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我国成为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2023-06-06 05:54:25

来源:人民日报

  从“盼蓝天”到“拍蓝天”“晒蓝天”

  我国成为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本报济南6月5日电 (记者刘毅、董丝雨、寇江泽)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规定的环境日,今年我国确定的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山东省人民政府5日在山东济南联合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展览中,“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是重要版块,20余幅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作品精彩纷呈,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十年来,人民群众从“盼蓝天”到“拍蓝天”“晒蓝天”的巨变,引起广泛共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蓝天保卫战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生态环境部宣教司、人民网去年6月联合开展“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短短1个月,就收到全国各地7000余件作品。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起海内外读者强烈共鸣。

  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源自河北省石家庄市摄影爱好者王汝春长期拍摄“天空日记”的故事。从2014年元旦起,王汝春坚持每天早上拍摄同一片天空,其间几乎没有中断,“从69岁开始拍,蓝天照一年比一年多。”2022年六五环境日之际,人民日报推出融媒体产品《天空日记:3000多张照片记录8年蓝天之增》,王汝春老人的故事迅速刷屏,登上社交媒体热搜,网民接力晒出“家乡蓝”。回应网民诉求,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生态环境部宣教司、人民网联合推出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各地群众踊跃参与。

  “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怎么拍都有最美底色。”风电场矗立山巅,夜空里银河璀璨浩瀚,马鞭草在蓝天下汇成紫色海洋……福建省安砂水电厂技术人员吴朝虹近几年迷上摄影,所拍照片入选摄影作品征集活动。

  百姓故事展现中国之治,蓝天相册记录巨大成就。“7000多张照片,来源广泛、真实真切,从这些生动丰富的摄影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有用镜头忠实记录生态环境改善的‘王汝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有关负责人说。

  从以往“盼蓝天”,到如今争相“拍蓝天”“晒蓝天”,一系列蓝天照片和背后的故事,陆续在报纸和新媒体平台刊发推出,网民纷纷点赞留言,“天空日记”的影响持续延展。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新时代十年来,我国聚焦问题抓要害,找准病根开药方,接连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球第一个全面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新时代十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两度修订完善,“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时代十年来,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陆续推出,调整产业、降尘控车、压减燃煤、联防联控等举措力度空前,为人民群众呼吸清洁空气保驾护航。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我国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5%,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十三五”以来可比数据已实现“七连降”。6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连续3年稳定达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9%,首次降低到1%以内。2013年以来,北京市PM2.5浓度从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30微克/立方米,已实现“十连降”,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从58天下降到3天,创造了世界特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速度最快的国家,也为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的重要论断。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我国成为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从“盼蓝天”到“拍蓝天”“晒蓝天”  我国成为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本报济南6月5日电 (记者刘毅、董丝雨、寇江泽)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规定的环境日,今年我国确定的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山...

    时间:06-06
  • 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山东济南举行

      中新网济南6月5日电 (记者 赵晓)正值6月5日“世界环境日”,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山东济南举行,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  中国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活动并表示,中国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妥推...

    时间:06-05
  • 云南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倡议争做绿色生活方式引领者

      中新网曲靖6月5日电 (记者 韩帅南)“我们向云南全省人民倡议,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传播者,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争做绿色生活方式的引领者。”5日,在云南省曲靖市举办的云南省2023年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现场,一群年轻的环保志愿者发起如是倡议。  此次活动由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省文明办、省...

    时间:06-05
  • 2023年六五环境日河北主场活动在雄安新区举行

      中新网雄安6月5日电(崔涛 韩冰)6月5日,2023年六五环境日河北主场活动在雄安新区举办,活动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活动现场,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赵宪伟代表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向全省发出参加“美丽河北你我共建”活动倡议。雄安主会场通过视频连线,与石家庄、秦皇岛...

    时间:06-05
  • 看图学习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规定的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提出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今天,一起来学习!   监制:张军 于锋  统筹:伍刚...

    时间:06-05
  • 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辽宁篇章

      5月29日,“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启动。在5天的时间里,来自11个国家的网红博主深入沈阳、大连、本溪,随着参观访问文博场馆、工厂车间、港口码头和美丽乡村等地,中国式现代化的辽宁实践在他们面前次第展现。  更开放的辽宁  辽宁是中国对接东北亚、沟通欧亚大陆...

    时间:06-04
  • “吉林蓝”成常态 边境小城空气质量全年优良

      中新网吉林图们6月3日电 (谭伟旗)3日,在精心打扮一番后,70岁的程菊花约上好友刘凤蓝,到家附近的小广场散步。对她们而言,这座城市虽小,但天蓝山青美景如画,让人幸福感倍增。  近年来,边境小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以实现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为总抓手,为走好、走稳、走实图们高质量发展“图...

    时间:06-03
  •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人民观察)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时间:06-02
  • 上海前4个月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92.5%

      中新社上海6月1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市生态环境局6月1日披露,今年1月至4月,申城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92.5%,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  该局介绍,上海持续运行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到5月29日为止,全国碳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约2.35亿...

    时间:06-01
  • 循着孙宋足迹 探讨“中国式现代化”

      原标题:第34届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议北京召开——沿孙宋足迹探讨“中国式现代化”5月29日,“宋庆龄生平展”重新开放暨第34届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议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尹李梅 摄)  【《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作者 尹李梅 报道】5月28日至30日,第34届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议在...

    时间:06-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