    时间:06-07
  • 2死多伤!美国校园附近再传枪声,毕业典礼变悲剧时刻

      中新网6月7日电 综合美媒报道,当地时间6日,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的弗吉尼亚联邦大学附近发生枪击事件,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死者中有一名18岁的高中毕业生。  据报道,警方表示,枪击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6日下午5时13分左右,地点是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旁边的门罗公园,该公园与举办胡格诺高中毕业...

    时间:06-07
  • 青少年抑郁症诊疗,是否被扩大化了?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杨智杰  发于2023.6.5第总第1094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李欣迪脱去白大褂,走进医院电梯,又听到从精神科门诊出来的患者抱怨,“好不容易挂上了号,结果医生几句话就把人打发走了”。李欣迪也很无奈,她是辽宁省一家综合类三甲医院精神科医生。其所在医院每天有两位医生出门...

    时间:06-07
  • 俄媒:俄罗斯多地发生苹果酒中毒事件 已致32人死亡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近期,俄罗斯多地发生苹果酒中毒事件,俄媒综合各地区政府和卫生部门数据称,中毒者中已有32人死亡。  塔斯社援引俄罗斯卫生部称,截至当地时间6日20时,中毒人数已达90人,其中包括4名未成年人和1名孕妇。  俄卫生部通报称,“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萨马拉州、下诺夫哥罗德州...

    时间:06-07
  • 中国新世代热衷“反热门”旅行:不看人气,只问体验

      (神州写真)中国新世代热衷“反热门”旅行:不看人气,只问体验  中新社武汉6月7日电 题:中国新世代热衷“反热门”旅行:不看人气,只问体验  作者 武一力  “反热门”旅行正在中国年轻人中流行:拒绝热门地标,偏爱冷门去处,不看人气,只问体验,自得其乐。  5月30日发布的《中国旅行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

    时间:06-07
  • 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开幕 国际参展机构数量创新高

      中新网深圳6月7日电 (记者 蔡敏婕)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深圳文博会)7日在深圳开幕。本届展会提升国际化水平,有来自美国、泰国、澳大利亚等50个国家和地区、逾300家海外展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展,国际参展机构数量创新高。  与此同时,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

    时间:06-07
  • 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警惕培训班退费骗局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7日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今日发布消费警示称,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培训班退费名义实施诈骗,危害严重。消费者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核实信息真假;涉卡转账应马上警惕,立即停止;发觉上当,要及时报案。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不法分子先是在培训机构传出疑似业务收缩、资金链...

    时间:06-07
  • 中国盐湖提锂技术变革:粗放污染到绿色循环

      中新社青海格尔木6月7日电 题:中国盐湖提锂技术变革:粗放污染到绿色循环  作者 李隽  从机械化采矿、化学法提锂,到吸附法、萃取法提锂,再到原始卤水高效提锂……中国盐湖提锂技术从粗放到精细,从带来污染到绿色循环,经过70余年的科技创新和广泛应用,使得盐湖提锂技术逐渐成熟并呈现出新颖性能和培...

    时间:06-07
  • 美媒:乌克兰密谋袭击“北溪” 且美国提前知情!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6日报道,来自欧洲情报机构的信息显示,乌克兰在“北溪”管道发生水下爆炸前曾有“袭击该管道的详细计划”。而美国在爆炸发生前3个月就掌握了关于该计划的情报。  报道称,在2022年9月“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前的3个月,拜登政府已从亲密盟友处获得情报,即乌克兰军...

    时间:06-07
  • 中国台球协会:将从严处罚旅英涉赌球员 开展全行业警示教育

      中新网6月7日电 世界职业台球和斯诺克协会6日对10名被指控操纵比赛的中国球员开出禁赛罚单。中国台球协会7日通过官方网站发声,表示中国台球协会高度重视10名职业斯诺克球员在英国参加世界职业排名赛期间操纵比赛结果一事,根据世界职业比利和斯诺克协会调查结果,将对涉事球员做出从严、从重处罚。...

    时间:06-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