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气候投融资探路前行:试点成效显现 仍有瓶颈待突破

2023-06-04 07:56:28

来源:经济日报

  气候投融资探路前行

  当下,气候投融资进入快车道。日前,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正式发布,成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此前,我国确定了23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差异化气候投融资路径。

  发展驶入快车道

  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全球需要投资110万亿美元来解决落实《巴黎协定》相关问题。气候投融资活动由此受到更多关注。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财绿指金融数据服务企业集群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表示,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支持范围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其中,减缓气候变化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草原及其他碳汇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包括提高农业、水资源、林业和生态系统等重点领域适应能力等。

  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投融资相比于传统的绿色环保项目和低碳减排项目等更强调适应气候变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2019年8月,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为气候投融资领域的信息交流、政策标准研究、产融对接和国际合作搭建了平台。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指导意见》,作为我国气候投融资首份政策性文件,从加快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标准体系、鼓励民间投资和外资参与、支持地方实践和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气候投融资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与《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征集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2022年8月,九部委联合公布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确定了第一批23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目前,这23个试点都全面铺开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进展平稳有序。

  据生态环境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金融机构对98个重点项目授信1800多亿元,涉及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领域,我国气候投融资市场驶入了“快车道”。

  试点成效逐步显现

  目前,各试点地区从组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气候投融资创新模式等方面发力,探索气候投融资发展方式和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5月10日,深圳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正式揭牌,与此同时,“碳金融通气候投融资服务平台”也正式启动。深圳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作为深圳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载体,通过整合气候投融资领域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促进气候投融资产学研融对接,大力推动深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速低碳产业发展和低碳社会转型,争取在气候项目遴选、投资和融资、引进境内外资金投资国内气候项目等方面率先形成可借鉴的经验。

  截至目前,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筛选确定70个首批入库项目,对应融资需求达到248亿元,涵盖低碳能源、低碳工业、低碳交通等六大领域,项目实施后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6万吨。

  “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气候投融资试点,丽水聚焦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科技创新‘6+1’重点领域,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助推丽水成为气候投融资创新沃土。”浙江省丽水市委副书记、市长吴舜泽介绍。

  目前,丽水已编制出台了《浙江省丽水市森林经营碳汇普惠方法学》《浙江省丽水市银行业保险业支持“6+1”重点领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等方案,对丽水气候投融资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并谋划了目标实现路径。同时,丽水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积极盘活林业碳汇资源,打通从“固碳”到“卖碳”的林业碳汇价值转化路径,累计开展18笔碳汇交易实践,共抵消2885.2吨碳排放量;打造了丽水市生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累计发放贷款13492笔,授信金额618.98亿元,上线8款气候投融资相关产品。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雷金松表示,为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当地建立了丽水气候投融资数智平台,推进气候投融资产业政策、项目(企业)、金融产品等大数据信息共享,为开展气候投融资差别化金融服务提供有效支撑。丽水市将牢牢把握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机遇,结合丽水创建碳中和先行区工作,逐步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丽水经验”。

  仍有瓶颈待突破

  气候投融资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而当下还存在不少难点。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气候投融资存在四大瓶颈,即气候投融资机制体制有待完善、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亟需建设、气候投融资金融工具有待创新、试点团队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强化。

  北京绿色交易所常务副总经理王辉军表示,当前,气候投融资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气候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有研究机构测算,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气候资金总需求预计在百万亿元规模,随着气候变化加剧,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而政府的公共财政资金只能覆盖其中很小的部分,绝大多数资金需要依靠市场机制撬动。

  “除了资金缺口问题,气候投融资发展还面临着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相对薄弱,金融机构服务动力不足;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暂未形成系统响应,相关管理、专职管理与协调机构尚未组建;保障体制不够完善,监测、报告、核查机制尚未建立;专业队伍和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王辉军说。

  施懿宸建议,首先各试点地区进一步围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中的重点任务,探索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其次,各地可以依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地方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设的时间点和具体要求,加快制定本地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标准、评价方法并建立项目评价工作机制。再次,鼓励气候友好型的产品和服务在保险、基金、期货等领域的协同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定制化设计损失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最后,试点地区进一步强化相关工作人员能力建设,通过各类培训交流活动强化气候投融资意识。同时,配备专业性、综合性专家团队,协同推进各项工作进程,强化气候投融资项目的谋划、管理能力。

