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中国古生物学家在西藏发现3.9亿年前生物礁

2023-03-06 13:5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3月6日电(记者 杨颜慈)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过程中,在西藏北羌塘地块兽形湖附近发现典型的丘状生物点礁。经研究,该点礁时代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距今约3.9亿年。

  相关研究成果在知名学术期刊《远古世界》(Palaeoworld)正式发表。

  西藏北羌塘地块位于藏北高原腹地,该地块的古地理演化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前沿热点,尤其是涉及北羌塘及其周边地体的相互位置及构造单元的归属等科学问题。

  同时,了解北羌塘地块的古地理演化有助于学界深入认识北羌塘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并对能源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梁昆副研究员、陈炜副研究员、盛青怡助理研究员、张以春研究员等深入西藏羌塘拉竹龙—邦达错一带开展地质学综合研究。

西藏阿里拉竹龙-邦达错地区兽形湖附近野外照片和中泥盆世点礁鸟瞰图。 南古所 供图

  科研团队在兽形湖附近发现典型的丘状生物点礁,通过对其最为显著的三个点礁的样方采集,并将制得的1085张薄片开展详细分析与统计,团队恢复了该地区生物礁的结构与多样性组分。

  研究表明,点礁主要由10种珊瑚和层孔虫所构建,并相互组合形成板状、块状的稳定生物礁结构。同时,造礁生物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珊瑚与层孔虫的生长特性也符合中光带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特点。

  专家介绍,本次研究发现点礁的主力造礁分子秃柱层孔海绵的两个化石种也常见于华南和昌都地区,其具有紧密排列的细层和支柱,且仅在这三个地区分布。因此,研究提供了有利证据表明拉竹龙—邦达错、华南和昌都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生物古地理亲缘关系。

  此外,根据床板珊瑚和层孔虫的组合特点,该点礁时代确定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因而,拉竹龙-邦达错地区的泥盆纪地层可至少追溯至中泥盆世,这丰富了古生物学家对该地区泥盆纪地层分布特点的认识。(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零散地块改造成网格化良田 提高粮食亩产

      央视网消息:眼下,广东已经进入了春耕备耕的关键期。今年春耕,广东新投入使用16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将有效提高粮食亩产。  在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的木江村,这段时间,这里大型农机设备正在进行插秧前的土地平整作业。今年1月份,当地5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并投入使用,原本零散的地块被改造成灌排自如、便于机械操作的网格化良田,大...

    时间:02-28
  • 刘强东要建员工福利房?京东31亿元斩获亦庄新城一地块,罕见包含住宅用地

      2月8日,北京2022年第五批次集中供地第二场结果出炉,至此北京2022年五批次正式落下帷幕,6宗宅地中3宗触顶、3宗底价,总收金132.09亿元,成交总面积21.47万㎡,总规划建面53.18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土拍中位于亦庄新城的地块被京东以底价31.12亿元夺得,该宗地块中除了商业用地外,还包含一块居住地块,颇为罕见。从区位优势看,该地...

    时间:02-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