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丨武斌:瘟疫如何影响人类文明史?

2023-04-13 20:08: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沈阳4月13日电 题:瘟疫如何影响人类文明史?

  ——专访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沈阳故宫博物院前院长武斌

  中新社记者 王景巍

  瘟疫,始终与人类文明相伴而生。与瘟疫共生共存,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真实历史。瘟疫如何产生?为何说瘟疫是一种“文明病”?历史上人类如何应对瘟疫?它又给人类文明带来哪些影响与启示?

  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沈阳故宫博物院前院长武斌,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就此作出深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瘟疫如何产生?为何说人类文明史是一部疫病的历史?

  武斌:瘟疫的产生和蔓延,很多情况下都与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有关,与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

  一般而言,瘟疫是传染病,但并非所有的传染病都被称为瘟疫。被称为瘟疫的传染病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暴发突然;二是传播广泛;三是致死率高;四是恐怖性强。

  人类历史上,瘟疫时常出现。中国古代文献中,几乎每隔三五年就有瘟疫的记载。有小规模、局部地区的,也有大规模、蔓延全国的,文献上叫“大疫”。在3000年左右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这样的“大疫”共发生了几十次。

  瘟疫是“聚集性”疾病,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口聚集,以作为其流行泛滥的基本条件。人口越密集,瘟疫传播越快,病毒病菌得以一代代存活。这也说明了为何越到历史的晚近时代,瘟疫出现得越频繁,造成的危害也越大。

  在原始社会,即使曾有瘟疫出现,也已是原始时代的晚期,人类开始从狩猎阶段进入农业社会,离文明社会的门槛不远,已具备瘟疫传播所必备的人口密度条件。

  步入农业社会,人口进一步集中,并在此后的几千年里形成了更大规模、更加稠密的人口聚集。与狩猎生活方式相比,农业社会的人口密集程度在10倍甚至100倍以上。而与农业生活方式相比,城市的人口密度更是上百倍地增加。

  瘟疫产生的另一个条件是人口的流动和迁徙。人类跨地区迁徙,灌溉农业的出现,城市的兴起,商队、商船活动,以及战争、朝圣等行为,都促使瘟疫从一个疾病圈向另一个疾病圈传播。而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某地发生的一场瘟疫更可能迅速超出国界范围,成为全人类的灾难。

    一瓶天花疫苗。天花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视觉中国供图

  近代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曾把瘟疫范围扩大至全球。欧洲殖民主义者进入美洲大陆,带去的天花等致命微生物导致空前的印第安人灭绝;被称作“史上最致命瘟疫”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缘起于美国士兵。可以说,瘟疫是一种“文明病”,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变化”。

  中新社记者:瘟疫对人类社会影响几何?为何说瘟疫深刻参与和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

  武斌:瑞典病理学家福克·汉斯肯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疾病或瘟疫大流行,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和全面的影响,它往往比战争、革命、暴动来得还要剧烈,因为它直接打击了文明的核心和所有生产力要素中最根本的部分——人类本身。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许多关键时刻,因瘟疫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如有历史学家认为,正是雅典的大瘟疫决定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形势,使雅典败在斯巴达手下,导致辉煌一时的古希腊文明衰落,进而结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古希腊文明阶段。

    法国画家尼古拉斯·普桑的作品《阿什杜德的瘟疫》再现了古罗马安东尼大帝执政时期发生在古罗马的“安东尼”(Antoninus)瘟疫。视觉中国供图

  对于古罗马的兴衰,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曾从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军事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种种猜测和假说。虽然这个大帝国的衰亡绝非朝夕之事,也并非由某一因素造成,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瘟疫。马可·奥勒留时期的大瘟疫,导致其去世后长达一个世纪的社会危机和动荡,为帝国走向衰落埋下伏笔。

  同样,在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极力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荣誉与疆土,也为此付出巨大努力。但在一系列天灾人祸的打击下,他的梦想仅止于梦想阶段。其中被诸多史学家公认为最具破坏性的事件,就是全面暴发于公元542年的大瘟疫——查士丁尼瘟疫。

