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弄虚作假、敷衍塞责 这些问题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点名!

2023-02-22 00:05: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记者 袁秀月)20日,吉林、广东等6省份和2家央企公布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至此,第二轮第四批和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全部向社会公开。

  在这8份“问题清单”中,多地都出现生态修复不及时、整改不到位、做表面文章,甚至于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损害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督办整改做表面文章

  销号不到半年即返黑返臭

  在此次公布的追责问责情况中,一些地方对群众投诉重视不够、处置不力,漠视群众利益,对整改工作失管失察等现象被曝光。

  如黑龙江哈尔滨市何家沟、松浦支渠2018年被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认定为黑臭水体,但由于工作不实、措施不力,销号不到半年即返黑返臭,大量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松花江。

  “督办整改做表面文章,河道清淤敷衍应对,上游河道沉积大量底泥;设置临时围堰,水质急剧恶化,水体黑臭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理。”通报中提到。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吉林长春。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长春市绿园区违法填埋混有大量生活垃圾的建筑垃圾,严重威胁地下水安全。

  2018年11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进驻吉林省期间,督察组向长春市交办关于反映此问题的群众信访举报,长春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和农安县政府在调查核实过程中不严不实,敷衍应付。绿园区政府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缺失,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执法违法,弄虚作假,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再例如广东中山市,先后36次被省政府等发函提醒、通报或约谈。截至2021年8月,全市污水收集管网缺口达1575公里,大量污水未收集处理直排入河,内河涌污染严重。

  根据调查情况,9名责任人员被追责问责。其中,时任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淘汰落后产能不力

  为符合能耗要求随意填报数据

  对于遏制“两高”项目和淘汰落后常能,此次公布的追责问责情况也有提及,多地出现监管不力等问题。

  通报中提到,陕西榆林市淘汰兰炭落后产能工作不力,甚至打折扣、搞变通。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单炉产能7.5万吨以下的兰炭生产装置应于2012年底前淘汰,榆林市直至2019年才提出淘汰要求,2021年实质性开展工作,比国家要求时限推迟9年。

  再比如,贵州六盘水市、盘州市工信部门,盘州市政府,盘州市、钟山区、水城区发改部门执行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不到位,谋划备案“两高”项目不深不细,审核把关不严,导致焦化项目备案总产能远超全省焦化产能规划限额。

  通报中还提到,部分“两高”企业为符合能耗要求随意填报数据,六盘水市、盘州市、水城区工信、统计部门监察、核查不严,能耗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矿山修复资金长期闲置

  生态修复“交白卷”

  在矿山开发与修复上,无序开采、监管缺位、生态修复严重滞后等问题再次被提及。

  通报中提到,2016年以来,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55家露天采石企业普遍存在越界开采违法行为。29家采石企业毁坏林地885亩,118亩林地至今尚未恢复。矿山生态修复“交白卷”,未按有关要求对废弃矿山开展综合治理,哈尔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阿城分局收缴的384万元矿山修复资金长期闲置。

  例如,中色大冶所属丰山铜矿尾矿库距长江干流800余米,未按环评要求建设截洪沟,导致大量雨水混杂尾矿废水排入长江;所属赤马山矿矿区存在其他企业非法选矿,尾砂随意堆放,尾砂内铅、砷含量超标,存在环境风险;所属冶炼厂烟气无组织排放严重、散逸明显,污酸车间含重金属污泥和废水进入雨水管网。

  2017年以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先后7次约谈或发函督促整改有关问题,但该公司都敷衍应对整改。经中国有色集团党委研究,决定给予时任中色大冶党委书记、董事长翟保金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降为出资企业领导班子副职。

