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日本研究利用传感器和AI减少牛打嗝排放甲烷

2023-02-21 16:29: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1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小林泰男等人的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减少牛打嗝排出的温室气体甲烷。

  牛胃里的微生物在分解饲料牧草等过程中产生甲烷,被认为是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团队力争找到能抑制甲烷产生的饲料,并通过牛胃里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AI)研究有效的喂食方式,目标是在2050年前实现减排80%。

  该团队除北海道大学外,农业与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农研机构)、物质与材料研究机构(NIMS)等也参与其中,研究项目名为“牛甲烷削减项目”。

  牛有4个胃,借助约7000种微生物的力量消化包括食物纤维在内的牧草、转化为营养源。甲烷在最大的第一个胃中产生,食物通过微生物分解发酵产生氢气,其他微生物再将氢气转化为甲烷。

  此前的研究发现,把腰果壳中提取的油与饲料混合后,氢气会转化为牛的营养源“丙酸”,而非甲烷,结果可使甲烷排放量减少约两成。

  为找到具有更好减排效果的饲料,该团队正在测试验海藻及植物油等饲料。他们在北海道立综合研究机构的“酪农试验场”(北海道中标津町)等地反复展开研究。

  在牛吃饲料后甲烷排放达到峰值前投喂甲烷抑制饲料,则抑制甲烷的效果最大。由于每头牛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因此将把小型传感器放入第一个胃里,收集微生物活动数据以掌握甲烷排放量。考虑用AI进行数据分析,开发出能在最佳时机自动投喂抑制饲料的系统。

  传感器为长约10厘米的圆柱形,约为一根胶棒大小。小林表示“希望能在2030年前开发出这种传感器”。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日本研究利用传感器和AI减少牛打嗝排放甲烷

      中新网2月21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小林泰男等人的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减少牛打嗝排出的温室气体甲烷。  牛胃里的微生物在分解饲料牧草等过程中产生甲烷,被认为是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团队力争找到能抑制甲烷产生的饲料,并通过牛胃里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AI)研究有效的喂食方式,目标是在2050年...

    时间:02-21
  • 规模10亿元 北京首只传感器产业基金成立

      规模10亿元 加速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发展  北京首只传感器产业基金成立  本报讯(记者 孙杰 孙奇茹)国内首只专注于智能传感领域的知识产权特色基金——北京北工怀微传感科技股权投资基金近日在京成立。记者获悉,这是智能传感器国家专项首只子基金正式落地北京,将助推北京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加速发展。  ...

    时间:02-18
  • 可吞咽传感器助力监测胃肠道健康

      科技日报北京2月14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据最新发表在《自然·电子》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展示了一种可吞咽传感器,当通过消化道时,可以监测其位置,从而帮助医生更容易地诊断胃肠动力障碍,如便秘、胃食道反流和胃瘫。  与目前的内窥镜检查等方式相比,新设备的侵入性更小,而且患者可直接...

    时间:0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