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跨越63年,世界第三极上的中国故事

2023-05-25 09:55: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李赫)6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没有忘记1960年5月25日——那一天,五星红旗第一次插上珠穆朗玛;那一天,人类首次经由北坡登上世界之巅。

  中国人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63周年之际,世界第三极上的“中国故事”再写新篇。

  23日,包括中国科考队员、民间登山者及向导在内的30余人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24日,队员在峰顶展示国旗,五星红旗又一次飘扬在珠峰之巅。

  据报道,此次登顶既是中国登山者在人类首次登顶珠峰70周年之际,向这一壮举致敬,又肩负着2023年珠峰科考使命。

  登顶成功后,科考队员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这也是中国珠峰科考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

  此次科考经由珠峰北坡登顶。而这条路线的开拓,正始于整整63年前——1960年的5月25日。

  历史与当下,这一刻在珠峰顶端交汇。

资料图:1960年胜利登上珠峰顶峰的队员返回大本营,受到热烈欢迎。版权归中国登山协会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

  1960

  北坡登顶路

  从1921年至1938年的27年时间里,当时的登山强国英国一直在尝试从北坡“征服”珠峰。在经历了七次失败以后,他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甚至把珠穆朗玛峰北坡称作是“不可攀援的路线”、“死亡的路线”。

  但否定的声音在1960年的5月25日戛然而止。

  那天凌晨,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在被称为北坡最后一道“鬼门关”的“第二台阶”搭起人梯,人类首登“北凌绝顶”。

资料图:1960年中国登山队队员行进在绒布冰川。版权归中国登山协会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

  当然,中国登山队员为此付出了全部。攀登的过程,比想象更加凶险:

  在进行最后的冲顶前,登山队经过几次行军,才艰难推进到海拔8500米的高度,建立了突击营地。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队员受伤倒下,包括队长史占春;

  在最后的冲击开始前,副队长许竞体力不支只能留在突击营地,王富洲临危受命带领队伍登顶;

  “搭人梯”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用去了数小时时间,这直接导致用身体把队友一个个顶上岩壁的刘连满在登上第二阶梯后无法继续向前;

  脱下登山鞋第一个登上垂直岩壁的屈银华,后来因为严重冻伤被锯掉了后脚跟和脚趾……

  就这样,中国登山人艰难登顶,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历史被打破。

资料图: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9名队员登顶珠峰。版权归中国登山协会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

  1975

  架起中国

  在中国登山人首登珠峰15年后,中国登山队又一次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这次阵容更为强大,一共有434人,其中运动员179人。

  经过多次行军,登山队9人在1975年5月27日下午2时30分成功登顶。这次集体登顶人数之多,科考成绩之大,在世界登山史上空前未有。

  队员潘多成为中国首位登上珠峰的女性,她也是世界上首位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

  登山队首次在珠峰设置了3.5米的觇标,测绘工作者测得珠峰8848.13米的海拔高度,并向世界公布。

资料图:中国梯。视频截图

  直到2005年前,国际上一直公认并沿用8848.13米作为珠峰的海拔高程。

  登顶过程中,队员们在第二阶梯的岩壁上,架起了一道近6米高的金属梯。自那以后,各国登山者来到这里,都会借助这架金属梯登上原本异常险峻的垂直岩壁。

  这座帮助无数勇者完成梦想的金属梯,也被称作“中国梯”。

奥运火炬高举在珠峰峰顶。

  2008

  点燃奥运火

  2008年的5月8日,一行19人的登顶队合力将北京奥运火种带上了珠穆朗玛峰,并由最终选出的5名火炬手点燃火炬,传递至峰顶。

  那是适合攀登的一天。

  时任中国登山队队长的王勇峰后来回忆说,凌晨三点出发后,全队的攀登速度可能超出了正常的一倍,“通常情况下,冲顶过程需要7至10个小时,但在5月8日那天,中国登山队的冲顶耗时大约只有5个小时。”

  9点稍过,负责保管火种的罗布占堆拿出了一直背在身后的火种罐。

  在简短且伴随着沉重呼吸声的自我介绍过后,罗布占堆点燃了引火器。随后他转过身,身后的队友早已双手擎住火炬。

  引火器和火炬对接的一瞬间,鲜艳的火光喷射而出,直指云霄。

  奥运圣火传递开始,5名火炬手摘下了氧气面罩,露出自己的真实面容。

奥运圣火珠峰传递最后一次交接。

  经过几次交接,22岁的藏族姑娘次仁旺姆手中的火炬被点燃。

  随后,次仁旺姆在海拔8844.43米(当时测量高度)的世界最高峰高举起“祥云”火炬。

  火光照亮了五星红旗、奥林匹克五环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兑现了申奥时许下的诺言——让圣火登上珠穆朗玛。

  古希腊神话中源自太阳神的奥运圣火,经过迢迢万里,在地球上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被来自中国的勇士点燃。

  这次火炬传递,是中国科研人员、登山队员、气象部门、后勤保障等部门通力合作近两年的成果,更被认为是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资料图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李雪峰 摄

  2022

  探秘8000+

  2022年5月4日中午,“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13名科考登山队员登顶珠峰,并首次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峰顶冰雪厚度,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虽然距离中国人首次登顶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每一次攀登珠峰,都是挑战未知的过程。

  2022年5月3日晚,登山队员们比预计提前一天抵达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4日凌晨,他们踏上了征途。

