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

2023-04-24 05:45:5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锐财经)

  新增信贷投向了哪些领域?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如何精准发力?中国人民银行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

  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据介绍,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一季度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高峰,过去两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大约占全年新增贷款的40%。”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较多,各项贷款新增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同时,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增加2.42万亿元,同比多4986亿元。其中,政府债券投资增加1.79万亿元,占全部债券投资增加额的74%,这与金融机构支持政府债券靠前发行有关。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贷款的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2%,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29.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领域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普惠小微的授信户数为5765万户,同比增长14.4%。

  从借款主体看,企(事)业单位是一季度贷款增量的主体。一季度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的84.8%,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73万亿元。阮健弘表示,这表明市场主体的预期有所好转,信心有所恢复。

  从利率看,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3月份中央银行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为经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3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比上年同期低29个基点;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4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1和41个基点。

  住户信贷需求将稳步回升

  3月末,住户部门贷款余额77.4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71万亿元,同比多增4490亿元。从结构来看,消费贷款余额57.1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148亿元,同比少增571亿元;经营贷款20.3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5062亿元。

  “住户经营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金融体系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效支持了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的生产经营活动。”阮健弘分析,3月末,住户短期经营贷款余额9.7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6971亿元,同比多增2109亿元;中长期经营贷款余额10.5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976亿元,同比多增2952亿元。

  消费方面,阮健弘表示,疫情之后居民消费需求回升,带动了住户短期消费贷款的增长。3月末,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9.9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82亿元,同比多增3690亿元。

  住户部门中长期消费贷款同比少增,主要与居民的购房需求尚未完全恢复有关。3月末,住户的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7.2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466亿元,同比少增4261亿元,是住户消费贷款同比少增的主要构成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消费意愿尤其是大宗消费需求回升需要时间。当前,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与物价回落并存,本质上是受时滞影响。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

  “未来,随着需求恢复,居民就业和收入持续改善,住户信贷需求也将稳步回升。”阮健弘表示。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发生以来,利率风险引起广泛关注。“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率没有大起大落,这为金融机构管控好利率风险创造了较好的货币环境。”邹澜说。

  邹澜表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始终坚持稳健的调控理念。近几年,国内外面临的超预期冲击较多,中国货币政策一直坚持稳健的取向,量价适度且较为平稳,有效应对了来自内外部的多重冲击,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

  二是以我为主,把国内目标放在首位。中国是超大型经济体,必须主要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和物价形势进行调节,自主把握货币政策。邹澜说:“去年以来,全球主要央行持续大幅加息,考虑到当时我国经济总需求疲弱,我们没有简单跟随加息,而且还先后2次引导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累计下行了20个基点,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行了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

  三是坚持汇率由市场决定,为以我为主创造条件。“我们坚持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为提升货币政策自主性创造了条件,有助于及时释放外部压力,增大了国内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开展调控的空间。”邹澜表示。

  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和运用,精准有力支持了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更好适应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确保利率水平合适,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好局、起好步。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人民日报海外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锐财经)  新增信贷投向了哪些领域?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如何精准发力?中国人民银行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  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据介绍,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一季度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高峰,过去两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大...

    时间:04-24
  • 一季度金融支持天津重点建设项目取得新成效

      中新网天津4月23日电 (庞喻文)今年以来,天津银保监局积极对接天津市重点建设项目和储备项目。根据天津市公布的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截至一季度末,主要银行机构已向其中151个重点建设项目授信3369亿元,较年初新增授信278亿元;贷款余额899亿元,较年初增加87亿元。  据悉,相关重点建设项目对应总投资近7000亿元,2023年计划投...

    时间:04-23
  •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今天(4月20日)表示,一季度,我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  一季度,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3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比去年同期低29个基点。  一季度,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领域。3月末...

    时间:04-21
  • 数字经济占GDP“半壁江山” 福州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

      中新社福州4月21日电 题:数字经济占GDP“半壁江山” 福州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  作者 龙敏 颜澜萍 林文婧  在蔚蓝的定海湾,一座座“钢铁岛屿”屹立海中,仅两三人就可养殖数以万计的优质深海鱼;在蔬菜智能大棚里,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完成操作;在火热的钢铁厂,工人寥寥无几,智慧型生产线高速运转…...

    时间:04-21
  • 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共促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中新网杭州4月20日电(奚金燕)20日,第七届(2023)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在杭州召开,全球私募基金及资管行业专家共同探讨私募基金与大资管行业如何转换新动能,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直接融资、支持创业创新的功能作用,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近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最快的资产管理业态之一,同时作为...

    时间:04-20
  • 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迈进的关键时期。在闭幕不久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很多展品融入人工智能的高科技元素,成为智能经济深度改变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在不久前举办的2023赛迪论坛上,与会专家也对智能经济的发展与未来趋势进行了讨论。如何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式发展、产业优...

    时间:04-20
  •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 上海30家民企获授信1200亿元

      中新网上海4月19日电(记者 范宇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工商联18日联合举办民营企业银企对接暨集中授信签约活动,10家银行与30家民营企业现场签署授信协议,授信金额1200多亿元。  据悉,本次签约的民营企业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信息科技、交通物流、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

    时间:04-19
  • 上海:着力实体经济 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上海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这是上海的一家乳品加工厂,10万平方米的智慧车间里,5000个传感器、18000多个自动控制阀的信息,被实时传输到中央控制室。因为数字化的全方位应用,每瓶牛奶生产过程的数据被清晰记录下来...

    时间:04-17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海:聚焦实体经济 推进新型工业化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上海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这是上海的一家乳品加工厂,10万平方米的智慧车间里,5000个传感器、18000多个自动控制阀的信息,被实时传输到中央控制室。因为数字化的全方位应用,每瓶牛奶生产过程...

    时间:04-17
  • 四川民企深耕先进制造业 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

      中新社成都4月16日电 (单鹏)近日,在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成都中嘉微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嘉微视)制造车间,3台体积庞大的AOI(自动光学检测)设备生产进入尾声。十几名工程师各司其职,进行着设备出厂前的最后调试、软件逻辑检测和零部件安装。依靠精密算法,这些设备最快只需几秒,就能以微米级的精度检测出玻璃基板的细微瑕疵。 ...

    时间:04-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