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中消协披露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价格刺客”等上榜

2023-01-30 10:40: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30日电 (中新财经 谢艺观)30日,中消协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是:“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张小泉“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知网涉垄断被罚事件警示平台发展不可忽视消费者权益;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收费名目五花八门,视频平台付费套路几时休?

      新岁伊始,又到了给视频会员续年费的时候。“买了几个平台的会员,一年得花费近千元。”这不是在夸张,而是当下很多人花费的真实写照。为了追剧、看综艺或动漫,消费者往往需要在多个平台充值会员。考虑到各个视频平台的优势内容不尽相同,人们对不同平台分开收费在情理之中,但如今就算在同一平台内,收费名...

    时间:01-28
  • 收费名目五花八门,视频平台付费套路几时休?

      新岁伊始,又到了给视频会员续年费的时候。“买了几个平台的会员,一年得花费近千元。”这不是在夸张,而是当下很多人花费的真实写照。为了追剧、看综艺或动漫,消费者往往需要在多个平台充值会员。考虑到各个视频平台的优势内容不尽相同,人们对不同平台分开收费在情理之中,但如今就算在同一平台内,收费名目也开始变得五花八门。 ...

    时间:01-28
  • 北京各大商圈积极营造花样营销和沉浸式打卡美景

      为大力促进消费复苏、提振经济市场,北京各商圈积极发力,营造花样营销和沉浸式打卡美陈场景。通过福兔献福、灯光秀、年货国潮市集等年味儿十足的特色活动形式,将更多新体验元素注入北京消费市场。进入位于南城大红门商圈的银泰百货四层,烫金色与中国红的大气场景、萌气十足的小兔子、美轮美奂的光影花灯,满满都是新年的氛围。...

    时间:01-25
  • 新华调查:过年期间当心这些诈骗新套路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题:过年期间当心这些诈骗新套路  新华社记者鲁畅、吴文诩、马晓冬  日前,国家反诈中心、工信部反诈中心发出提醒,春节期间是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诈骗违法犯罪行为高发期。当前,有哪些诈骗新套路应当特别警惕?大家如何加强防范?新华社记者采访多位专业人士,请他们为大家的钱袋子...

    时间:01-20
  • 在皖外籍人士沉浸式体验中国年味

      中新网合肥1月19日电 (记者 赵强 张强)“按照中国民俗文化十二生肖,我是属兔的,今年是我本命年。能近距离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过年氛围非常开心。”来自阿塞拜疆的安徽大学留学生王梓18日对中新网记者说。  当日下午,“玉兔迎春、四海同庆”在皖外籍人士新春团拜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在皖...

    时间:01-19
  • 套路多多,购房纠纷如何“有效维权”?

      人民网记者孙红丽  近期,中央层面多部门发文定调房地产市场,并作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一系列部署,进一步提振了房地产市场信心。  买房置业是老百姓重要的消费需求之一。让人民群众放心购房,住上更好的房子,诚信守法、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不可或缺。然而实践中,消费者在买房过程中...

    时间:01-18
  • 年轻人的新年第一游,路过打卡正被沉浸式深度体验取代

      “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最好的时光即将到来。”站在2023年1月1日这个新起点,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用这句话总结2022,展望充满可能的2023。  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民众出游意愿和出游信心加速恢复,国内压抑了3年的旅游需求正加速释放,旅游市场的复苏曙光渐现。  近日,各类社交...

    时间:01-17
  • 加强新业态消费者权益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明确,消费者因检查商品的必要对商品进行拆封查验且不影响商品完好,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商品已拆封为由主张不适用7日无理由退货制度。这是对消费者网购“后悔权”的再次强调,进一步加强了新业态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不满意就退货,逐渐成为一种消费常识...

    时间:01-17
  • 涉疫谣言套路多,捕风捉影惹恐慌——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2年12月辟谣榜综述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根据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对2022年12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编造官方信息、虚构涉疫事件、炮制防治新冠病毒感染“伪科普”等方面,以假借权威、移花接木、捕风捉影等套路蛊惑人心、制造恐慌,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秩序。  假冒权威造谣生事。...

    时间:01-16
  • 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不断强化

      斩断“黑作坊”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链条,保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针尖上的安全”;整治“霸王条款”、消费欺诈、预付卡“套路”等消费领域顽疾;推动构建有利于增强消费信心的社会信用体系……最高人民法院不久前发布《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简称《意见》),从4方面提出30条具体服务保障举措。 ...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