  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其《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分析,“战争、瘟疫和饥馑这三重灾祸同时降临在查士丁尼的臣民头上;人口数量明显地减少成了他统治时期一个极大的污点,这种人口减少的情况,在地球的某些最美好的地方至今也并未完全恢复。”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琼斯在其《晚期罗马帝国史》论及查士丁尼时代史的部分也指出:“可能这个时期对帝国影响最严重的灾难是鼠疫。”

  在近代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中,瘟疫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西班牙殖民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百人,就彻底征服了阿兹特克和印加两大帝国。不久,印第安人几乎陷入种族灭绝的境地。在殖民者带到新大陆的病菌面前,土著人不堪一击。

  这个事件之后,新大陆的土著人大批死亡,又造成了劳动人口极度短缺。殖民者便从非洲掠夺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大陆,因此有了17、18世纪的黑奴贸易。这种罪恶的贩卖黑奴制度一直持续了两个多世纪。而导致这一制度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瘟疫泛滥造成美洲土著人几近灭绝。

  中新社记者:您曾说过,“瘟疫对人类而言,是一场灾难。但是因为经历了这场灾难,会促使仍然活着的人有一些思考和探索。”瘟疫带来哪些积极作用或启示?

  武斌:黑格尔曾说,“恶”也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客观上,瘟疫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香港,“黑死病”鸟嘴面具在万圣节期间吸引众多外籍人士和市民前来购买。鸟嘴面具是欧洲中世纪时期治疗“黑死病”医师的防护面具。张炜 摄

  首先,瘟疫是引发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14世纪的黑死病几乎夺去了欧洲四分之一人口,造成劳动力急剧减少,经济凋零,城市败落和土地荒芜。但它也带来社会财富特别是土地的重新分配,社会阶层结构随之发生显著变动和重组。

  由于疫后经济重建需要大量劳动力,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促使劳动者普遍要求增加工资收入。而封建贵族无法满足这种要求,反而采取限制和镇压劳动者措施,导致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激化,进而引发农民和城市劳动者的多次起义。这些起义,对欧洲中世纪末期的社会变革起了推动作用,拉开了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资本主义迈进的序幕。

    1665年,英国伦敦爆发“黑死病”。视觉中国供图

  其次,大规模瘟疫的暴发流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的思想文化。在科学发展落后和人类知识欠缺的时代,人们对瘟疫的认识和防治方法有限,突然降临的灾难易造成普遍的心理恐慌。于是,各种超自然、神秘的预言和许诺给人以心理慰藉,从而使宗教迅速发展。例如“查士丁尼瘟疫”之后,基督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各地修道院获得大规模发展,基督教神学在意识形态上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

  同样是一场大瘟疫,14世纪黑死病的肆虐则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人的生命价值。人们的思想逐渐摆脱神学束缚,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萌芽发展,揭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并进一步摆脱基督教神权统治,向高扬人的理性的启蒙时代过渡。

    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的庆祝活动。该节日是为了纪念16世纪的大瘟疫的结束。视觉中国供图

  最后,瘟疫加速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9世纪初的霍乱,直接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运动。今天人类社会的城市供排水系统、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住房卫生标准设计等,都由此开创。因此,霍乱被称为“伟大的卫生革新家”。

  瘟疫的流行,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它并没有摧毁人类社会。在每一次对抗瘟疫的阶段性胜利中,人类也抓住了文明发展的机会。

  最初,人们对瘟疫只有恐惧和无奈,只能靠祈祷寻求慰藉,祈求噩梦过去。此后,人们逐步认识到瘟疫的传染性,并开始采取隔离等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类又发明了抗生素、疫苗等“武器”对抗瘟疫。

  人性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是怯懦的,也是勇敢的。在对抗瘟疫的战斗中,终归是勇敢战胜了怯懦,伟大遮蔽了渺小,因此才有了人性的光辉、文明的进步。

  人类与瘟疫的较量从未终止,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及新型传染病,人类与瘟疫的斗争还在继续。持久的战斗中,人类的力量和智慧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人类永远有为生存而战的巨大勇气。(完)

  受访者简介:

