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又见百亿基金经理卸任!基金公司发力“团队大作战”

2023-02-21 10:21:4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动显著增多,其中不乏百亿级基金经理。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开年以来已有80位百亿基金经理发生变更,相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

  2月21日,泓德基金发布公告,邬传雁因“工作安排”卸任泓德远见回报、臻远、丰泽、丰润三年、致远和卓远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同时离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相关产品由基金经理王克玉、秦毅和于浩成组成的实力团队接管,泓德基金投研团队整体提供全力支持。

  业内人士表示,去“明星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公募基金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基金公司更加需要加强投研体系的团队化、平台化和一体化建设,发挥团队整体的专业协作能力,从而为持有人创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实力派基金经理接管

  根据公告,泓德基金对6只相关产品的接管基金经理具体安排是:泓德丰泽混合、泓德丰润三年混合、泓德致远混合将由副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监王克玉接管;泓德远见回报混合、泓德臻远回报混合将由副总经理、研究部总监秦毅接管;泓德卓远混合将由于浩成继续管理。

  从接管基金经理阵容来看,继任者均为泓德基金旗下实力派担当,王克玉、秦毅、于浩成三位基金经理均有着超过10年的证券或资管领域投研经验。其中,王克玉为公募“老将”、“双十”基金经理,目前担任泓德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监,拥有20年证券从业经验,12年公募基金经理投资经验,历任泓德基金投研总监、长盛基金基金经理及权益投资部副总监、国都证券分析师、天相投资分析师、元大京华证券研究员等。2015年10月至2023年2月14日,王克玉管理的泓德优选成长混合,累计回报159.33%,年化回报13.83%;另一只在管产品泓德研究优选混合,自2019年5月27日至2023年2月14日,累计收益89.94%,年化收益19%。

  秦毅目前担任泓德基金副总经理、研究部总监,拥有10年资管行业从业经验,超5年公募基金经理投资经验,历任泓德基金特定客户资产投资部投资经理、阳光资产研究部研究员等。其管理的泓德泓华混合,自2018年12月27日任职以来截至2023年2月14日,累计回报220.41%,年化回报32.48%。

  于浩成则是泓德基金“中生代”代表,现任泓德基金基金经理、行业研究员,有10年资管行业从业经验,超4年公募基金经理投资经验,历任中欧基金基金经理、行业研究员,在汽车、机械、新能源等行业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擅长先进制造业投资。

  “从安排内容可见,为保障产品顺利交接、平稳过渡,泓德基金可谓派出了最强也是最适合的阵容。”业内人士表示,加上泓德基金投研团队的专业深度研究,将最大化发挥团队协作优势,相信泓德基金未来能够用更好的业绩和更好的体验回馈持有人的信赖和托付。

  从行业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去“明星化”速度加快,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发生基金经理变更,包括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诺安和鑫混合,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兴全合宜,冯明远管理的信澳先进智造、信澳匠心臻选,曲扬管理的前海开源医疗健康,王宗合管理的鹏华成长价值、鹏华优质回报两年定开等,均增聘或启用新基金经理管理。

  实际上,业内对去“明星化”也颇为重视。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引导基金管理人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提高投研人员占比,完善投研人员梯队培养计划,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与传承,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公募行业“去明星化”是大势所趋。“市场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20多年来的市场情况表明,每年都有新的基金经理成长起来,为投资者创造出良好的收益。我们不仅要看到基金经理,还要看到基金经理背后的团队力量,看到交易人员、风险控制人员、绩效评估人员、分析师、基金经理的相互配合。”该人士表示,现代生产方式不应是简单地增聘基金经理,而应通过专业化、更细致的分工来实现。在公募基金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基金公司更加需要加强投研体系的团队化、平台化和一体化建设,发挥团队整体的专业协作能力,从而为持有人创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投研体系迭代 人才梯队完备

  目前,泓德基金即将迈入第八个年头。泓德基金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公司已组建了一支专业、高效、精干的投研团队,建立了以“老将”为引领,“中生代”接力传承,“新生代”冉冉升起的投资基金经理人才梯队。

  从整体平台来看,泓德基金已建立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投研平台,建立在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以基金/投资经理为核心、以各研究小组为基础的投研体系。

  前述人士表示,泓德基金投研团队具有共同的投资理念,即“寻找足够优秀的企业,分享企业的成长”。在这一基础理念的指导下,公司针对投研一体化进行了深度设计。例如在内部建立良好的投研人员沟通机制、鼓励基金经理对研究员“传帮带”。此外,公司高度重视投研体系优化,投研人员除了做好基础工作,还需时时自省,对框架体系加以改进。在投资过程中,泓德基金还会要求投研人员保持思维不钝化,对新行业、新企业及更多外部因素应保持敏感,发现和拥抱新的投资机会。

  前述人士介绍,近年来,泓德基金持续从三个方面优化投研体系:一是在理念一致的基础上,发挥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多元化、适当差异化,强化投资互补,打造全方位投资能力;二是在发挥基金经理核心优势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基金经理拓展能力半径;三是在坚持投资与研究的专业性基础上,不断加深投研精细化、体系化,扩大研究覆盖领域,加强宏观研究的补充。

