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从5A级景区的无废实践看海南生态保护:人与美景的和谐共生

2023-05-24 16:40: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4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在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的滨海码头乘坐约30分钟的轮船,就能抵达有着白沙滩、碧椰林、玻璃海的蜈支洲岛。

  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绿化部经理蒋祥玉和同事正驾驶环岛电瓶车,载着游客欣赏着海岛奇险的礁石。视野之内突然出现一只废弃的口罩,蒋祥玉熄火下车,拿出垃圾钳,再自然不过地将垃圾捡进随身携带的垃圾袋里。

  “这是我们岛上工作人员习以为常的一份‘清洁员’责任,不管在哪里、在做什么,只要看到有垃圾就会随手捡起来。”蒋祥玉这一趟,捡到了口罩、矿泉水瓶,甚至还有一张身份证:“哟,是位‘60后’游客!”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开展的“碳”路中国——生态文化采风活动来到海南三亚蜈支洲岛。这里凭借优质的海洋生态环境、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获得了众多游客的青睐。美丽背后,这个国家5A级景区的“无废试验”,已进行了近3年。

资料图:游客纷纷登陆蜈支洲岛景区。 记者 王晓斌 摄

  “无废景区”的海岛样板

  细腻的银沙铺撒成一弯玉带状,玻璃般的海水明澈见底。在以旅游行业为支柱行业的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是一抹清丽的亮色。大量的游客等流动人口循季而来,也带来了固体废物产生量淡旺季潮汐性波动的问题。

  4月底的蜈支洲岛上,每天的客流量在12000-13000人左右,以每人每天平均产生1公斤生活垃圾计算,每天将产生生活垃圾12-13吨左右。据介绍,蜈支洲岛淡季时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在3-5吨,到旅游旺季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则在18吨左右,其间差距能达到五倍以上,对旅游淡旺季生活垃圾前端产生和后端处置的平衡提出极大挑战。

  在建设初期,蜈支洲岛景区便探索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景区协调发展的绿色模式。宏大的模式运作到景区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最基础的便是要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做起。

  据统计,景区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4000吨,分拣出可回收物约1200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0%。每天上午8点至下午19点,4-5位垃圾车司机将分片区对景区内垃圾桶内垃圾进行流动收集,并拉运到岛上垃圾处理厂指定的区域。

  在生活垃圾分拣站,环卫工人按时熟练地进行着分类:有害的放进危险废物暂存间,可回收的集中定期处理,再生资源回收率已经达到30%。

  岛上垃圾的另外一大部分是餐厨垃圾,主要来源于岛上酒店的257个客房,以及餐饮商户、员工餐等。厨余垃圾的产生量在每天5吨左右,需要经过各营业点服务人员和餐厨垃圾房内工作人员的两次分拣,分离出餐巾纸、贝壳、金属等废物,再下岛交由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对于海岛型景区,“岛”和“海”的保护缺一不可。除了有专人会对整个岛屿沿线、周边海域的渔网、塑料制品等进行清理工作,践行“多一名潜水员,就多了一位海洋守护者”的理念,景区也严格要求游客不能触碰珊瑚、丢弃垃圾,并鼓励游客主动捡拾海洋垃圾。

  这一切的举措,都是基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海南省“双碳”战略安排和“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在2021年5月,三亚蜈支洲岛景区与专业的气候变化、低碳技术研发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正式启动碳达峰研究和行动方案编制项目,成为海南省首个启动碳达峰研究计划的景区。

  在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持与长期的科学研究下,三亚蜈支洲岛景区将逐步建立景区碳排放达峰预测模型,分析景区实现碳排放达峰实施路径,最终形成景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为推动海南省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高质量建设海南“碳中和岛”贡献力量。

蜈支洲岛上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 中新网记者 左宇坤 摄

  “无废城市”的三亚答卷

  在2020年,蜈支洲岛旅游区成为三亚首批“无废旅游景区”创建试点单位之前,2019年,三亚已进入全国首批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成为海南省唯一入选城市。

  2022年1月14日,三亚印发了《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力争到2025年形成中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体系,三亚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城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三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本钱。串联西岛、蜈支洲岛、鹿回头风景区、亚龙湾等点位,三亚持续推进无废海岛旅游,加强策划精品路线、大众活动、消费场景等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无废环保”文化旅游形象的覆盖面和知名度。

  在三亚市副市长周燕华看来,建设“无废城市”,三亚的经验在于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固体废物多元共治格局。

  绿色足迹已覆盖这座城市的每个生活角落,包括大力发展绿色旅游,落实“双碳”目标;坚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倡导低碳生活,引领低碳无废酒店建设;打造低碳旅游餐饮、低碳农贸市场等等。

  跳出旅游资源的框架,三亚站在更高的角度谋划了更多无废基地示范项目,包括无废机场、无废景区、无废酒店、无废园区、无废社区、无废岛屿、无废机关、无废学校等,实现“无废”打卡和理念传播,高质高效打造对外宣传、展览、示范的新窗口。

  据三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亚市将通过“无废城市”建设,探索海南自贸港生态文明先行试验区实施路径,守住固体废物无害化安全底线,创造三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模式。

  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生态三亚的名片,更能孕育出新的发展优势,培育出新的发展动能。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围绕打造国际旅游胜地、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的重点方向,三亚主动适应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坚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之路。

  三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布局规划三亚的绿色低碳产业,合理引进适应自贸港建设的新产业项目,并逐步做好已有产业结构升级,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三亚的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海南文昌淇水湾旅游度假综合体屋顶上的光伏板。 中新网记者 左宇坤 摄

