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警惕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危害

2023-06-01 07:36:27

来源:人民日报

  警惕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危害(科技大观)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评估报告称,具有降温效应的拉尼娜现象持续3年后现已结束,今年晚些时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并将加剧全球气温升高。根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相关监测,厄尔尼诺或将在初夏强势回归,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将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厄尔尼诺很可能带来全球变暖新高峰。

  厄尔尼诺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现象,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暖水现象)相关,与拉尼娜(冷水现象)一起构成转换循环,一般周期为2至7年,平均周期为4年。厄尔尼诺通常持续9至12个月。一般来说,厄尔尼诺会导致南美洲南部、美国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亚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增加,也会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形成相反效应,造成严重干旱。在北半球夏季期间,厄尔尼诺带来的暖水会加剧太平洋中东部的飓风,同时阻碍大西洋盆地的飓风形成。自20世纪以来的120多年间,共出现29次厄尔尼诺事件和29次拉尼娜事件。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在年际时间尺度上的循环,已成为全球海—气相互作用最强的自然气候信号。

  厄尔尼诺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生,在形成的早期(夏季),对热带及南半球天气气候系统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发展高峰期(冬季),其影响仍维持在热带,但偏向高纬度,并影响北半球冬季气候。一般来说,全球最早受到厄尔尼诺影响的是热带太平洋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北美和东亚、南亚国家也会受到影响。如果说拉尼娜对南半球影响更大的话,厄尔尼诺则对北半球的影响更加显著。持续的暖水使得气候异常持续时间更长。以1997—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为例,东非地区发生暴雨和洪涝;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的雨季则提前结束,并遭遇高温热浪与干旱,多地发生森林大火。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强度更强、时间更长、影响更为显著。此轮厄尔尼诺的出现,将继续影响区域或全球的气候异常。上一次超强厄尔尼诺发生在2014—2016年,2015年和2016年连续创造了全球历史最暖纪录。三重拉尼娜事件尽管对全球降温有一定程度影响,但2015—2022年仍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

  厄尔尼诺对全球气温的影响通常在它出现后一年内显现出来,本次厄尔尼诺对气温的影响可能在2024年最为明显。各种预测分析显示,2023年或2024年极有可能创造全球新的最暖纪录;2023年到2027年中至少某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的可能性为66%。如果这一情况发生,将标志着全球升温首次突破《巴黎协定》设立的升温阈值。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愈发严重,极端热浪、干旱和洪水影响了全球数百万人,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地球的许多系统都受到气温上升的压力,一些系统的承载能力已达到气候临界点,极地冰川崩塌、永久冻土融化、季风系统破坏以及森林和珊瑚礁死亡等现象正在增加。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各方亟须采取务实行动,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作者周兵为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警惕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危害

      警惕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危害(科技大观)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评估报告称,具有降温效应的拉尼娜现象持续3年后现已结束,今年晚些时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并将加剧全球气温升高。根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相关监测,厄尔尼诺或将在初夏强势回归,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将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时间:06-01
  • 全球进入“烧烤模式”?WMO:未来五年全球气温将创下新纪录

      作者:冯迪凡  当地时间17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最新全球气候变化更新报告显示,全球气温在未来五年可能会达到创纪录的水平,这主要受到温室气体的积聚和自然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WMO表示,2023年至2027年间,全球近地表年平均温度有66%的可能性在至少一年中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C以上。有98%的可能性,在未来五年中...

    时间:05-18
  • 拉尼娜事件预计于2023年春季结束 厄尔尼诺或卷土重来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16日公布的会商预测结果显示,连续三年的拉尼娜事件将于2023年春季结束,不排除秋冬季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可能性。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河海大学日前联合举办“2023年春季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会商会”。与会专家对今年春...

    时间:03-16
  • 拉尼娜事件预计于2023年春季结束 厄尔尼诺或卷土重来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16日公布的会商预测结果显示,连续三年的拉尼娜事件将于2023年春季结束,不排除秋冬季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可能性。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河海大学日前联合举办“2023年春季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会商会”。与会专家对今年春...

    时间:03-16
  • 最高法:签订《巴黎协定》以来,全国一审审结涉碳案件112万件

      中新网2月17日电 最高法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暨典型案例。最高法环资庭三级高级法官孙茜在发布会上介绍,据统计,自我国签订《巴黎协定》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涉碳案件112万件。  其中,涉...

    时间:02-17
  • 国家气候中心:拉尼娜事件预计初春结束

      科技日报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付丽丽)13日,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截至1月29日的最新监测表明,2023年1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持续。不过,根据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环流现状以及国内外气候动力模式和统计方法预测结果,预计未来三个月,拉尼娜事件将于2023年初春结束。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

    时间:02-14
  • 拉尼娜事件预计于初春结束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记者黄垚)记者近日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当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预计将于2023年初春结束。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当关键区(即西经120°至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3个月滑动...

    时间:02-13
  • 美国航天局:2022年全球气温为史上第五热

      美国航天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第五热的年份。去年全球平均气温较美国航天局1951至1980年基准期平均气温上升了0.89摄氏度。  报告指出,2022年与2015年并列为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五热年份,过去9年也是有记录以来最热。2022年全球气温比19世纪末的平均气温高约1.11摄氏度。  美国航天...

    时间:01-14
  • 外媒:全球变暖正在加速极地生物灭绝

      中新网北京12月23日电 综合消息:近日,多项研究警告,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正在加速极地生物灭绝,给极地生物多样性带来巨大威胁。  据美联社23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在被称为“北极熊之都”的加拿大西哈德逊湾丘吉尔镇,北极熊的数量从2016年调查时的842只下降到了618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北极熊数量下降了近50%。报...

    时间:12-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