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北京将建立河湖休养生息制度 依法划定禁渔区和禁渔期

2023-01-11 14:33: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将建立河湖休养生息制度,依法划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根据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健康状况,研究推进重点河湖(河段)水库一定时限的全面禁渔,并妥善解决渔民生产生活问题。到2025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正常年景市内五大流域(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蓟运河)干流实现“流动的河”,民众亲水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北京市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旨在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河(湖)长制治水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坚持治水为民,坚持精治共治法治,以河(湖)长制为总抓手,强化总河长令引领和主导作用,从河流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严守河道行洪安全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提升水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水生态健康水平,让绿水青山成为大国首都的靓丽底色。

  到2025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

  意见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河(湖)长制治水工作机制更加完善,责任制体系进一步夯实,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配置和水务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改善,水环境问题基本根治,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稳步提升,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正常年景市内五大流域(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蓟运河)干流实现“流动的河”,市民亲水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到2035年,北京市水生态健康状况实现根本好转,河湖水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平明显提高,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大幅提升,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河湖景象持续呈现,首都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现代水治理体系基本建立。

  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协同保护修复

  意见明确,北京市强化水资源管理,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健全完善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资源“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及非常规水源利用”全过程管理,强化高耗水行业用水监管。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全面压实节水主体责任,做到“管生产必须管节水、管行业必须管节水、管城市运行必须管节水”,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市节水降损、绿化节水限额,不断扩大再生水、雨水收集利用。

  同时,强化水生态治理。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功能分区要求,最大限度满足河湖基本生态流量;科学认识和处理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协同保护修复;加快首都水网规划建设,提高河湖水系连通性,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依法划定禁渔区和禁渔期

  意见提出,北京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引导,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

  提升河湖栖息地生境多样性和河湖生物多样性,打通五大流域干流和重点支流水岸生物迁徙通道,规范放生行为,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建立河湖休养生息制度,依法划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根据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健康状况,研究推进重点河湖(河段)水库一定时限的全面禁渔,并妥善解决渔民生产生活问题。

  建设生态景观廊道

  意见明确,北京市强化河湖空间与滨水区域空间融合,提升滨水空间开放共享与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滨水空间活力。建设水城共融、林水相依的生态景观廊道,构建一批富含“生态、生活、生机”内涵理念的城市活力空间,打造一批水岸经济带。加快城市滨水慢行系统建设,依法合理布局河湖岸线便民服务配套设施,有序推动适宜河湖水域开展的水上冰上运动,不断满足市民休闲运动游憩需求。提升郊野河湖水生态品质,打造近自然岸线,构建清新明亮、蓝绿交织的生态景观带,提高滨水空间的通达性、宜居性。

  提升跨省市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

  意见提出,北京市完善流域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跨省市界重点流域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重点推动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充分发挥海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强化与相邻省市河长制办公室的工作对接,统筹确定目标任务,统一治理标准,推动流域信息共享,提升跨省市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水平。

  健全区域协同机制。按照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要求,统筹确定跨界河湖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保护目标。市级层面统筹跨区界河湖管理保护,区级层面统筹跨乡镇(街道)界河湖管理保护,明确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管理保护责任。(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野生动物保护法获修 加强外来物种防控

      中新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 梁晓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30日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新法加强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加强了外来物种防控,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8年制定,于2004年、2009年和2018年三次修正,并于2016年进行过修订。  ...

    时间:12-30
  • 重庆推行“山林警长制” 守护绿水青山

      中新网重庆12月28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28日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该市39个区县建立起三级山林警长体系,可实时掌控山情、林情、社情,让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无所遁形,实现了以“山林警长制”促“山林长久治”。  “龙河村附近有人非法狩猎,快来现场。”近日,重庆长寿区公安局龙河派出所接举报称,有人在辖...

    时间:12-28
  • 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三审稿加强防止外来物种侵害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严赋憬、高敬)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三审稿27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根据各方建议,草案三审稿对进一步加强防止外来物种侵害进行规定。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危害,草案三审稿明确规定,从境外引进的野生动物物种不得违法放生、丢弃,确需将其放生至野外环境的,应当遵守...

    时间:12-27
  • 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 更多河湖实现河畅水清

      央视网消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如今,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让更多河湖实现河畅水清。  这几天,在山东寿光的弥河寒桥拦河闸附近水域,上百只白骨顶鸡前来“打卡”,成了弥河河道里的新宠儿。  而在以前,因为监管缺位,弥河部分河段出现了河道断流、湿地萎缩等...

    时间:12-26
  • 我国拟立法进一步完善外来物种防控措施

      中新网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 梁晓辉)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即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26日在北京介绍说,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将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措施。  发言人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各方面意见,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的修订草案三次审议...

    时间:12-26
  • 河湖长制推行六周年 我国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今年水利部依托河湖长体系,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共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堆、乱采、乱建等突出问题2.89万个,清理整治阻水交叉建筑物10236个,清理非法占用岸线1.75万公里。  截至目前,我国已推行河湖长制六周年,六年来,全国31个省区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省级...

    时间:12-26
  • 河湖长制推行六周年 我国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今年水利部依托河湖长体系,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共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堆、乱采、乱建等突出问题2.89万个,清理整治阻水交叉建筑物10236个,清理非法占用岸线1.75万公里。  截至目前,我国已推行河湖长制六周年,六年来,全国31个省区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省级...

    时间:12-26
  • 陕西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陕西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前11月Ⅰ—Ⅲ类水质国控断面占95.5%  本报西安12月21日电 (记者龚仕建)记者近日从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以来,陕西深入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长江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三场攻坚战,推动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今年1—11月,陕西省111个国控断...

    时间:1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