  “绿色海南”的更远延伸

  从三亚驾车三小时左右,便可以来到海南省文昌市。这是一座以航天发射闻名的城市,据当地人介绍,每到发射日前后,从文昌火车站到发射场所在的龙楼镇的公交车,拥挤得像在大城市的早高峰;以文昌鸡为招牌的菜馆,一天能杀上百只文昌鸡。

  平日里,文昌的总人口数量在2万人左右,但到了有火箭发射的日子,有时一天就能有2万多人进来,多的时候甚至有30余万人来到文昌。龙楼镇的淇水湾海滩更是人气最旺的观景点之一,因为有不少观看发射的绝佳点位,每到发射日总会站满了里三层外三层“追”火箭的人。

  除了深刻的航天印记,这片海滩还讲述着另一个同样动人的绿色故事。2022年9月,中国绿发文昌淇水湾旅游度假综合体零能耗零碳示范项目通过专家组成果鉴定,标志着该项目成为海南首个投用的零能耗零碳示范建筑,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筑自身产生的可再生能源,与建筑本身使用的能源互相抵消,这便是零能耗、零碳。当前,海南提出了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等,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在这里,草坪上摆放的座椅两端都有无线充电板,手机平放在上面便可随时充电;座椅下方还设有USB充电插口,游客还可以用自带的数据线为手机充电。

  户外花园的栏杆玻璃也换成了半透明的光伏玻璃,建筑的部分幕墙改成了光伏幕墙,综合应用追日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low-E中空玻璃和高性能幕墙5种建筑技术,可大幅度降低建筑供冷负荷,节能20%以上。

  2022年5月项目改造升级后,这一项目每年可实现清洁能源发电量约91万千瓦时,在满足自身全部用电后,还可实现上网12.89万千瓦时,预计每年可减少530吨二氧化碳排放、112吨标准煤的燃烧。

  不可否认的是,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气和环境。据工作人员介绍,零能耗、零碳建筑需要设置储能设施储存结余能源,同时连接市政电网应用市政电力,并配备综合能源管理平台,以一年或一个季度等为周期来算“能量收支”。

  在《海南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专门提出了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等,从而实现节能减排。风景如画的海南,还有更多像三亚蜈支洲岛、文昌淇水湾旅游度假综合体这样的代表,在完成自身旅游景区责任的同时,践行着推进能源转型、助力绿色发展的使命担当。(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言道|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多次作出重要论述。...

    时间:05-24
  • 专家学者福建泉州共话“天然气地球科学与绿色低碳发展”

      中新网泉州5月23日电 (记者 孙虹)以“天然气地球科学与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第五届天然气地球科学论坛23日在福建泉州召开。来自中科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高等院校等近60家单位、220多人与会,共话近年来天然气地球科学领域新形势、新成果和新技术。  此次论坛由著名天然气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戴金星院士担任学...

    时间:05-23
  • 河北崇礼后冬奥首个雪季共接待游客222.68万人次

      中新社石家庄5月23日电 (记者 李晓伟 肖光明)据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区委宣传部23日消息,2022-2023雪季(2022年11月14日至2023年5月3日),崇礼共接待游客222.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22亿元人民币,实现北京冬奥会后首个雪季“开门红”。资料图:中学生在河北省体育局崇礼高原训练基地上实地滑雪课。 中新社发 陈晓东 摄  ...

    时间:05-23
  • 泰国警方:尽最大努力确保中国游客安全

      中新网曼谷5月22日电(李映民 王贤思)当地时间5月22日下午,泰国国家旅游局与泰国皇家警察局联合在曼谷暹罗天地广场举办了“值得信赖的泰国,游泰国越玩越开心”活动新闻发布会。  本次发布会旨在向中国游客强调赴泰旅游的安全性,增强中国游客对赴泰旅游的信心,并向中国游客介绍在泰国旅游期间的安...

    时间:05-22
  • 【央视快评】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总书记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上海广大市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取得的成效,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提...

    时间:05-22
  • 武汉:志愿者带游客开启“走读”城市之旅

      中新网武汉5月22日电 (记者 梁婷)近日,在武汉街头,大批游客在志愿者带领下,开启走读汉口历史风貌区的旅程,感受老汉口百年风华。  武汉市江岸区是全市现存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保留最为完好、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汉口历史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仅现存62处市级以上文物建筑、169处优秀...

    时间:05-22
  • 习近平回信勉励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 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1日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看到来信,我想起五年前同大家交流垃圾分类工作的情景,你们热心公益、服务群众的劲头让我印象深刻。得知经过这几年的宣传推动,垃圾分类在你...

    时间:05-22
  • 塔克拉玛干沙漠迎来旅游热 “沙海”风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21日电 (刘雨珊 申凯龙 汪志鹏)进入夏季,新疆各地景区迎来旅游热潮,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新疆巴州尉犁县,特色沙漠游也成为许多游客的首选之地。  初夏时节,家住湖北武汉的游客郑静约上自己的表妹夏芳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姐妹俩一直渴望体验大漠的浩瀚,二人结伴来到新疆巴州...

    时间:05-21
  • 文旅盛宴让游客享受幸福旅程

      今年的5月19日是第十三个“中国旅游日”,启动仪式暨主会场活动在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举行,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边陲小镇,邀请中外游客共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今年的“中国旅游日”活动以“美好中国,幸福旅程”为主题,全国各地联动、线上线下并举,推出了七大类约5211项旅游惠民措施。  “...

    时间:05-20
  • 后疫情时代文旅如何蝶变?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中新社腾冲5月19日电 (陈静)后疫情时代,文旅行业如何打开发展新局面?19日,在云南腾冲举行的“5·19中国旅游日”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中,业界及学界代表人士给出他们的答案:推动文旅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前受疫情影响,文旅行业遭遇重创。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中国文旅市场迎来强劲复苏。据...

    时间:05-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