  在业内人士看来,泓德基金具有优秀投研人才培养的沃土:一是核心团队稳定,公司经营决策以长期目标为导向,更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二是公司对投研体系建设高度重视,给予最优质的资源支持;三是约束与包容并举,公司采取投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基金经理负责制,在合规底线基础上、风险管理体系约束内,给基金经理充分授权赋能,鼓励基金经理不断进化,且对基金经理考核一直以三年期为主,引导长期化投资视角;四是市场化人才激励和培养机制,公司高度注重投研体系建设,强调投研一体化,加强多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强化优势互补,发挥团队协同,层层选拔优秀的人才给与合理的晋升阶梯。

  截至2022年底,泓德基金投研团队人员已超4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超30%,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投研人员占比16%,硕士及以上学历达100%。公司共有基金经理22人,公募基金经理15人,主要来自公司内部培养。

  从整体业绩来看,根据济安金信数据,截至2022年末,泓德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近三年、五年拟合业绩分别为102.54%、103.32%,在混合型基金规模500亿-600亿级别公司中均位列第一。

  泓德基金表示,公司将不断夯实主动投资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专业化精品化发展道路,秉承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投资体验,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为社会主动承担责任,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人才争夺战潮涌 公募基金招兵买马

      “最近,基金公司对投研岗的招聘需求比去年明显要高,市场宣传的岗位也有不少。”一位金融猎头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市场渐暖,最近公募基金人才流动随之快了起来。  近日,公募基金经理变动频繁,不少基金经理宣布离职,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传闻更是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基金公司春招、社招双管齐下,争抢ESG、REITs等热门新兴业...

    时间:02-20
  • 公募基金查询更便利

      近日,证监会同意中国结算启动公募基金账户份额信息统一查询平台暨“基金E账户”公开试运行。“基金E账户”APP已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上架,试运行期间投资者可通过持有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获取邀请码进行注册使用。  “基金E账户”APP是中国结算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开发建设的公募基金行业门户手机应用,可为投资者提供全市场公募...

    时间:02-16
  • 主动“按下终止键” 公募基金“出清”加速

      赵若帆 杨皖玉   公募基金正在“主动出清”。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9只公募基金清盘,值得关注的是,有36只基金系“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清盘,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的基金为少数。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十年来公募基金“出清”速度不断加快,自2017年以来,每年均有上百只基金产品退场,其中债基在整体清盘的过程...

    时间:02-13
  • 券商加速布局公募基金业务 增持股权、申请牌照动作不断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近年来,券商积极开拓公募基金业务,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拿下公募基金公司控制权等成为重要抓手。  近日,两家券商发布消息:为弥补公募基金牌照空缺,国联证券宣布拟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中泰证券控股万家基金已获批准,核心竞争力将得以提升。而今年1月份,另外两家头部券商资管子公司也递交了公...

    时间:02-08
  • 公募基金现跷跷板效应:高风险基金吸金 低风险基金净赎回近万亿份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基金持有人抛售了低风险基金,转而加仓高风险权益基金。这一动向,可以从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的份额申赎情况中一探究竟。  总体来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基金总份额为23.07万亿份(不含联接基金,下同),当季整体净赎回9365.37亿份。  另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仅指数股票型基金、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和QDI...

    时间:01-31
  • 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规模达25.74万亿元 前十大管理人持有份额超四成

      记者 王 宁  截至1月28日,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完毕。天相投顾和Wind数据统计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为25.74万亿元,其中,前十大管理人合计规模为10.44万亿元,占比达40.56%。此外,从投资者较为关注的基金持仓方面来看,重仓个股前三甲分别是贵州茅台、宁德时代和泸州老窖;同时,从基金分类来看,当期混合型基金平均持...

    时间:01-30
  • 中国两部门发布新规 规范公募基金信披电子化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证监会13日发布消息称,近日,证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下称《规范》)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基金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要求基金信息披露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披露基金信息,保证所披露信息的...

    时间:01-13
  • 首批14只公募基金披露去年四季报 合计实现利润1.64亿元

      记者 王思文  近期,中银基金旗下14只产品的2022年四季度报告陆续出炉。由此,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正式拉开帷幕。  整体来看,首批14只基金产品在去年四季度的基金规模变动较为稳定,其中9只基金规模增长,超七成产品在去年四季度期间的收益率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投资者实现了超额收益。14只产品在四季度期间合计实...

    时间:01-09
  • 截至11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逾26万亿元

      中新网1月3日电 题:截至11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逾26万亿元  中新财经记者 陈康亮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1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6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

    时间:01-03
  • 2022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画像:募集规模合计1.48万亿元 债券型基金“挑大梁”

      记者 王思文  今年以来,市场经历几轮大幅震荡波动,基金净值曾遭遇重挫,公募基金发行市场随之迎来巨大考验。在“大考”面前,公募基金行业迎难而上,资产管理总规模迈上26万亿元新台阶。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公募基金市场新成立1520只基金产品(数据统计截至12月28日,下同),较去年全年减少493只;合计募集规模1.48...

    时间:12-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