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婚宴、商务宴请、豪华酒店……“舌尖上的浪费”仍时有发生

2023-01-31 19:07:3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题:婚宴、商务宴请、豪华酒店……“舌尖上的浪费”仍时有发生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近年来,节约粮食、倡导光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不过,“新华视点”记者春节前后在上海、山西、广东等多地调查发现,在婚宴、商务宴请、豪华酒店中,“舌尖上的浪费”仍然时有发生。

  婚宴、自助餐、豪华酒店为浪费“重灾区”

  记者近期走访上海、山西、广东等地的高档酒店餐厅,发现食品浪费现象仍时有发生。其中,婚宴、自助餐是浪费的“重灾区”,西点、冷菜等类型食物浪费率较高。

  记者日前在上海明天广场JW万豪酒店的自助餐厅看到,临近收餐时间,取餐区的食物仍多有剩余。记者观察到,一些餐桌上,消费者剩余不少食物。该自助餐厅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未吃完的食物将全部倒掉,不会留到第二天。为了减少食物浪费,餐厅会根据住店客人的数量预估大致的食材量,但很难做到精准。

  记者日前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花园假日酒店看到,当天中午正在举行婚宴,大厅内摆放着30多张圆桌,宾客坐得满满当当。随着婚礼进入尾声,宾客逐渐离场。桌上的餐食浪费严重,三分之二的桌子剩下的饭菜超过七成。盐焗鸡、面条、馒头……除了部分宾客将鲍鱼等海鲜打包带走,大部分剩菜无人问津,很多已被打开、剩余超过半瓶的果汁饮料也丢在桌上。

  在广州一家海鲜酒家,记者看到,婚宴结束时,一些食客将主食、酒水饮料等打包带走,而白斩鸡、清蒸鱼等菜品大部分被剩下。

  山西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员说:“结婚摆宴是人生大事,一般都会遍请亲友。主家为了面子,饭菜一定得丰盛。为此饭店提供从1888元到5888元一桌不等的套餐,还可私人定制,上不封顶,价格较高的套餐里有老虎斑、帝王蟹、佛跳墙等。每桌都是8个凉菜、10个热菜,一般都吃不完,往往会剩下一些。”

1月中旬,临近收餐时间,上海一家豪华酒店自助餐厅取餐台剩下不少食物。新华社记者 胡洁菲 摄

  多是“面子问题”

  很多消费者说,因为考虑面子,婚宴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山西一名婚礼操办者任先生坦言:“我也很心疼被浪费的粮食。但要是不多点几个菜,又担心宾客议论指点。结婚是大事,只好按习俗来,宁多勿少。”

  商务宴请里的浪费很多也是因为面子。一些消费者告诉记者,宴请结束后往往不会打包——主人怕客人笑话自己抠门、不爽利;客人没掏钱,更不好意思打包带走。

1月中旬,山西太原一家餐厅餐桌上的剩菜。新华社记者 申峰 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半份菜、单人餐、打包盒等已经成为餐饮行业节约粮食的普遍做法,但在豪华酒店里推广还存在困难。豪华酒店对服务质量、酒店环境有统一标准,酒店很少张贴、摆放节约粮食的宣传品,服务人员也鲜有提示节约的习惯。

  此外,记者发现,还有少数人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视为有身份、消费档次高的表现,认为如何消费是自己的自由。

  上海一家五星级酒店餐饮部张经理说:“来这里的往往是收入较高的消费者,不太在乎钱;如果反复提醒节约,有些顾客会表现出反感的态度,我们担心影响酒店口碑。”

  促进观念更新,推动法律落地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当前各地餐饮业正在复苏,一些地方“舌尖上的浪费”故态复萌。必须进一步强化节约意识,减少粮食浪费。

  反对餐饮浪费,关键在于人们观念的更新。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指出,应该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养成节俭、适度的餐饮习惯,不仅可以省钱,更是现代社会理性、文明的表现。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气,从学校、家庭乃至企业和单位层面加强宣传力度。

  记者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已经于2021年4月实施,对相关主管部门、餐饮服务经营者、餐饮外卖平台、个人等均提出防止食品浪费的具体要求。比如,婚丧嫁娶、朋友和家庭聚会、商务活动等需要用餐的,组织者、参加者应当适度备餐、点餐,文明、健康用餐。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邢媛认为,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很多消费者受到群体文化影响,往往会采取从众、随大流的消费方式。有关部门和媒体等要引导公众树立节约意识,崇尚理性消费,相关法律执行、监督工作也要细化跟进。

  程钢表示,宴会中的餐饮浪费是个老大难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引导,另一方面要在企业端解决问题。

1月底,上海一家高档餐厅里,客人宴请结束后餐桌上仍有剩余。新华社记者 胡洁菲 摄

  陈新华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已经通过集中备料减少损耗、按需加工提高利用率、加强库房管理减少食材过期浪费等方法提升经营水平。

  此外,餐饮企业可以加强数字化管理,围绕点餐量、剩菜量做好统计分析,重新设计菜单、加强各类食材的搭配和充分利用,调整每例菜品的分量,并探索推广食材资源共享。(记者王辰阳、胡洁菲、李紫薇、马晓媛、申峰、邓瑞璇)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婚宴、商务宴请、豪华酒店……“舌尖上的浪费”仍时有发生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题:婚宴、商务宴请、豪华酒店……“舌尖上的浪费”仍时有发生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近年来,节约粮食、倡导光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不过,“新华视点”记者春节前后在上海、山西、广东等多地调查发现,在婚宴、商务宴请、豪华酒店中,“舌尖上的浪费”仍然时有发生。  婚...

    时间:01-31
  • 新华视点|“种牙”整体费用有望降一半——口腔种植牙省际联盟集采看点解析

      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与集采前中位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5%;全国近1.8万家医疗机构参与集采,采购需求量达287万套……1月11日,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在四川开标,产生拟中选结果,拟中选产品公示后将发布正式中选结果。此次集采有哪些看点?  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5% 患者有望不再“望牙兴叹”  ...

    时间:01-12
  • 2022年16张罚单剑指银行基金销售 未取得从业资格成重灾区

      中新经纬12月30日电 (魏薇)2022年已接近尾声,公募基金的发行成绩单基本揭晓。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按认购截止日统计,今年以来新成立公募基金发行份额达到近1.49万亿份。  在基金销售火爆的同时,基金代销乱象频发,监管对于基金代销违规问题的处罚也在持续进行中。中新经纬根据证监会官网梳理,今年地方证监局对14家银...

    时间:12-30
  • 新华视点丨布依文化寻根人

      罗洪庆是云南省河口县桥头乡桥头村老董上寨的布依族群众,今年82岁,还在继续下乡,收集和整理资料,从事布依族文化研究工作。   截至目前,在罗洪庆组织申报和直接推动下,河口县布依族共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传承人1人;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项,传承人7人;河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4人。内容主要有民...

    时间:12-22
  • 新华视点|多地发放新一轮消费券,重点扶持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为促消费、稳经济,多地近期密集发放新一轮消费券,涉餐饮、家电、文旅、百货等多领域,规模普遍较大。新一轮消费券呈现发放领域有侧重、投放渠道多元等特点。  各级政府发放消费券 发放方式以数字化为主 ...

    时间:12-22
  • 新华视点丨当前疫情十大热点问答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题:当前疫情十大热点问答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康复后二次感染的概率有多大?是不是“早阳早好”?能否及时监测到病毒最新的变异情况?……针对当前公众关切的诸多疫情热点问题,“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进行解答。   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

    时间:1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