  保护不力

  森林防火隔离带种植人参

  记者梳理发现,在此次公布的追责问责情况中,保护自然资源不力、破坏生态环境等情况依然突出。

  在黑龙江,中国龙江森工集团(原省森工总局)下属沾河公司(原沾河林业局)管理区,自2016年以来毁林种参1.6万余亩(含五大连池山口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729亩),违法违规出租森林防火隔离带种植人参1.1万余亩,保护职责履行不力,生态破坏严重。相关部门对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种参问题不管不问,监管缺失,致使小兴安岭林地大面积被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在陕西,2013年8月以来,韩城市阳山庄选矿厂、下峪口村等向黄河河道违法倾倒采矿废石、建筑垃圾、矿渣等固体废弃物,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长期乱堆乱建,距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边界最近处仅300余米,严重威胁保护区生态功能。

  通报中提到,2013年至2018年,国家有关部门7次向韩城市相关部门致函10件,要求查处相关违法行为,恢复河道原貌,但韩城市一直未依法履行属地责任,没有及时制止违法行为,致使相关问题始终未解决。(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涉生态环境损害问题 广东18名厅级干部被追责问责

      中新网广州2月20日电 (记者 程景伟)据广东当地媒体20日公布,广东省通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  2021年8月27日至9月27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东省开展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于2021年12月13日将督察发现的5起生态环境损害问题移交广东省,要求依规...

    时间:02-20
  • 成都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将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9.5万亩

      中新网成都2月17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17日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成都将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包括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9.5万亩,完成黑臭水体整治126条。  据了解,今年是成都实施“...

    时间:02-17
  • 广东实施湿地生态修复 建设国家湿地公园27处

      中新网广州2月2日电(程景伟 林荫)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来自广东省林业局的信息,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已建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重要湿地2处、广东省重要湿地19处,建设国家湿地公园27处,绝大多数重要湿地区域已被纳入保护范围。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黎清 摄  在刚刚过去...

    时间:02-02
  • 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开工 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

      中新网海口2月1日电 (记者 张茜翼)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修复”。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开工仪式1日在海口举行。该项目计划总投资近2亿元,旨在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和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安全,为湿地保护管理与科研监测能力提升提供良好平台。  海南东寨港(三江湾)...

    时间:02-01
  • 推进“绿满辽宁”工程项目 辽宁完成生态修复超13万亩

      本报沈阳1月30日电 (记者辛阳)日前,辽宁省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2021年40个工程项目全部完成省级年度验收,总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3.35万亩。修复后,水源涵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取得较好成效,局部水环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有了较大提高。  2022年,辽...

    时间:01-31
  • 江西去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数破千件 赔偿金额1.64亿元

      中新网南昌1月29日电 (记者 吴鹏泉)记者29日从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2年江西全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数和赔偿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案件数首次突破1000件,达到1078件,同比增加72%;赔偿金额为1.64亿元。  2022年,江西吉安市永丰县循环经济产业园相关企业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赔偿金额达...

    时间:01-29
  • 探索生态修复新路径 渝东北首份“碳汇”修复性司法判决出炉

      中新网重庆1月17日电 (向存丹 黄柏成 梁钦卿)记者17日从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该法院近日审结一起破坏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系渝东北首份“碳汇”修复性司法判决。  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张某、杨某、谢某三人在未办理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开采石料用于建设公路,破坏林地623.55平方...

    时间:01-17
  • 浙江人大代表建言:进一步加强东海海洋海岛生态修复

      中新网杭州1月15日电(方堃)作为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浙江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海洋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宝地,有着不可多得的海洋天然基因库。  多年来,该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海洋生态建设,通过浙江各地“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实施,逐步改善近岸海域生态,...

    时间:01-15
  • 重庆“两高”报告: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注入司法力量

      中新网重庆1月15日电 (梁钦卿)在15日举行的重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永利和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分别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记者了解到,今年的重庆市“两高”报告中均提及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运输网络...

    时间:01-15
  • 山东检方近5年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1万余人 追缴生态修复费用8.7亿元

      中新网济南1月15日电 (吕妍)过去5年,山东省检察院积极服务保障绿色低碳发展,惩治、修复、预防全面发力,共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10511人,追缴生态修复费用8.7亿元(人民币,下同)。  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15日举行,听取“两院”工作报告。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

    时间:01-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