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活”起来之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多“火”?

2023-06-05 12:14: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应妮)着青绿色曳地长裙,婀娜舞者排出参差造型,勾勒一派千里江山,是舞剧《只此青绿》;汉代经学家伏生誓死护全《尚书》,主持人当场潸然,感动万千观众,是文化综艺《典籍里的中国》;敦煌、飞天、壁画元素与现代技术融合,是虚拟数字人“天妤”……

  全方位活起来不只是文物,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今天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点滴。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陈列”现场,常年挤满全国各地的大小观众;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均须提早预约。十多年前,各大博物馆馆长一度绞尽脑汁吸引观众,现在他们更操心如何接待好纷至沓来的观众。

  据统计,2022年,中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全年举办线下展览3.4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90%以上的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直指,今天博物馆的观众主体和观展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从过去旅游团打卡为主,到现在家庭和个人的深度游为主,不少观众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同一座博物馆。

  ——公园里,常见年轻人着襦裙、马面裙踏青;苏州博物馆里的汉服姑娘们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汉服从一种服饰风格逐渐向生活方式转化,它也从小众爱好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尚符号。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汉服爱好者约850.7万人,市场销售规模达125.4亿元(人民币,下同)。相关分析师认为,随着“95后”“00后”逐步走向经济舞台中央,他们有望成为“国潮”消费主力人群,汉服市场未来上行空间明显,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1.1亿元以上。

  ——今年上半年,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江苏省昆剧院精华版《牡丹亭》陆续来到北京演出,皆一票难求;百万网友曾挤进直播间“云”观赏鲁班锁、独竹漂等非遗绝技;电视剧《梦华录》带火非遗技艺茶百戏。抖音发布的《2022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濒危非遗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60%,“80后”“90后”成为非遗传承主力军。

  自2001年5月昆曲艺术名列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到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至今,中国已建立起以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制度为基本特征的保护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并有4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成为缔约国中入选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一盒难求的考古盲盒、爆款的“马踏飞燕”玩偶以及各地广受欢迎的文创糕点、冰淇淋等……各博物馆文创脑洞之大,大概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故宫博物院文创更是包罗万象,从衣食住行,到饰品化妆品、文具手办,常领风气之先。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潘守永表示,文创并非博物馆主业,这些年逐渐成为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家都强调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能体验、能把博物馆带回家,这是博物馆新的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中“活”起来、“火”起来。在灿烂历史文化土壤中,创新如同催化剂,让传统文化以更活泼的方式进入生活。“知过往而鉴未来。我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走进现代文明”,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对记者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牡丹亭》亮相中国戏剧梅花奖澳门分会场

      新华社澳门5月16日电(记者刘刚 李寒芳)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澳门分会场终评演出,16日晚在澳门威尼斯人剧场举行。进入终评的上海昆剧团演员罗晨雪倾力演绎全本《牡丹亭》中本,接受评委专家团的现场评审,角逐本届梅花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于1983年,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今年是梅花奖首次在澳门设立分会...

    时间:05-17
  • 汉服京城降温 体验馆数量缩减50%

      人流如织的古迹、景区内,衣袂飘飘的汉服爱好者结伴出游,卷起一波穿搭风潮的同时,也让汉服商家分得了流量红利。随着汉服产业的发展,服装销售与租赁、写真拍摄与编辑,及妆造、道具等一系列业务随之产生并壮大。市场最热的时候,京城的汉服体验馆数量曾达百余家,但如今却缩减至不足50家。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其中10%为近半年新...

    时间:05-09
  • 中国古都“五一”旅游掀起“汉服热”

      中新社洛阳5月4日电 题:中国古都“五一”旅游掀起“汉服热”  中新社记者 韩章云  “一袭红色唐制汉服加身,化上仿古唐妆,站在应天门城楼凭栏远眺……”说起“五一”假期穿汉服畅游古都洛阳的情景,“90后”游客安静仍满怀留念。  雍容华贵的唐制汉服、清丽典雅的宋制汉服、端庄大气的明制汉服...

    时间:05-04
  • 汉服女孩李凯迪——创新艺术语言 弘扬中华文化

      她是电影《艾米》里倔强聪慧的艾米,是外百老汇(Off Broadway)话剧《枫梓乡》中为爱痴狂的薛梓嫣,是百老汇音乐剧《我,堂吉诃德》纽约中文版中可爱的理发师,是《雷雨》中的四凤,是《浔梦江南》里的西施……  她也是林肯中心舞台上长绸飞舞的“飞天女神”,是用作品表达人文关怀的青年艺术家,是教室里认...

    时间:05-03
  • 非遗剪纸遇上汉服 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中新网太原4月28日电 题:非遗剪纸遇上汉服 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作者 杨静  扇子、雨伞精致美丽,花鸟鱼虫、风景名胜栩栩如生,除了传统剪纸样式,非遗传承人武文秀还尝试将剪纸与服装融合,创新出可以穿在身上的剪纸汉服,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服装上面用剪纸剪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代表...

    时间:04-28
  • 做“行走的文化宣传画”她身穿汉服走上英国街头

      这个兔年春节,网名为“PaPanPanda在英国穿汉服”的女孩,参加了不少宣传中国汉服文化的活动,但总的来说,她过得并不算愉快。  今年春节期间,韩国文化机构联合大英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庆祝韩国农历新年“Korean Lunar New Year”的表演,这引发了华人的不满。panda遇到的类似事件,还是在去年7月迪奥引发的...

    时间:03-21
  • 成都“汉服爷爷”:寻找更多中老年“同袍”

      中新网成都3月9日电 题:成都“汉服爷爷”:寻找更多中老年“同袍”  作者 王利文  8日晚,在四川成都的东门码头,69岁的汉服爱好者陈光宪被夜游市民围住合影。他头戴圆帽,花白胡子搭配一身深蓝色汉服,脚踩黑色布靴,仿佛刚从历史书中走出来。由于常以杜甫等形象现身各种汉服活动,陈光宪渐渐在汉服圈走...

    时间:03-09
  • 成都“汉服爷爷”:寻找更多中老年“同袍”

      中新网成都3月9日电 题:成都“汉服爷爷”:寻找更多中老年“同袍”  作者 王利文  8日晚,在四川成都的东门码头,69岁的汉服爱好者陈光宪被夜游市民围住合影。他头戴圆帽,花白胡子搭配一身深蓝色汉服,脚踩黑色布靴,仿佛刚从历史书中走出来。由于常以杜甫等形象现身各种汉服活动,陈光宪渐渐在汉服圈走...

    时间:03-09
  • 武汉:千人汉服巡游迎“花朝节”

    2023年3月4日,武汉,园博园第四届汉口里花朝节开幕。汉服方阵巡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万余市民游客前来踏青游园。视觉中国原标题:武汉:千人汉服巡游迎“花朝节”...

    时间:03-06
  • 武汉:千人汉服巡游迎“花朝节”

    2023年3月4日,武汉,园博园第四届汉口里花朝节开幕。汉服方阵巡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万余市民游客前来踏青游园。视觉中国原标题:武汉:千人汉服巡游迎“花朝节”...

    时间:03-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