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55岁的外卖员王计兵,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

2023-04-16 09:25:06

来源:工人日报

  55岁的外卖员王计兵,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

  “赶时间的人”闯出一片文学天地

  记者 车辉

  阅读提示

  一位普通的外卖员如何能坚持文学梦想并能出版属于自己的诗集?这带给他怎样的收获与启示?《工人日报》记者对王计兵进行了采访。

  还记得那位写诗的外卖员王计兵吗?这位在送餐路上感悟生活,在烟盒、废报纸上写诗歌表达对生活工作感悟的人,今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名为《赶时间的人》。

  55岁的王计兵,徐州邳州人,现在在苏州昆山和妻子开了一家小店,平时会在饿了么平台上送外卖。之前,他还在沈阳做过木工,在山东开过斗车,中间还去过新疆打工……期间,他从没停止过写作,也没停止过对文学的追求。

  最近他很忙,忙着出席各种活动,一些电视台也向他发出邀请录制节目。“感觉很美好,家人也很高兴!第一时间通知了全家族的人。”王计兵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虽然这些社交活动影响了他的送单,收入略有下降,但他不以为意,因为诗集的出版给他带来了另外的成就感。

  我不想无病呻吟

  今年2月份,采访过王计兵的一家新媒体机构联系到他,说王计兵创作的一首诗歌在网上阅读量超过了2000万,他们想联系出版社给王计兵出一本诗集,王计兵只需要签署一份合同,然后提供他的作品即可。

  当时,王计兵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他虽然早有出诗集的计划,“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本书第一版印刷1万册,每本定价56元,关于这些,王计兵自己统统没有在意。“合同内容我都没看,不在意这些。”他说,这本书的出版是社会对外卖员这个劳动群体的认可,也是自己文学生涯的里程碑,赚钱不是首要目的。

  “我从来不认为送外卖是低人一等的职业,甚至可以说,这份职业是我从事过的最美好的职业。”王计兵说,自己曾去捡过垃圾,摆过地摊,哪个职业都比现在辛苦。

  送餐过程中他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赋予王计兵文学创作中很多灵感。“增加了我对生活的感悟,我感谢这个职业,不然我创作灵感会枯竭。我愿意表达真实情感,真实的生活,不想无病呻吟,写空洞的作品。”

  真实的情感让读者落泪

  据王计兵介绍,这本书分外卖生活经历、歌颂亲情和对世界感悟等三部分内容,收录了他的182首诗歌,“有网友读过后说,读着读着落泪了,因为诗歌中的真实”。

  目前,王计兵的工作还是以送餐为主,间或参与一些活动。他说写作生涯不会中断,最终还是要回归正常生活,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就是一个爱好文学的外卖员,只不过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视野更宽了。

  他说,现在自己充满希望,正常情况下他一天可以跑40多单,和妻子经营着一家小商店,日子平淡稳定。

  20多年来,他总是生活在异乡,有时觉得人生像退行的列车——“我坐在背对行驶方向的座位上/以退行的方式回家/以火车的速度退向父母/仿佛生活的一次退货/一个不被异乡接受的中年人/被退回家乡”。

  在外地工作时,年幼的女儿曾在电话里大哭,他写下:“离家时我们答应/到女儿的梦里去/却一次也没有启程/倒是五岁的女儿,不远千里/一次次跑到我和妻子的梦里来。”

  2009年他接触到网络后,日常在QQ空间写诗,王计兵的第一首诗起初是一篇长文,后来发到网上被网友分段断句后,成为诗歌。

  2020年王计兵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就坦承,自己开始写诗的水平并不高,“到现在,也没写得多厉害”。但这本诗集的出版让他很有成就感,目前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3,很多网友都给出了高赞。王计兵认为,虽然有同情分在,但他们更认同的是自己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可能就是大家认为我一个外卖骑手还一直写诗,不容易,是大家让我火了。我进步的空间还很大。”王计兵说,“但有一点,我写的东西都是基于我本人生活的真实感悟。”

  未来仍将坚持在劳动岗位上

  王计兵的微信头像目前是图书电商平台上《赶时间的人》一书的封面,蓝色的画面简约朴素。

  王计兵说自己还是要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做骑手,在饿了么兼职送外卖,没想走专业文学创作的道路,“没想那么远。文学创作是我的生活方式,不是谋生手段”。

  “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他创作的这首《赶时间的人》,写的就是他兼职外卖骑手,奔波送餐的心情。

  在他眼里,送外卖也有浪漫的一面。“这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工作,我有时想走远点,接过距离达到20多公里的单,出去转一转就像是自驾游。”在送货路上,王计兵的思绪飘逸,路边的景象是他的灵感来源。“比如看到水鸟在水面起飞带出一条波纹,就可以激发起很多联想。”

  “我创作的内容来源于我的劳动生活,因为我一直在劳动,我熟悉这个生活。”王计兵说,劳动生活中的小细节,时时触动他的内心,产生写诗的灵感。等餐的时候,他在手机上记下几个关键词,留待第二天早晨整理思绪,将闪烁的火花整理成诗。

  “我写诗不是为了名利,为了名利,我也坚持不到今天。”目前,现在出诗集没有给王计兵带来太多收入,但让他去了很多地方。“参加了一些活动,开阔了视野,未来格局也不一样了应该。”王计兵说,“我会把梦想一直放在心里,一直写下去,并将坚守劳动岗位,辛勤劳动、心怀梦想,在哪里都能闯出一片天。”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工人日报社评:为育龄家庭减压,期待更多硬核举措

      【社评】为育龄家庭减压,期待更多硬核举措  在生育养育之路上,如果不能切实降低成本、减轻压力,他们的选择和体验或许不容乐观。期待看到更多为育龄家庭疏解焦虑、减轻压力的硬核举措,让更多年轻人在生育养育教育之路上收获幸福感,形成敢生、能养、优育的良性循环。  据3月16日新华社报道,为规范...

    时间:03-23
  • 手机备忘录写下长短句 这些“打工人”为何爱上写诗?

      时下,热衷写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如同豆瓣诗歌小组里描述的那样,21世纪,人人都要写上几句“蹩脚诗”。诗的作者或是办公室职员,或是证券从业人员,或是动画制片人……大多都是披星戴月的“打工人”。有学者说,这是第三波青年诗歌浪潮。诗歌重回年轻人的生活。  教师袁源:  诗是我存在的痕迹  小雨...

    时间:03-17
  • 工人日报e网评|“打捞”掉进手机里的孩子,家长要先上岸

      “掉手机里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一边自己拿着手机,一边“吐槽”手机不离手的孩子。  这种现象并非大城市专属,对于一些留守儿童,手机更成为他们成长中“最亲密的伙伴”。  近日,武汉大学一课题组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其调研的中部省份(河南、湖北、湖南三省)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

    时间:03-01
  • 爱写诗的环卫工黄阿姨,你真棒~

    “先施风雨,再布彩虹”白天清扫城市道路下班后创作诗歌和小说来自湖南长沙的环卫工黄新生4年多的时间写了300多部作品用热爱奔赴广阔的诗和远方↓↓↓  上班谋生,下班逐梦   她从书中感受世界的广阔  51岁的环卫工黄新生每天早上6点都会准时出现在长沙岳华路,从这里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东门,长...

    时间:01-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