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泄露个人信息 信息安全成充电桩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3-05-11 05:31:26

来源:广州日报

  当你对着车机发出“Hi”指令,它可以非常快捷地引导你前往某合作充电桩充电,这个操作过程正成为很多新能源汽车车主的习惯。不过,如此智慧的智能网联,也为充电桩带来了新的安全漏洞。记者留意到,近一年来,不仅国外研究机构对充电桩数据安全发出了警示;在国内,上周,工信部也罕见地通报了部分充电桩平台存在的信息被滥用等问题。

  近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充电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随之而来充电桩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正引发业内高度关注。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莉

  小心你的“电”会被盗刷

  在2022年底上海举办的一场国际安全极客大赛(GeekPwn2020)上,参赛队伍BladeTeam演示了对“无感支付”式直流充电桩的漏洞攻击。利用电动汽车BMS与直流充电桩通信协议中的身份认证漏洞,只需获取受害者的车架号码,即可盗用受害者的账户余额,为其他车免费充电,轻松完成“盗刷”操作。这是近年充电桩信息安全漏洞的一个典型案例示范。今年2月,一家国外知名新能源网络安全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多个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都受到漏洞的影响,可用于“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和窃取驾驶员的敏感信息,包括支付卡数据、服务器凭据等。

  充电桩服务商平台对于以上类似的充电安全漏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事实上,部分平台甚至还存在“监守自盗”的情况。今年5月6日,我国工信部通报了10家企业11款APP涉及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运营相关的平台存在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被通报对象包括云能充、小象充、E充站等微信小程序、APP。据通报,这些平台所涉问题包括“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

  当前,除了充换电质量和稳定外,用户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充电桩面临的首要问题。关注大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的北京创安恒宇调研报告指出: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充电桩领域广泛应用,充电桩产业数字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但与日新月异的智慧技术脱节的是,很多充电桩服务商面对网络的攻击没有招架之力,导致用户数据容易被滥用和泄露。

  充电服务商面临网络安全危机

  万物互联,为各类应用创新提供了施展的舞台,也因此,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首要接口,如今更间接变成了交通信息的收集者、传递者与承载者,而一旦信息泄露,后果严重。业内人士指出,尤其是近年即插即充、无感支付成为充电桩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风险极大。BladeTeam高级安全研究员Nicky则表示,该团队在国际安全极客大赛上演示的漏洞属于充电通信协议层面缺陷,采用相同技术方案的“无感支付”式直流充电桩均受其影响。此漏洞影响面大、修复难度高,对于行业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风险提示价值。

  新能源汽车充电安全性和可靠性正成为众多用户以及场站运营商重点关注的部分,目前很多传统充电桩企业对网络安全的防护远远不足。“当前的防护大多集中在新能源车辆电池安全、对充电环境主动监测防护和充换电大数据的对比检测上,如电池散热、失控管理、充电桩‘快充+过充’、电芯质量等问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会专家告诉记者,当前智能充电桩系统现有网络边缘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本地安全防护能力,无法提供对电桩终端的安全防护。如由于电桩缺少集中管理平台,无法验证恶意访问来源并快速定位被攻击智能充电桩,所以无法即时监控和评估对平台和用户信息资产的威胁状态,并进行分析。

  充电桩行业里,很早就关注并着手采用加密技术、数据隔离技术用以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的Tellus Power集团表示:数据泄露事件暴露出了在很多智能产品大规模投放市场的同时,并未同步建立与之匹配的数据信息安全能力,而这中间的漏洞与缝隙,正变成黑客的乐土。

  充电桩不仅要“智能”还需会“防护”

  作为大基建,充电站正飞速发展,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充电站需要统筹管理。北京创安恒宇相关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充电桩或充电站存在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其端、管、云均缺少有效的安全防护机制,每个节点都容易遭到入侵,如充电桩自身的系统安全,与本地充电站的数据传输、充电站与运营平台的数据传输,运营平台的平稳运营,用户结算安全等多个领域均存在安全隐患。

  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京春指出,严格保护用户隐私数据,平衡数据流通与泄露风险,才能使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当前,充电运营商希望通过收集更多客户信息获取更多客源、更多利润在情理之中,但若被判定为违规收集客户个人信息、触碰了法律,将可能得不偿失。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信息安全部部长罗承刚指出,数据安全需从监管、标准、管理、技术方面共同推进。

  对于充电桩信息安全防御能力问题,有业内专家指出,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需采取多项措施。首先,在设计产品之初,就要充分考虑数据安全风险,并采用加密技术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如对充电桩的信息读取过程、数据传输过程的加密。其次,建议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演练,确保数据不会丢失或被破坏。最后,与第三方安全公司合作,对充电桩进行定期安全检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百分之百地预防所有已知的风险,同样可以抵挡绝大多数的未知风险”。Tellus Power集团VP Srikanth表示。

