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在缅北“高薪敲键盘”?让电诈真相唤醒更多梦中人

2023-03-23 02:48:41

来源:成都商报

  看到所谓的高薪,不妨多个心眼;对违法的事,一定避而远之。不近危墙,不行陌路,不涉险地,也许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

  “看到4名学生平安回归,真的太好了!”据报道,近日,安徽4名大学生实习期间受“高薪诱惑”偷越国境,失联数日后被安全送回,有过类似遭遇的山东济南人李伟(化名)对此感慨。此前,李伟在胁迫之下偷渡至缅甸,被卖到一家电信诈骗公司。同样遭此一劫的还有江西赣州人陈亮(化名),他被“3000元日薪干10天”的客服招聘广告所吸引,在“暴富”诱惑下主动偷渡至缅甸木姐,从事电信诈骗。

  李伟所谈及的大学生被骗事件,是最近的一个热点。几名学生受高薪工作诱惑,自西双版纳偷越国境出国务工,在缅甸失联。后因年龄太小未找到工作,目前经多方努力已平安回归。一定程度上说,无论这几名学生还是李伟、陈亮,他们能够全身而退是幸运的。“说是日薪3000元,三个月暴富,其实到最后一分钱工资都拿不到,有可能连命都搭进去”,结合媒体报道以及李伟、陈亮经历便知,一入缅北电信诈骗窝点便身陷苦海,轻则被打,重则被砍手指、丢性命。

  “进了缅北反抗被毒打,逃跑更不可能”“没业绩就会被转卖给其他公司,或是被‘摘器官’贩卖”,诸如此类业内流传的描述让人不寒而栗。由此可见,那些怀揣暴富梦而入身缅北电信诈骗窝点的人,很多都是境遇凄惨,后悔不迭,却无可奈何。

  所谓的在缅北“高薪敲键盘”,很多是被骗去的,在高薪诱惑下铤而走险。比如那几名学生,他们轻信出国务工来钱快的诱惑,在网上看到一则KTV招人信息,承诺月薪10000元左右。

  这所谓的馅饼,其实是陷阱。但不能只顾指责年轻的学生,面对暴富诱惑,一些成年人不也是深信不疑?

  说到底,要在全社会提高反诈能力。在外实习或正在找工作的学生,需要提高警惕,不轻信所谓好友或中介等介绍的出国务工来钱快、工作还轻松的说辞,轻信的结果可能意味着失去人身自由,甚至生命财产安全。

  而我们的高校应给学生补上一堂反诈课,通过情景还原、让受害者现身说法以及反诈人士上课等方式,真正让学生对包括电信诈骗在内的各种诈骗手段保持应有的警惕。甚至,相关部门在中小学阶段都要注意塑造孩子的反诈意识。

  几年前,山东一名准大学生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郁结于心,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如此因遭受电信诈骗而家破人亡的悲剧,并非个例。相关部门要依法严惩诈骗犯,斩断利益链,而我们每个人也要提升反诈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李伟回国后以亲身经历科普反诈,“被骗经历以及防范电信诈骗的提示,每天能触达数万网友”。应该说,结合被骗经历宣传反诈,更有可信度,也更具效果。由此也说明,反诈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几个人的事,需要全民参与。

  对个人来说,看到所谓的高薪,不妨多个心眼;对违法的事,一定避而远之。不近危墙,不行陌路,不涉险地,也许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秦川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在缅北“高薪敲键盘”?让电诈真相唤醒更多梦中人

      看到所谓的高薪,不妨多个心眼;对违法的事,一定避而远之。不近危墙,不行陌路,不涉险地,也许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  “看到4名学生平安回归,真的太好了!”据报道,近日,安徽4名大学生实习期间受“高薪诱惑”偷越国境,失联数日后被安全送回,有过类似遭遇的山东济南人李伟(化名)对此感慨。此前,李伟在胁迫之下偷渡...

    时间:03-23
  • 6月1日起,我国将施行电信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处理新规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记者王聿昊、张辛欣)记者15日从工信部获悉,我国将于6月1日起施行电信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处理新规,旨在维护电信市场秩序,保护电信用户合法权益。  工信部近日印发了《电信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明确了电信领域违法行为的举报处理基本要求,细化了受理要求和办理程序,并对分...

    时间:03-15
  • 防范电信诈骗 提振消费信心 中信银行信用卡为消费安全“加一度”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普及,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相伴而生。202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中信银行信用卡以新法实施为重要契机,持续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的宣教活动,并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健全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机制,提高风险识别防范能力。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

    时间:03-15
  • 如何防止青年成为电信诈骗“递刀人”

    原标题:如何防止青年成为电信诈骗“递刀人”  近日,@岚山法警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短视频,一名20岁出头、刚踏出校园的女青年,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被送入牢门。视频下有近11万条评论问及“什么是帮信罪”。  ——————————  虽然很多人对帮信罪感到陌生,事实上,在电信诈骗犯罪...

    时间:03-15
  • 如何防止青年成为电信诈骗“递刀人”

      近日,@岚山法警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短视频,一名20岁出头、刚踏出校园的女青年,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被送入牢门。视频下有近11万条评论问及“什么是帮信罪”。  ——————————  虽然很多人对帮信罪感到陌生,事实上,在电信诈骗犯罪的链条中,帮助行为已逐渐成为...

    时间:03-15
  • 广东去年处理消费投诉逾40万件 电信类涨幅最大

      中新社广州3月13日电 (记者 许青青)据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13日公布的数据,2022年广东全省各级消费者委员会共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约24.17万人次,处理消费者投诉40023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2.66亿元人民币。其中,电信类成涨幅最大的投诉类别。  从投诉区域分布看,投诉量依然主要集中在经济活跃的珠三角地区,其中广州、深...

    时间:03-13
  • 运营商股价“狂飙”:中移动涨停创新高,中国电信年内涨超73%

      3月13日,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继续大涨。其中,中移动拉出涨停并创历史新高,中国电信大涨9.50%,中国联通涨幅为5.40%。  3月12日,中国电信(601728.SH)发布公告称,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积极履行利润分配承诺,自2022年起宣派中期股息,并将在A股发行上市后三年内,逐步将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提升至当年本...

    时间:03-13
  • (两会观察)电信网络诈骗越来越“潮”,如何以变应变?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电信网络诈骗越来越“潮”,如何以变应变?  中新社记者 常涛  面对元宇宙诈骗、web3.0诈骗等紧跟热点、短期更迭快且隐秘性越来越强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如何以变应变?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对此予以关注。  过去五年,中国持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

    时间:03-08
  • 国家发改委: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开放

      中新网3月6日电 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荫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在吸引外资方面,国家发改委将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全球投资者来华投资提供支持,不断推动吸引外资工作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有序...

    时间:03-06
  • 用法律武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用法律武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施行百日观察   编者按  2022年12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法律,是党中央部署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

    时间:03-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