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雷锋班四十七万多封来信的幕后故事

2023-03-05 11:12:37

来源:北国网

  60年,47万多封来信,因为一个人,因为感动,因为崇敬,更因为一份共同的信念与信仰!

  1963年1月7日,雷锋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之后,收信地址为“雷锋班”的来信便像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今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前夕,记者再次探访“雷锋班”,近距离瞻视这些信件。这些信件装满了一排又一排的柜子,厚度不同,形式各异,有着鲜明的年代印迹。小心地翻开每一封信,诵读着其中充满真情实感的话语,可以感受到雷锋精神深刻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雷锋班”第一封来信发自边疆

  一摞摞码放得整整齐齐的书信,被珍藏在“雷锋班”储藏室的文件柜里。

  “雷锋班”收到的第一封来信写于1963年1月10日,落款是“3064-81有线电班全体同志”。信中说:“亲爱的战友们,你们好!首先热烈祝贺你们获‘雷锋班’的光荣称号,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我们全体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光荣……我们生活在祖国寒冷的北方,然而雷锋同志的光辉形象给予我们的光和热将产生迎战冰雪、驱寒御风的巨大力量……”

  “时隔六十载,读起这封信,依然热血沸腾。”抚顺雷锋学院特聘研究员周道海激动地说。给“雷锋班”写信的有工人、农民、军人,也有学生、教师,还有很多单位和集体,无论寄信者从事哪种职业,用哪种形式书写,信的内容是什么,文字中都充满对雷锋的真情实感。

  信封上只要写上“雷锋班”三个字就能准确送达

  写给“雷锋班”的信,收信地址各不相同,有的写着“沈阳军区雷锋班”,有的写着“辽宁抚顺雷锋班”,有的只有“雷锋班”三个字。这些地址不详尽的信件是怎样送到“雷锋班”的呢?

  周道海解释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后,在社会上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学校、工厂、机关各单位都开展了‘给雷锋写信’这样的活动。当时有个小学生不知道具体地址,在信封上写了‘沈阳军区雷锋班收’。这封信被辗转送到了当时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手中。司令员特批,只要收到写有‘雷锋班’三个字的信都要及时转达,并在部队内部开了一条转送信件的专线,这条专线一直沿用到今天。”

  赵宏光曾是“雷锋班”第18任班长。他说,为了积极回应写信人的热情,“雷锋班”的战士用执勤、训练的空闲时间以及午休、晚上休息时间回复信件,全班7名战士实行“包片制”,按地域划分回复范围。

  回信不仅要及时,质量也必须高。赵宏光说,“入伍时,有些战士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连里就专门请来老师给大家讲授书信写作知识、教英文。为了老班长,为了‘雷锋班’的荣誉,所有的战士都下了很大力气,非常用功地学习。”

  晚上9点整,熄灯号声响起,营房中绝大多数房间的灯都熄灭了,只有“雷锋班”的学习室里还散发出亮眼的灯光。这是因为,部队特批:“雷锋班”战士可以在熄灯号后继续给全国各界群众写回信。

  许多年,这灯光已成为连队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60年间的来信反映社会脉搏和主旋律

  “你吹冷风,我们学雷锋;不怕别人叫我们傻大兵;雷锋的事迹记心扉……”这是“雷锋班”的班歌《雷锋的传人是我们》,是融入赵宏光血液中的一首歌,直到今天,他还时不时地吟唱几句。

  这首歌创作于1992年,赵宏光时任“雷锋班”副班长。他说,当时正值市场经济大潮初起,社会上出现了物质至上的不良风气,个别人开始对学雷锋做好事进行冷嘲热讽。群众来信中,有人对这种不良风气予以驳斥和抨击,写出“你吹冷风,我们学雷锋”这样的话,深深地触动了班里的战士们,并创作了这首班歌。“这首歌的歌词听起来就是大白话,但却是我们当时的真实感受,因为我们每天都能读到那些感人至深的来信,深切地感受到那么多人依然衷心地热爱着雷锋、呼唤着雷锋、以实际行动学习着雷锋。”

