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看似无所不能,ChatGPT会不会成为行业“终结者”

2023-02-07 06:21: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有人用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带给人的感受实在一言难尽,机械重复的话术、“礼貌”而毫无信息增量的反馈等,都让人“想摔手机”。ChatGPT诞生及其给人留下的“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

  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对于一些大学课程的作业,ChatGPT也能“应对自如”。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之所以大学生很快“爱上”这款程序,是因为大学里不少作业并不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重复教科书中的现成理论,再加上一点网络上能搜到的案例即可。

  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比如,比起创作一篇小说或写一篇原创散文,人工智能更容易成为一个“诗人”,这是因为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通过组合不同词语实现模仿;还有人喜欢用人工智能作画,敲几个关键词,就能输出一幅基本功扎实的画作,但实话说,这些画充其量只是替代了某些“艺术工厂”的流水线式生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就认为:“无论是AI对话、AI写文章还是AI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固有的非确定性、发散性、天马行空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的,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角色,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从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聚焦于真正的创造。一些大学课后作业可以用人工智能完成,给大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以后布置的作业是不是要更有新意?能用机器完成的作业,一定不是好作业。年度总结、月报、周报中的套话,可以轻松交给人工智能完成,这也说明一些占据员工大量时间精力的工作只是重复性消耗。

  换言之,未来检验一项工作是否真正有意义、有实效的标准,就是要看其能不能被人工智能轻易取代。有人认为,人工智能迟早能够替代人类现有的大部分文字工作。如果这一判断最终成为现实,那恰恰说明很多文字工作并非思想的创新,而仅仅是材料的堆砌。

  随着素材的积累,比ChatGPT更“聪明”、更“全能”的聊天程序,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诞生。对此,人们与其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敞开胸怀,欢迎技术进步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的改变。指挥机器的是人,不是机器本身,而要让机器的“大脑”更好地服务于人,也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与创新创造。人类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思想与观念的创新,机器当好“秘书”,在科学与文化领域一定会取得更深远的突破。

  王钟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人类该如何应对轰然而至的ChatGPT浪潮?

      ■ 专栏  在ChatGPT发展浪潮中,最需要的是实时的政策与机制创新,尤其应强调边界思维和变通智慧。  自2022年11月30日上线以来,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各种表现,堪称十分惊艳。  从连续回答问题、生成摘要、翻译文档,到信息分类、写代码、编剧本...

    时间:02-07
  • 科技巨头财报提及AI频率翻倍 ChatGPT已引起监管警惕

      去年11月由OpenAI公司发布的大型聊天机器人软件ChatGPT对于行业的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这一技术革新引爆了大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一轮竞赛。  上周,包括谷歌、Meta和苹果在内的科技巨头都相继公布了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技术高管们对于“人工智能”、“生成式AI”或“机器学习”等词提及的频率...

    时间:02-05
  • 联合国贸发组织官员谈ChatGPT:如何影响就业?谁是赢家输家?

      要如何衡量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工作生活中所带来的利弊?  近期,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在其官网上刊登了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如何影响工作就业》的文章。作者为该组织技术与物流司司长斯瑞曼(Shamika N. Sirimanne)。在文章中,斯瑞曼认为:“与大多数影响工作场所的技术革命一样,聊天机器人有可能带来赢家和输家,并...

    时间:02-05
  • ChatGPT掀起硅谷新一轮“AI革命” 中国科技公司跟还是不跟?

      2022年11月底,人工智能对话聊天机器人ChatGPT推出,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短短5天,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而在两个月后,这一数据已经突破1亿。  在此之前,TikTok用了9个月跨过1亿用户门槛,Instagram则用了30个月,WhatsApp和Meta则分别用了42个月和54个月,Twitter更是用了60个月完成这一目标。  用“一夜蹿红”来形容ChatGPT并...

    时间:02-04
  • 中国A股ChatGPT概念股持续上涨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陈康亮)3日,中国A股“遇冷”,主要股指悉数下跌。ChatGPT概念板块当天逆势大涨,涨幅居前。  根据金融数据服务商同花顺的数据,当天ChatGPT概念板块上涨5.99%,而在此前两个交易日里,该板块已累计涨逾8%。个股方面,福石控股、易联众、初灵信息、海天瑞声当天股价均涨逾10%。  公开资料显示,ChatGPT是...

    时间:02-03
  • ChatGPT搞钱行不行

      一系列的试探之后,AI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收费计划浮出水面。当地时间2月1日,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 AI在其官网宣布将推出“ChatGPT Plus”付费订阅版本,每月收取20美元。免费了两个月,月活用户却达1亿的ChatGPT,终于踏上了自己的“赚钱路”,由此,AIGC商业化落地的探讨也陡然升温。不少人迫切地想知道,ChatGPT Plus会不会是AIGC从烧...

    时间:02-03
  • AI写“小作文”火出圈背后,ChatGPT如何赚钱?

      中新经纬1月31日电 (常涛)近日,被网友称为“能写论文、编代码、创作小说”的AI聊天机器人ChatGPT再次火出了圈。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在2022年11月推出的AI语言模型,它之所以一推出就迅速火遍全球,主要是因为它的“聪明”程度在很多人意料之外,不仅可以按要求创作故事、撰写新闻、回答客观问题、聊天,甚至还...

    时间:01-31
  • “聪明”还是“努力” 父母该怎样表扬孩子

      近年来,在积极性评价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表扬作为一种积极性评价在家庭教育中备受重视。对于学业成绩的好坏而言,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能力表扬(如“你真聪明”)和努力表扬(如“你很努力”)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使用的表扬方式。那么,表扬究竟应该指向...

    时间:12-27
  • 【科学的温度】ChatGPT走红,人工智能离通过图灵测试还有多远?

      中新网12月21日电 (记者 孟湘君)从AlphaGo的“棋艺”,到自动驾驶的“车技”,从调侃ChatGPT的“会聊天就多聊点”,到讨论AI绘画生成的二次元图像有多惊艳或搞笑,人工智能,似乎正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但同时,对于人工智能“不够聪明”、“存在危险”等声音,也持续浮现。现在很火的一些人工...

    时间:12-21
  • 【科学的温度】ChatGPT走红,人工智能离通过图灵测试还有多远?

      中新网12月21日电 (记者 孟湘君)从AlphaGo的“棋艺”,到自动驾驶的“车技”,从调侃ChatGPT的“会聊天就多聊点”,到讨论AI绘画生成的二次元图像有多惊艳或搞笑,人工智能,似乎正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但同时,对于人工智能“不够聪明”、“存在危险”等声音,也持续浮现。现在很火的一些人工智能运用,未来会取代人类的...

    时间:1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