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广西柳州13株“太空洋紫荆种子”顺利出苗 培育过程如同拆“盲盒”

2023-02-26 10:18: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柳州2月26日电 题:广西柳州13株“太空洋紫荆种子”顺利出苗 培育过程如同拆“盲盒”

  作者 韦国政

  2月25日,广西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蒙兴宁例行来到花棚中,为前不久从光照培养箱中移植至大盆的13株“太空洋紫荆”幼苗浇水,阳光下的幼苗长势喜人。

图为工作人员将“太空洋紫荆”幼苗从育种盘移植至大盆中。 廖宏伟 摄

  去年6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将1000颗洋紫荆种子送至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经审批,200余颗洋紫荆种子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半年,通过航天育种,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洋紫荆种子发生基因变异,将其育成新品种。

  “太空辐射的变异率较高,能够达到1%,而普通的辐射育种只能够达到千分之一,相当于增加了10倍的概率。”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所长谢桃结表示。

  1月3日,“太空洋紫荆种子”正式回到柳州,其经过消毒、浸泡等流程后,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随即将种子播到育种盘里,等待其生根发芽。

图为“太空洋紫荆”幼苗。 韦国政 摄

  “一月份的时候,气温较低,对于‘太空洋紫荆’的育种工作,我们前期遇到的困难是给这些种子控温、保湿和充足的光照条件。”负责每天照看“太空洋紫荆种子”生长的蒙兴宁解释,洋紫荆种子一般在每年6月播种,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3摄氏度以上,由于彼时非正常育种时期,科研人员将种子放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育,并设定适合洋紫荆生长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经过在光照培养箱中2个多月的生长,“太空洋紫荆”渐渐生根发芽,其中的13株幼苗茁壮成长,长高至10厘米左右,育种盘已难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工作人员于近日将其移植至大盆内,并放至大棚内,与其它已经开花的洋紫荆一同生长,使其逐渐适应周围环境。

  作为柳州市的“市花”,洋紫荆“落户”柳州已有80多年历史,2012年该市提出“花园城市”建设,定下以洋紫荆为主体景观、四季景观为辅的“花园城市”规划。经多年自然杂交进化,洋紫荆已形成紫红色、粉红色、粉色、白色4种花色系列,花色较为单一。谢桃结说:“培育的过程像是拆‘盲盒’一样,希望通过航天育种,培育出更丰富的花色、更浓郁的花香、更大花型的洋紫荆。”

  目前,该市种植有5000多亩、近30万株洋紫荆,成为中国洋紫荆种植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城市。每年3月底,该市大街小巷被盛放的洋紫荆所包围,整个城市宛如沉浸在粉色的海洋里。

  从1987年至今,中国发展太空育种近36年,最初太空育种集中在水稻、小麦、蔬菜等农产品作物,以期培育出产量更高、营养更丰富等特点的优质农产品,保障粮食安全。如今,除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农作物品种外,林草花卉、中草药、微生物等越来越多育种材料拿到“船票”,到外太空进行诱变培育,从而成为综合性更优质的新品种。(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华润携金沙、景芝、金种子亮相海南 确立“啤白融合”发展之路

      2月23日,2022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第二阶段会议酒与投资论坛首次聚齐海通国际、中泰证券、信达证券、华创证券、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等多位二级市场知名分析师,用数据说话,为酒业投下坚定的一票。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  哪个产区值得入驻?  日本、苏格兰、格鲁吉亚等国际产区,与国内包括四川、贵州、甘肃等省级产区,...

    时间:02-25
  • 国羽被列为头号种子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杨敏)2023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将于5月14日到21日在苏州举行。16支队伍的种子排位确定,卫冕冠军兼东道主中国队在五个单项的总积分高居第一,被列为头号种子。  一共有16支队伍参加今年的苏迪曼杯,其中,亚洲地区有9队。除了中国队外,还有韩国队、泰国队、印度队、日本队、印尼队、马来西...

    时间:02-25
  • “太空种子”返回广西柳州 顺利出苗移植

    去年6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广西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将1000颗“洋紫荆1号”种子送至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经审批后,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越太空。今年元旦过后,200多颗“太空种子”回到柳州,经过培育,部分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日前,科研人员将其中12株洋紫荆幼苗,从培养箱移植至大盆,这标志着在...

    时间:02-25
  • “太空种子”返回广西柳州 顺利出苗移植

    去年6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广西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将1000颗“洋紫荆1号”种子送至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经审批后,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越太空。今年元旦过后,200多颗“太空种子”回到柳州,经过培育,部分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日前,科研人员将其中12株洋紫荆幼苗,从培养箱移植至大盆,这标志着在...

    时间:02-25
  • “太空洋紫荆种子”在广西柳州顺利出苗移植

    今年元旦过后,200多颗“太空洋紫荆种子”回到家乡广西柳州,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趁有利时机将它们在培养箱内种下后,顺利育出幼苗13株。2月23日,科研人员将其中的12株洋紫荆幼苗从培养箱移植至大盆。这标志着首次搭乘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半年的柳州洋紫荆种子顺利出苗移植。去年6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统一组...

    时间:02-24
  • “太空洋紫荆种子”在广西柳州顺利出苗移植

    今年元旦过后,200多颗“太空洋紫荆种子”回到家乡广西柳州,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趁有利时机将它们在培养箱内种下后,顺利育出幼苗13株。2月23日,科研人员将其中的12株洋紫荆幼苗从培养箱移植至大盆。这标志着首次搭乘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半年的柳州洋紫荆种子顺利出苗移植。去年6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统一组...

    时间:02-24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攥紧中国种子 端稳中国饭碗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海南考察南繁科研育种工作,小小的种子在总书记心里的分量始终是沉甸甸的。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新时代育种人在新征程上不断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

    时间:02-21
  • 学好中文 播撒友谊的种子

      本文配图均来自第二届湘南中文演讲比赛视频截图。  大雪过后,碧空如洗。日前,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著名旅游景点江之岛上游人如织,而不远处湘南海岸公园聂耳纪念广场幽静肃穆,一座“耳”字形纪念碑面海而立,这里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者聂耳的“终焉之地”。  日前,第二届湘南中文演讲比...

    时间:02-17
  • “中国救援”在土耳其灾区:19支队伍500多人驰援 播撒人道主义“种子”

      中新社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郭超凯)随着土耳其地震救灾重点从生命救援逐步转向赈济安置,国际救援队伍开始逐渐撤离。在此次跨国大营救中,中国19支救援队伍500多人驰援土耳其灾区,在积极营救幸存者的同时也播撒了国际人道主义的“种子”。资料图:中国救援队在土耳其阿麦克街区开展救援行动。中国应急管理部 供图  中国19支...

    时间:02-16
  • 国际最新研发出受自然启发仿生种子载体 或能提高飞机播种效果

      中新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农业论文,研究人员描述了一个受牻牛儿苗种子自钻孔行为启发的可生物降解种子载体,该种子载体的种植成功率比牻牛儿苗种子还要高。这项技术或能提高飞机播种的效果,帮助应对土地退化地区的农业和环境压力。三尾的种子在土壤...

    时间:02-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