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载人潜水器开辟我国深潜科研新领域

2023-01-27 06:21:16

来源:文汇报

  认识海洋、保护和开发海洋,深海科考及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已拥有“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记者日前从“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用户科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会议上获悉,“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2022年分别完成了100潜次、75潜次作业,这是2018年以来我国载人潜水器年下潜次数第四年蝉联全球首位。疫情并未阻止国内科学家探索深海奥秘的步伐,专家预计,至2023年底,“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载人潜水器累计下潜次数或将逾千次。

  “‘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这两台潜水器不仅作业能力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的实践也表明其运维能力已达到世界一流,并开辟了我国深潜科学研究的新领域。”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专家表示,未来,深海所将持续发展船—潜、有人—无人协同作业技术,不断完善海上应急响应体系建设,拓展深远海行动新维度,进一步锤炼运维队伍,以此提升水下考古、特殊目标探测等作业能力,并支撑深潜科学研究取得更多创新成果。

  记者从中科院深海所了解到,至2022年底,“深海勇士”号累计服务单位65家,“奋斗者”号累计服务单位23家,新增4次万米级下潜。载人潜水器2022年服务的用户单位中,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占比过半。

  一位高校研究人员介绍,从前因缺乏深海科考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作业工具,研究人员无法获取足够数量的深海生物科研样本,一度导致科学研究进展缓慢。而今,以载人潜水器为代表的系列科研装备和研究平台的升级带来了科学范式的进步与改变。科学家们得以使深渊环境以及相关样品和数据从万米之下浮出水面,呈现在公众面前。

  依托“奋斗者”号,上海交通大学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联合中科院深海所、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等国内相关单位,开展了深渊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简称MEER计划)。在载人潜水器的助力下,不仅取样精度实现了从百米到厘米的4个数量级的跨越,单个下潜作业实现的取样频率也从几份增至几百份。在大量深渊样本的支持下,MEER计划建立了超过160Tb数据量的深渊微生物数据集。依托大数据,MEER科研团队在深渊微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深渊具有世界上极高的微生物多样性、新颖性和新资源潜能。

  近年来,载人潜水器在科研方面的应用面越来越广。从深渊生态研究、鲸落的发现与研究乃至中国深海考古中,均可见到载人潜水器的身影。

  “载人潜水器对深海研究太重要了!”提起发现鲸落的时刻,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谢伟依旧激动。2020年,谢伟以共同首席科学家的身份登上“探索一号”科考船结束科考航次(TS-16航次)。正是在这次科考中,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南海发现了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载人潜水器还在深海考古方面大显身手。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建忠告诉记者,得益于中国载人深潜技术的发展,以及深拖物探、ROV、载人潜器的协同应用,南海深海考古取得重要进展。他还透露,2023年载人潜水器将再次前往南海进行深海考古专项调研。

  本报记者 吴金娇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奋斗者正青春

    图①:徐正航   杜安娜摄   图②:梅跃辉(前)   怀 萱摄   图③:宋 哲   张 天摄   图④:赵 虎   刘 卓摄   图⑤:卓 拉   靳 军摄   图⑥:夏 纪(中)   沈 科摄 ...

    时间:01-18
  • 2022年我国“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共完成175个潜次

      新华社上海1月17日电(记者张建松)记者从17日在沪召开的“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用户科学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上获悉,2022年,我国“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共完成175个潜次,不仅作业能力达到世界先进,运维能力也达世界一流,并开辟了我国深潜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据介绍,2...

    时间:01-18
  • 我国科研团队揭示植物和病原之间的“军备竞赛”

      前不久,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陶小荣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首次揭示病毒攻击植物激素受体有利自身侵染,植物则进化出了一种免疫受体模拟受攻击的激素受体,从而识别病毒并激活免疫反应,研究揭示了植物免疫受体监控病毒靶向...

    时间:01-09
  • 焦点访谈:十年贺词 点赞人民 为奋斗者加油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十年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总会为奋斗着的人们点赞鼓劲。这些话语无论何时听到,都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习近平主席指出,“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他称赞,“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一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时间:01-05
  • 中国科研团队研制成功“量子芯片激光手术刀”

      中新社合肥1月3日电 (记者 张俊)记者3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中国首个专用于量子芯片生产的激光退火仪研制成功,该设备可解决量子芯片位数增加时的工艺不稳定因素,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剔除量子芯片中的“瑕疵”,增强量子芯片向多比特扩展时的性能,提升量子芯片的良品率。  据安徽省...

    时间:01-03
  • 2022,他们正能量满格丨追光的奋斗者

      新华社上海12月26日电 他,自幼患有渐冻症,全身仅有一根手指能活动,却为社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清晰标注无障碍设施的“电子地图”,为出行困难者提供方便。  她,热爱公益事业,总是留下逆行的身影,在抗疫援沪的车上完成的那场毕业答辩,是她交出的动人的青春答卷。  他,勤奋、上进,“优秀的外卖...

    时间:12-26
  • 2022,他们正能量满格丨追光的奋斗者

      新华社上海12月26日电 他,自幼患有渐冻症,全身仅有一根手指能活动,却为社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清晰标注无障碍设施的“电子地图”,为出行困难者提供方便。   她,热爱公益事业,总是留下逆行的身影,在抗疫援沪的车上完成的那场毕业答辩,是她交出的动人的青春答卷。   他,勤奋、上进,“优秀的外卖骑手”装不满他的梦想...

    时间:12-26
  • 中科大科研团队提出有潜力的生育力保存新方法

    原标题:中科大科研团队提出有潜力的生育力保存新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赵刚教授与生命科学学院史庆华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曹云霞教授合作,通过基于结构仿生和空间物理场的协同抑冰效应,成功实现小鼠卵泡的高质量深低温保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审稿人...

    时间:12-23
  • 中科大科研团队提出有潜力的生育力保存新方法

      新华社合肥12月22日电(记者何曦悦)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小鼠卵泡的高质量深低温保存,将卵泡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提高了约30%,该结果对基于卵泡的女性生育力保存具有参考价值。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

    时间:12-22
  • 奋斗者·正青春丨孙柏慧:焊光点亮奋斗的青春

      新华社哈尔滨12月15日电 题:孙柏慧:焊光点亮奋斗的青春   新华社记者朱悦   焊光闪耀,钢花飞溅。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冷作分厂里,掌握十多种焊接方法的...

    时间:1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