  武斌,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员,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特聘教授。曾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等。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已出版著作数十种,近年出版的主要有:《沈阳故宫四百年——一部叙事体的文化史记》《丝绸之路全史》《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史纲》《新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中华文明养成记》《瘟疫与人类文明的进程》等。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方沙尘影响持续至本周末 一波升温浪潮即将席卷而来

      中国天气网讯 未来三天(4月14日至16日),北方仍多沙尘和大风天气,其中今天京津冀、河南、山东、辽宁等地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南方今天仍有雨水来扰,周末大部降雨停歇。另外,随着高压脊逐渐强势,周末起我国将迎来一波升温浪潮,局地或有高温冒头。  北方沙尘影响持续至本周末 南方大部雨水将停歇 ...

    时间:04-14
  • IMF总裁:世界经济面临增长乏力和通胀高企困境

    当地时间4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IMF春季会议记者会上表示,在经过过去三年众多“冲击”后,世界经济虽仍具韧性,但面临增长乏力和通胀高企的困境。 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 摄  中新社华盛顿4月13日电 (记者 沙晗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当地时间13日在华盛顿表...

    时间:04-14
  • 北方地区有大风沙尘天气 江南华南有中到大雨

      中新网4月14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受冷空气大风影响,4月14日08时至15日08时,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14日,江南中南部、华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  北方地区有大风沙尘天气  受冷空气大风影响,4月14日08时至15日08...

    时间:04-14
  • 视听类App能否“只收一次费”?

      同一APP换个端口收听得重新交费 会员收听一些专辑还得再充值  视听类App能否“只收一次费”?  □ 本报记者 文丽娟  用手机在一款视听类App上购买了会员,孩子想用电话手表上的App听故事,会员账号登录后显示“不能使用”,需重新购买会员,购买后孩子想听某专辑故事,又显示需要重新充值……近日,一...

    时间:04-14
  • 青少年近视高发,如何踩住“刹车”

      2023年春季学期刚开学不久,成都市民张女士趁着一个周末的时间,带着儿子到一家眼科医院检查视力。结果让张女士难过了好半天:才上二年级的儿子近视了,一只眼睛50度,两只眼睛都出现了散光。  上一次检查是在2022年的5月。当时医生就发出了预警,孩子的远视储备值已经不多了。医生提醒她,一定要让孩子养...

    时间:04-14
  • 德国同意波兰向乌克兰提供“米格”战机

      中新社柏林4月13日电 据德媒报道,德国政府13日已同意波兰向乌克兰提供来自原东德人民军库存中的“米格-29”喷气式战斗机。  据德国电视一台报道,德国统一后,联邦德国从原东德人民军库存中接管了24架“米格-29”喷气式战斗机。当时,这些飞机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战斗机之一。21世纪初,德国将其中22...

    时间:04-14
  •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武汉局公开约谈贵州省毕节市

      新华社武汉4月13日电(记者王自宸)根据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统一部署,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武汉局13日在武汉约谈了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求当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矿产资源管理。  据悉,2022年9月至12月,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武汉局对湖北、湖南和贵州3省开展了2022年耕地保护和矿产资源督...

    时间:04-13
  • 东西问丨徐婉玲:88年前的伦敦艺展何以在西方刮起“中国风”?

      中新社北京4月13日电 题:88年前的伦敦艺展何以在西方刮起“中国风”?  作者 徐婉玲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走过近百个春秋的故宫博物院,不仅精心保管着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皇家宫殿和旧藏珍宝,而且通过多种方式极大丰富了文物藏品,形成古书画、古器物、宫廷文物、书籍档案等领域蔚成系列、总数186...

    时间:04-13
  • 韩国总统室:不会要求美国就监听事件正式道歉

      中新网4月13日电 据韩媒报道,针对韩国政府疑似遭美情报机构监听一事,韩国总统办公室当地时间12日作出回应,认为这场风波暂告一段落,似乎不考虑要求美国政府就有关问题向韩方正式道歉。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总统室相关人士当地时间12日表示,美国防部长先提议与韩方通话,态度积极,双方还一致认为被媒体曝...

    时间:04-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