  频发的信息网络泄露风险,也开始让企业意识到需升级充换电领域的安全防护领域。如吉利旗下的极氪能源ZEEKR Power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近期宣布成为首个通过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安全评估,获得“IT产品信息安全认证证书”的充电桩产品。据企业介绍,除了常见的短路、漏电、过压、联机等保护多重防护设计外,最重要的是,该充电桩具备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能够及时发现、报告并处理网络攻击或异常行为。

  华为近年来也在发力充电桩产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充电桩是一个智能化产品,技术迭代要求高,同时要求具备能源互联和数据互联的属性。介于在ICT领域的综合能力,华为构建了“云管边端”的架构体系和产品解决方案,从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到端到端可信安全技术,且都是自主可控,有效实现能源智能化,和数据信息安全防护。  此外,东风、广汽等相关车企针对智能汽车的网联系统等采用双安全组件,支持功能安全最高的ASIL D级,智能网联云平台采用国密级别数据安全保护算法,个人敏感数据脱敏处理,保证用户数据安全。

  【观察】

  智能汽车发展需进入“安全赛道”

  万物互联时代,汽车智能化、电气化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与此同时,网络危机并存。可以说,加强数据安全体系的建设,才能保障中国汽车产业行驶在“安全赛道”。

  可以见到,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我国充电设施行业的发展从初期的粗放型管理,正循序进入合理建设、优化运营、智慧赋能的道路。在我国通往汽车强国的道路上,充电运营平台的安全防护及运营质量,无疑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泄露个人信息 信息安全成充电桩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你对着车机发出“Hi”指令,它可以非常快捷地引导你前往某合作充电桩充电,这个操作过程正成为很多新能源汽车车主的习惯。不过,如此智慧的智能网联,也为充电桩带来了新的安全漏洞。记者留意到,近一年来,不仅国外研究机构对充电桩数据安全发出了警示;在国内,上周,工信部也罕见地通报了部分充电桩平台存在...

    时间:05-11
  • 两项新国标公布 “快递单”个人信息保护有了新标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两项新国标  “快递单”个人信息保护有了新标准   □ 本报记者 万静  “快递单”个人信息保护有了新标准,让人头疼不已的“快递单”个人信息泄露现象将会得到遏制。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公布《快递电子运单》和《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两项国家标准,明确提出快递电子运单上避免显示完...

    时间:04-21
  •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宁波银行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走进宁波外国语学校

      中新网3月20日电 为提高青少年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切实保护青少年学生的消费者合法权利,日前,宁波银行走进宁波外国语学校,开展了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共筑个人信息安全墙”为主题的金融知识宣教活动。  活动以金融知识进课堂的形式展开。课堂上,宁波外国语学校“安心计划”活动小组的学生代表分享了《青少年信息保护知识调研...

    时间:03-20
  • 白皮书: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水平明显提升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6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指出,2019年以来,中国累计完成322万款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检测,通报、下架违法违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近3000款。通过专项治理,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力遏制,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个人信息...

    时间:03-16
  • 公安部“揭秘”个人信息泄漏源,金融消费者如何避坑?

      作者:亓宁  又到一年一度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金融消费者该如何避坑?  3月15日,公安部公布了8起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与金融消费者相关的信息泄漏尤其值得关注。比如给不少居民带来困扰的贷款中介“骚扰电话”,他们有多少是非法贷款中介?手中信息究竟从何而来?  河北公安机关破获的一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时间:03-15
  • 中消协发布调查结果: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最困扰消费者

      中新网3月15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但仍存在短板问题,其中个人信息泄露最为困扰消费者。  具体来看,超八成受访者对国内消费环境总体表示满意,多数受访者对消费监管力度与成效表示认可。线上...

    时间:03-15
  • 中消协发布调查结果: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最困扰消费者

      中新网3月15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但仍存在短板问题,其中个人信息泄露最为困扰消费者。  具体来看,超八成受访者对国内消费环境总体表示满意,多数受访者对消费监管...

    时间:03-15
  • 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公安部公布8起典型案例

      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依托“净网2022”专项行动,坚持“追源头、打内鬼、端平台”,持续开展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工作,破获一批重大案件,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取得明显成效,有力维护...

    时间:03-15
  • 不法分子盯上这些漏洞,金融消费者如何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作者:亓宁  “您好,我是**银行直贷中心***,我们这里有一款***产品,利率低至***随借随还……系统显示您信用良好,请问您最近有资金需求吗?”最近,家住北京的王梦(化名)总是接到类似话术的贷款推销电话,每次果断挂断之后都感到后怕:我的手机号是如何泄露的?他/她怎么会知道我信用好不好?对方真的是与银行合作的中介吗?  虽然这些“...

    时间:03-15
  • 青年法官朱骏:“极客”法官法宝多 数“智”优化营商环境

      中新网上海3月13日电 题:青年法官朱骏:“极客”法官法宝多 数“智”优化营商环境  中新网记者李姝徵  办公桌上数个连屏显示器屏幕,书架上各类计算机技术和编程类书籍……在其他同事眼中,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普陀法院)执行局局长朱骏是一名技术青年,也是一名“极客”法官。  “我学...

    时间:03-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