  王辉军表示,各地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风险与难点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产业结构不同,因此可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地方所面临的现实情况进行全面、充分分析,扬长避短,分类施策,同时强化政策协同,宏观层面的系统性响应和微观层面的精准资源配置并重,才能使地方行动与国家目标匹配。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同有关部门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加大对试点地区的指导。组织编制气候投融资试点成效评估方案,通过评估总结经验推动工作。搭建气候投融资的政银企对接平台,指导地方建设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立高效的产融对接机制。在标准建设方面,探索培育气候友好型企业、气候创新技术、气候信息披露等相关标准,以标准来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

  据了解,第一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名单公布以来,生态环境部引导试点地区搭建“政银企”信息对接平台,指导地方加强相关项目的碳核算和信息披露,鼓励试点地区加快培育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支持试点地区强化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力建设,鼓励试点地区积极开拓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

  (经济日报 杨秀峰)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最大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2日电 (陶拴科 王凯)2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获悉,塔里木油田且末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完成,6月1日开始正式并网发电,每年将为当地群众供应绿色电力2.1亿千瓦时。  该项目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且末县境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电力保供项目之一。项目总占地面积达3916亩,由32个光...

    时间:06-02
  • 人工智能应用驶上“快车道” 业界持续拓展应用领域

      中新网广州5月30日电 (记者 蔡敏婕)依托数字人技术、语音生成技术、剧情脚本创作技术,10分钟可以完成数字人直播间的制作;可以支持用户自由输入,只需一句话AI可以让文字秒变精美画作……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让通用智能赋智于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成为可能。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中关村论坛、2023万象大会、2023小蛮腰科技大...

    时间:05-30
  • 加速东北地区路网建设 沈阳至长白山高铁建设进入“快车道”

      央视网消息:日前,沈阳至长白山高铁建设进入加速阶段。经过连续奋战,沈白高铁线路并入沈阳北站的第一阶段施工顺利完成。  正在建设的沈白高铁与沈阳机务段沈北车间内部分线路重叠,为了让沈白高铁尽快与沈阳北站对接成功,沈阳局集团公司对部分厂房进行移设,改造既有线路,为沈白高铁建设腾出线位。  国铁沈阳局集团公司沈阳工...

    时间:05-27
  •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达8.2亿千瓦

      本报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廖睿灵)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风电装机3.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4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达到8.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30.9%,其中风电占14.3%,光伏发电占16.6%。  前4月,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6251万千瓦,占全...

    时间:05-26
  •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25日从中国国家能源局获悉,中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已突破8亿千瓦。  当天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风电装机3.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4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达到8.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30.9%,其中风电占14.3%,光伏发电占16.6%。  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风电光伏新增...

    时间:05-25
  • 国家能源局: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国家能源局25日消息,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风电装机3.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4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达到8.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30.9%,其中风电占14.3%,光伏发电占16.6%。  今年1—4月,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6251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4%,同比增长11.5个百分点。其中,风电新增1420万千瓦、...

    时间:05-25
  • 国家能源局: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国家能源局25日消息,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风电装机3.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4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达到8.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30.9%,其中风电占14.3%,光伏发电占16.6%。  今年1—4月,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6251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4%,同比增长11.5个百分点。...

    时间:05-25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扬州: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驶入“快车道”

      中新网扬州5月18日电 (徐珊珊 葛勇 李梦)一条条智能生产线有序运转,一台台机器人挥舞着机械手臂,在程序控制下精准、高速运行,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有序忙碌着……这是记者近日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车间看到的景象。  高端装备是扬州市重点培育的3个千亿级...

    时间:05-18
  • 赋能千行百业 中国北斗系统进入规模应用发展快车道

      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卫星导航系统与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都息息相关。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2020年建成开通以来,赋能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长风介绍,中国北斗系统已经进入规模应用发展快车道。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建设规模最大...

    时间:05-18
  •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驶入“快车道” 外商巨头抢滩赛跑

      中新网厦门5月12日电 (记者 李思源)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今年年初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指出,截至2021年底,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14.5%升至25.5%,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其中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均超3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  2023年ABB电气可持续...

    时间:05-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