  60年来,一代又一代“雷锋班”的战士都会根据信中的线索,想尽办法为需要帮助的来信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用实际行动为那些“雨天没有伞”的个人和家庭撑起一把叫做雷锋精神的“爱心伞”。

  60年,47万多封来信就像时代的晴雨表,内容各有不同,而人们对雷锋的景仰却是相同的、始终如一的。

   记者  张颖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冰凌的旅美生活和创作:助力中国文学和作家“出海”

      中新社福州3月5日电 题:冰凌的旅美生活和创作:助力中国文学和作家“出海”  作者 彭莉芳  忙里偷闲时,智能手机这方小小屏幕,取代纸笔,成为冰凌挥洒灵感的场域。  写作已融入这位67岁旅美作家的生活。在4日于福州举行的一场公益文学讲座上,冰凌以此细节,勉励投身写作的人笔耕不辍。  旅美作家...

    时间:03-05
  • 雷锋班四十七万多封来信的幕后故事

      60年,47万多封来信,因为一个人,因为感动,因为崇敬,更因为一份共同的信念与信仰!  1963年1月7日,雷锋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之后,收信地址为“雷锋班”的来信便像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今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前夕,记者再次探访“雷锋班”,近距离瞻视这些信件。这些信件装满了一排又一排...

    时间:03-05
  • “雷锋班”故事续写60个春秋

      2023年,初春的辽东积雪遍地。当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进“雷锋班”时却看到满目葱茏,道路两旁种满了松柏,四季常青。火红的标语——“岗位学雷锋,强军当先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时有戴着“雷锋帽”的战士们喊着号令,排着整齐的队列走来。  在这个三面环山的军营里,可以看到如今20多岁雷锋传人的样子...

    时间:03-03
  • 【每日一习话·不负人民】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事实充分证明,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段话出自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时间:03-01
  • 鄂台两地举办文创作品征集颁奖活动追寻抗战记忆

      中新网襄阳3月1日电 (张倩龙 孙会芬)“共缅先烈 共谋复兴—‘鄂台抗战记忆·今日美好生活’”交流活动于28日在湖北襄阳和台湾台北同步进行。  湖北省台办主任程良胜,襄阳市政府副市长龙小红,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陈镇湘等嘉宾在两地会场分别出席颁奖活动并致辞,宣布活动开始。两岸相关人士及文创...

    时间:03-01
  •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首部作品《白洋淀上》:山乡生活新书写

      中新网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 高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首部作品,长篇小说《白洋淀上》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中国作协于2022年启动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系一项长期文学行动,以原创长篇小说形式聚焦新时代中国山乡天翻地覆的史诗性变革,多角度展现乡村时代变迁,生动讲述感天动地...

    时间:02-25
  • 一键生成内容,创作者经济来了吗

      ■本报记者 沈湫莎  今年初,ChatGPT的爆火也让AIGC这个专业名词进入大众视野。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随着谷歌绘画生成软件问世、开源人工智能公司Stability AI两年晋升为独角兽、搜索引擎必应宣布接入ChatGPT,人们相信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一句话语、一幅图画、一段视频……  昨天,一场关于AIGC的论坛在元宇宙与虚实交互...

    时间:02-25
  • 新时代的雷锋传人——走进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雷锋班”

      “雷锋!”“到!到!到!”初春的辽东大地,春寒料峭,在长白山余脉环绕的军营里,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雷锋班”战士整齐列队,答“到”声划破长空。这样的点名仪式,“雷锋班”已坚持了60年。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光阴荏苒,60年接续传承,雷锋精神像一粒...

    时间:02-24
  • 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第79集团军某旅“雷锋班”传承弘扬雷锋精神记事

      新华社沈阳2月23日电 题: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第79集团军某旅“雷锋班”传承弘扬雷锋精神记事  梅世雄、刘敏、李晓明  “这支冲锋枪是雷锋生前用过的,我把它传给你,希望你传承精武本色,永葆冲锋姿态……”  2月16日,北部战区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雷锋班”举...

    时间:02-24
  • 国资委: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加快推动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中新网2月23日电 23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赵世堂答记者问时表示,国有企业是全体人民的企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民谋利,是国资央企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国有企业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高标准社会责任,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全力做好基...

    时间:02-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