  为了在珠峰顶部开展科研工作,每个登山队员都需要背负15公斤左右的物资,是寻常登山任务的两倍。连着下了两天一夜的雪,使埋在雪里的引导绳结冰变硬,他们只得一路用手把绳子从雪冰里拽出来。

  计划四五个小时的登顶路,走了九个多小时。

资料图为珠穆朗玛峰。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摄

  原本预想中,登山队员要在海拔8800米的位置架设气象站。但在挖了1米多深的积雪后,依旧没有找到可以架设设备的岩体。在和指挥部沟通后,他们继续向前。

  终于,在海拔8830米处,登山队员找到了适合的岩体。约一小时后,气象站的架设工作完成。

  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此前,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由英美科学家架设在珠峰南坡,高度为8430米。

  随着科考队这项任务完成,人类第一次得以在海拔8830米的位置观测气象数据。

资料图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李雪峰 摄

  登山届有句名言:因为山就在那里。

  回眸历史,穿越几十载光阴,山在的地方,路在那里,中国梯在那里,从未停止探寻的中国登山人在那里。后来的岁月中,当年被英雄们高高擎起的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在陆地最高点被展开。

  世界第三极上的中国故事,也随着代代中国登山人不辍的脚步,生生不息。(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他们代表中国警察,向中外记者讲述平安中国故事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郭超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5名公安系统英雄模范和立功集体代表围绕“铸牢忠诚警魂 践行为民宗旨”的主题,向中外记者讲述平安中国背后的故事。  “反诈先锋”首创全链条打击模式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

    时间:05-25
  • 跨越63年,世界第三极上的中国故事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李赫)6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没有忘记1960年5月25日——那一天,五星红旗第一次插上珠穆朗玛;那一天,人类首次经由北坡登上世界之巅。  中国人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63周年之际,世界第三极上的“中国故事”再写新篇。  23日,包括中国科考队员、民间登山者及向导在内的30余人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时间:05-25
  • 珠峰顶"雪冰样品"运抵大本营了!接下来它会去哪儿

    原标题:珠峰顶“雪冰样品”运抵大本营了!接下来它会去哪儿?记者从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前方指挥部了解到,13名登顶科考队员在圆满完成峰顶科考任务后,昨夜今晨陆续顺利返回到6500米的科考营地。同时登顶采集的雪冰样品,今天(5月24日)早上也顺利运抵大本营,并将被送到位于拉萨的青藏高原冰芯库。(总台记者 陈琴 任乐天)...

    时间:05-24
  • 珠峰顶“雪冰样品”运抵大本营了!接下来它会去哪儿?

      记者从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前方指挥部了解到,13名登顶科考队员在圆满完成峰顶科考任务后,昨夜今晨陆续顺利返回到6500米的科考营地。  同时登顶采集的雪冰样品,今天(5月24日)早上也顺利运抵大本营,并将被送到位于拉萨的青藏高原冰芯库。(总台记者 陈琴 任乐天)...

    时间:05-24
  • 珠峰顶“雪冰样品”运抵大本营了!接下来它会去哪儿?

      记者从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前方指挥部了解到,13名登顶科考队员在圆满完成峰顶科考任务后,昨夜今晨陆续顺利返回到6500米的科考营地。  同时登顶采集的雪冰样品,今天(5月24日)早上也顺利运抵大本营,并将被送到位于拉萨的青藏高原冰芯库。(总台记者 陈琴 任乐天)...

    时间:05-24
  • 中国故事|大山里的“蝴蝶博物馆”

      “谷上花开,蝴蝶自来。”在金庸所著的《倚天屠龙记》中,有一处绝美山谷名为“蝴蝶谷”,谷中“春光灿烂已极,蝴蝶到处都是……”。而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上亿只蝴蝶翩跹起舞的画面,是真实的存在。  全球有记录的蝴蝶约有20000种,中国约有2100种,而中国·红河蝴蝶谷就拥有320余种,是世界上蝴蝶种群和蝴...

    时间:05-19
  • 香港与内地学者在北京建言讲好中国故事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 张晓曦)“讲好中国故事——香港平台优势和经验分享”讲座活动15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活动邀请北京市政协委员、“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何建宗主讲,分析在目前的国际舆论形势下,香港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可以发挥的优势和作用。  何建宗表示,香港一直是国际媒...

    时间:05-16
  • 郭建设谈影像国际传播:中国故事关键在“人”

      中新网宁波5月15日电 (钱晨菲)“我认为的‘红色中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真正的人间烟火。”15日,“影像中国”影像大赛颁奖典礼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举行。会上,中华文明摄影家联盟秘书长、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郭建设以“一个国家一个颜色”为主题,分享了“红色中国”大型摄影专题走向海外...

    时间:05-15
  • 《以闪亮之名》国际服制霸多国榜单 祖龙娱乐再次征服海外用户

      5月10日,祖龙娱乐旗下超自由时尚生活手游《以闪亮之名》国际服于欧美、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及地区上线。上线首日便登顶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三个国家App Store免费游戏榜单,最高达到美国iOS免费游戏榜第二名。《以闪亮之名》制霸海外多国iOS榜单  据悉,该游戏于海外多个国家上线后,获得了App Store每日推荐。《以闪亮之...

    时间:05-12
  • 中国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第一人张树鹏:我只是征服了自己

      对话中国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第一人  张树鹏:我只是征服了自己  近日,知名翼装飞行家、探险家张树鹏,在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山成功完成“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的挑战。4月30日12点30分,张树鹏乘坐直升机,升至天门洞后方上空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度,在与天门洞直线距离850米的位置,身着翼装从机舱起跳,以平...

    时间:05-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