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多地婚俗改革试点实验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2023-02-28 03:40:25

来源:法治日报

  多地婚俗改革试点实验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高价彩礼等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这已经是中央一号文件5年内第4次点名高价彩礼问题——2019年,“高价彩礼”被首次点名。从2021年起,“高价彩礼”更是被连续3年点名。

  作为婚姻管理的主责部门,民政部高度重视并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社会乱象。2018年,民政部将婚俗改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2020年,印发《民政部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年4月和9月,民政部分两批共确定了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近年来,民政部还积极推动省、市、县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全国共确定地方实验单位1365家,形成了部、省、市、县四级同步抓试点、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总的来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居民群众对实验区工作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普遍认为婚俗改革势在必行,开展试点实验是推进工作的有力抓手。各实验区以此为契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实验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多地村民公约限制婚俗陋习

  近年来,大部分实验区将限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纳入村民公约、居民公约,引导新人将文明节俭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得到有效遏制,乡村文明水平大幅提升,社会和谐程度明显增强。

  河南省宁陵县建立了移风易俗馆和移风易俗宴会大厅,宴席、烟酒都有统一的标准,规定婚事饭菜加烟酒每桌花费不超300元,订婚彩礼不超3万元,婚事新办、勤俭节约蔚然成风。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通过村规民约对操办喜事的喜酒桌数、用车数量、办理天数、待客范围、仪式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村民婚礼操办平均支出为2万元至3万元,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和“天价彩礼”歪风日渐式微。河北省河间市邀请市领导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等为“零彩礼”“低彩礼”新人颁发结婚证,2021年以来共办理结婚登记5947对,其中,零彩礼456对,占比7.7%,低彩礼5100对,占比85.8%,有效带动了农村风气的好转。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

  各实验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努力增加婚俗文化产品和基本服务供给,推动婚俗新风向上向善,为广大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精神营养。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在社区内建设了多民族婚俗微型博物馆,以多民族婚俗文化为主题,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建构社群文化认同。吉林省永吉县打造金家乡伊勒门村“满族婚俗文化试点村”,建设民族文化博物馆,开展传统满族婚俗文化展,聘请民俗传承人制作满族婚俗剪纸画,邀请文史专家撰写《满族婚俗文化》指导手册,以特色婚俗文化助力当地婚俗改革,宣扬文明婚俗新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将“乌鲁木齐第一榆”文化广场建设为新时代文明婚俗示范广场,以“梦·家·路”为主题展示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婚俗代表物品,吸引广大青年、新人祈福许愿。

  积极推行简约适度婚俗礼仪

  近年来,各实验区积极推进结婚颁证服务、集体婚礼等制度创新,婚俗礼仪简约适度。

  各实验区积极推动结婚颁证服务创新,创设室内室外颁证场所,建立地方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名人颁证制度,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优质载体。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邀请金婚老人、人大代表、政府负责人为特邀颁证员,在特殊日子举办集体颁证仪式,让结婚承诺、颁证仪式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风尚,增强了新人对婚姻的责任感。

  各地普遍定期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专门设置室外集体婚礼基地,在重要时间节点,针对不同群体组织集体婚礼,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受新婚当事人欢迎。比如,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举办的“情满建邺·到此莫愁——祝福抗疫新人”集体婚礼、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依托露天婚礼基地举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一年一届的“鹿城最美集体婚礼”等。

  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各实验区积极探索,采取公益创投、经费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婚姻家庭服务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对新婚当事人提供情感辅导、心理疏导、婚姻危机调处、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等服务,提高当事人维护婚姻家庭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江苏省东台市依托婚姻登记中心开展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多媒体宣传等各类活动,常态化为1665对新婚登记夫妇提供婚前辅导,为婚姻关系出现问题的夫妇提供个案服务248人次,有效率超过90%。海南省琼海市组建230名婚姻家庭指导员队伍,在基层开展婚俗改革宣传、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不断壮大婚俗改革服务队伍。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将婚姻家庭辅导前置到试点社区,建立个案档案,采用针对性、一对一、全程跟踪等方式解决婚姻家庭问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开发手机App,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提供“婚前知识评估”网上答题服务,帮助新人在答题中感悟婚姻家庭蕴含的责任和担当,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努力打造家庭家教家风品牌

  近年来,多地努力打造家庭家教家风品牌,文明新风深入人心。部分实验区打造了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各类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开展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进家庭、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进企业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榜样来净化社会风气、感化邻里、和睦家庭,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

  上海市奉贤区围绕“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构建好家庭”主题,在全区400多个“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家中心”、各街镇儿童服务中心和儿童之家,广泛开展“议家风家训家规、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主题活动1000多场次,将“家庭美育”落在日常。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常态化开展寻找“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武昌好人”等实践活动,激发更多家庭崇德向善、立德树人,用好家风涵养好民风,带动好社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挖掘整理“红色家庭教育”事迹16个,在全区推广20多个经典家训家教典型,目前已建成家风家训馆22个。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把婚俗改革要求纳入民主法治示范居(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包河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指标,定期开展评先评优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榜样带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邻里和谐、家庭和睦。

  及时将经验上升为政策措施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民政部将推动各实验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新时代婚俗改革工作,确保实验区工作持续有效推进。

  民政部要求,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指导各实验区进一步聚焦实验主题,创新平台和载体,凝练实验成果,争取形成一批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及时交流实验进展情况,通报或展示实验成果,组织实验区开展能力建设培训,开展实验区所在省内部或跨省横向学习交流,形成全国层面实验区互学互鉴互促的生动局面,帮助实验区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能力。

  同时,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指导各实验区健全完善实验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形成部署联动、力量联动、政策联动的工作格局,夯实婚俗改革工作基础。通过召开会议、通报情况、联合督导等方式,推动解决婚俗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婚俗改革工作合力。

  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成果转化。指导各省级民政部门加强对实验区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实验区好做法好经验,将其上升为指导面上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惠及群众的服务规范,不断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将国家和省级实验区工作一体推进,形成“部带省、省抓市、市督区县”,一级抓一级的工作局面,探索大城市、城乡接合地区、农村地区等不同地域的婚俗改革经验。(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多地婚俗改革试点实验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多地婚俗改革试点实验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高价彩礼等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

    时间:02-28
  • 中央一号文件专章部署乡村产业发展 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中央一号文件专章部署乡村产业发展  “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何为“土特产”?“土”就是一方水土中寻找乡土资源,“特”就是打造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产”就是尊重...

    时间:02-27
  • 中央一号文件专章部署乡村产业发展 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中央一号文件专章部署乡村产业发展  “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何为“土特产”?“土”就是一方水土中寻找乡土资源,“特”就是打造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产”就是尊重...

    时间:02-27
  • 时政特稿|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重点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  “土...

    时间:02-17
  •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重点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  “土...

    时间:02-17
  • “打击电捕蚯蚓”写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广西玉林经销商:不敢收野生蚯蚓了

      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九...

    时间:02-16
  • 吹响科技强农集结号——农业专家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吹响科技强农集结号  ——农业专家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又是一年春来到,人勤春早农事忙。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再次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

    时间:02-16
  • 吹响科技强农集结号 农业专家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吹响科技强农集结号  ——农业专家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又是一年春来到,人勤春早农事忙。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再次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值...

    时间:02-16
  • 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来了

      今天(2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相关情况。他表示,文件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  守底线就是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时间:02-15
  • 发出重农强农强烈信号!三个关键词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央广网北京2月14日消息(记者王晶)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  “今年的文件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

    时间:0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