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丨欧洲汉学会前主席巴得胜:“西观”中华文化三十载,我看到什么?

2023-03-09 19:36: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比利时根特3月9日电 题:“西观”中华文化三十载,我看到什么?

  ——专访欧洲汉学会前主席巴得胜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在欧洲汉学界,比利时根特大学是绕不开的名字。早在1900年,根特大学就开设东方学课程,并将梵文作为选修课,1958年后,开始系统研究东方学,汉学研究基础可谓深厚。

  从根特大学走出的汉学家中,巴得胜(Bart Dessein)是佼佼者。1994年他获得博士学位,以研究中国佛教哲学开启学术生涯,后涉足儒学、新儒学、跨文化学等研究,发表大量学术文章;现为根特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教授,根特大学“东亚文化透视:身份、历史意识、现代性”研究组组长。

  2016年,巴得胜开始担任欧洲汉学会主席,直至去年8月任期届满卸任。从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开启学术生涯至今,他“西观”中华文化近三十载,有何心得和体会?近日中新社“东西问”记者赴根特大学专访巴得胜,探讨相关话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的学术生涯从研究中国佛教哲学开始,后来为什么涉足儒学和新儒学研究?

  巴得胜: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教、儒学等本土文化长期共存,如果研究中国佛教,不可避免要接触儒学;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佛教也对儒学产生影响,因此中国佛教研究和儒学研究是不可分割的。

  新儒学研究源于我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兴趣。可以看到新儒学在中国现代社会越发重要,与儒学在近代一度遭受猛烈批判有很大不同;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转变让我有些吃惊,想探究其中的原因,当然也想借此去了解中国现代社会。

2022年8月,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古镇孔庙内,学龄前儿童在举行开蒙礼活动。吴拯 摄

  中新社记者:新儒学在中国现代社会重新获得重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巴得胜:我认为“没有历史就没有将来”。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历史根基,它会影响我们怎么看待世界,怎么看待自己在世界的地位。儒学是中华文化的历史根基,中国近代有些人试图把儒学消灭掉,这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原因与中国国际地位有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中国经济、军事等领域远远落后于欧美,有人归罪于儒学;现在随着中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大家认识到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优势,欧美也不一定什么地方都比中国厉害,这么说不是自傲,而是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优势,其中一部分优势就是儒家思想。

2022年9月,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博物馆,老师为孩子们点朱砂“开笔破蒙”。武俊杰 摄

  中新社记者:儒家思想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哪些智慧?有没有具体例子?

  巴得胜:我想到儒家修身哲学。“修身”赋予个体道德责任,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完善自己,目标是成为“君子”;如果每个人都变得更好,国家就会变得更好,也就是帮助国家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儒家思想不反对发展,与现代化并不对立,关键在于如何发扬。封建社会利用儒家思想维护皇权,只会阻碍社会发展;儒家修身哲学号召大家成为“君子”,却可以促进社会发展

2020年6月,广西南宁孔庙博物馆内,一名身着汉服的孩童体验投壶,感受端午民俗。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关于现代化概念,去年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您怎么看?

  巴得胜:中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中国式现代化涵盖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是西方化。

  现代化也不应该是西方化。西方当然有好的东西,但西方不是标准,没有一个国家有权决定别的国家全盘接受外来文化,每个国家都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吸收这些文化,就像佛教传入中国后慢慢融入本土,后来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在当今世界,肯定会有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感兴趣,东西文化会彼此交融,试图“全盘西化”并不现实。

2023年1月,市民在烧香祈福。韩海丹 摄

  中新社记者:中华文化发展至今,能不能帮助解决西方世界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巴得胜:我想到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古希腊哲学认为“人类应该征服自然”,基本上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它的影响,“天人合一”思想则会让人重新思考如何发展经济,重新思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我想对于解决现在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会有帮助。

2021年11月,位于江苏南通的中国佛教八小名山狼山风景区。宋诚林 摄

  中新社记者:关于文化交流,您明确反对“西方中心论”,能否具体阐述这一观点?

  巴得胜:跨文化交流的基础是“平等”,如果从“西方中心论”出发,把西方文化当成标准,你永远不会理解别人的文化,这是现在很大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不够重视文化差异,看到差异只会很消极地说“那不一样”,但不一样的原因在哪里?应该试着去了解别人的历史和文化,即使最后并不认同,但这种态度很重要,不能因为“不同就否定”,这样会忽视彼此真正的关联。

  中新社记者:对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您有何看法和建议?

  巴得胜:我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国软实力的一部分,现在需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有些东西我觉得很有意思,但很难看到,比如中国书法,很多欧洲人即使不懂汉字,也对中国书法感兴趣,会把书法当成绘画作品去欣赏,还有流行音乐,在欧洲年轻人里很受欢迎,不过在欧洲很难听到中国流行音乐。

2021年9月,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翰墨赞盛世·丹青颂党恩——中国佛教书画邀请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杜洋 摄

  当然欧洲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我给学生讲中国文学概况,在欧洲能买到的中国文学作品却很少,覆盖的中国作家也不广,我想是因为出版社想赚钱,哪些中国作家的书好卖就出版哪些书。

  如果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不够丰富,西方人可能会想“我们知道的中国都是一样的”,实际上并非如此,未来应想办法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完)

  受访者简介:

  巴得胜(Bart·Dessein),比利时知名汉学家,根特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教授,根特大学“东亚文化透视:身份、历史意识、现代性”研究组组长,主要从事中国佛教哲学、儒学、新儒学、跨文化学等研究,2016年至2022年任欧洲汉学会主席。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交通银行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交行力量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交通银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重大意义,对标党的二十大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时间:03-09
  • 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两会聚焦)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

    时间:03-09
  •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民主法治新步伐)   忠实履行审判职责 推进公正为民司法  本报记者 魏哲哲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表示,过去五年,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

    时间:03-09
  • 两会访谈|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两会访谈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

    时间:03-08
  • 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勇毅前行——代表委员共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勇毅前行——代表委员共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新华社记者  这是逐梦未来的新征程——  2022年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亿万人民共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这是满怀希望的再出发—— ...

    时间:03-08
  • (两会受权发布)田红旗委员代表民革中央发言:积极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全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田红旗委员7日代表民革中央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植根中国土壤,彰显中国智慧。  田红旗说,中共十八大以来,包括民革在内的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共同见证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

    时间:03-08
  • (两会受权发布)丁薛祥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7日上午来到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  张亚梅、王向明、王颖等代表围绕破解“卡脖子”难题、打造国之重器、推动乡村振兴等问题先后发言,气氛十分热烈。在听取代表发言后,丁薛祥说,完全赞成李克...

    时间:03-07
  • 交通银行: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迈上新征程,交通银行(简称“交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重大意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决扛起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使命。  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交行积极助力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支持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坚持“授权能授尽授、资源应...

    时间:03-07
  • 以科技自立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科技热词

      ◎本报记者 陆成宽 操秀英 刘 垠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亮眼“成绩单”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劲支撑。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下好科...

    时间:03-07
  • 秦刚: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各国带来重要启示

      (两会速递)秦刚: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各国带来重要启示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梁晓辉 李晓喻)中国外交部长秦刚7日称,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也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重要的启示。  当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

    时间:03-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