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智能手环测量血氧靠谱吗?厂商回应:不能代替专业设备

2023-01-09 08:19:57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自从老人感染新冠病毒易发生“沉默性缺氧”刷屏以来,血氧仪持续受到关注。而因为血氧检测仪的缺货,消费者将目光投向同样宣称可测量血氧饱和度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受技术限制,智能手环的血氧测量功能还不能完全代替医用专业的血氧仪。”某可穿戴设备厂家人员回应。

  不过在应急使用的情形下,有一部分用户的确通过智能手环的血氧数据幸运地发现了低血氧的情况,并及时就医规避了危险。“前些天我父亲感染了新冠觉得胸闷不适。于是我和父母都用同一个智能手环监测,而且都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标准姿势。测了几次,我和母亲的数据显示都是95%以上,但父亲的总是不到90%。我们赶紧去医院,医生检查后确实是低血氧,比较危险了,赶紧输氧,现在父亲已经脱离了危险。”于女士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华为、小米、苹果等多家智能可穿戴设备生产企业,客服人员态度均比较谨慎,表示目前本企业所生产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血氧测量数据不能用于诊断/医疗用途,只能用于日常健身和健康场景。

  以苹果手表Apple watch S6为例,根据36氪援引一项发表在Digital Health上的研究,Apple watch S6与医疗级标准血氧仪的平均偏差约为1.2%;当血氧水平低于90%时,监测结果与医疗级的偏差在8%以内;对于90%-100%的血氧水平,监测偏差在6%以内。

  对此,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培培指出,如果智能手环测量的数据比实际数据偏低,则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就诊;而监测数据(比实际)偏高的话可能会掩盖病情。

  孙培培表示,“沉默性缺氧”容易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即使没有血氧仪,家人也可通过观察老人的外在表现是否提示缺氧。若老人出现精神萎靡、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吃不下饭等症状,都提示老人可能缺氧,需尽快就医。(王圆、邱越/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智能手表、手环、App测血氧靠谱吗?专家:仅供参考

      央广网北京1月4日消息(记者郭佳丽)近日,一些老年人在感染新冠后出现“沉默性缺氧”的问题引发关注,血氧仪也随之成为紧俏货。  在血氧仪缺货、涨价的情况下,有些消费者购买具有血氧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手环,甚至有人通过App和小程序监测血氧。对此,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负责人沙宪政表示,...

    时间:01-05
  • 如何发现老人沉默性缺氧?二次感染几率大吗?陈尔真解读

      12月26日晚8时,“新冠防疫大咖说”系列直播活动首场开启,主题为“不要恐慌,做好预防”。该活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东方网承办、健康云协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在活动中透露,新冠疫情三年来带给我们很多思考,随...

    时间:12-27
  • 比亚迪携手环球船长徐京坤 致敬乘风破浪的逐梦人

      乘风破浪,是一个大山少年成为环球船长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个逐梦人,满载梦想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故事。12月22日,比亚迪发布梦想起航片《乘风破浪》,携手环球船长徐京坤,共同讲述“乘风破浪,一路向前”的壮阔历程,致敬在逐梦路上奋勇争先的中国力量。(比亚迪发布梦想起航片《乘风破浪》)  淬炼和成长,汲取梦想的力量一路向前  徐...

    时间:12-26
  • “沉默性缺氧”引发关注 家用血氧仪已“一货难求”

      “沉默性缺氧”引发关注 家用血氧仪已“一货难求”  血氧仪与制氧机热卖 过火了吗?   近日,关于老年人阳了可能存在症状比较隐匿的情况,引发广泛关注。据介绍,由于老年病人对缺氧反应迟钝,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胸闷、呼吸困难等,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沉默性缺氧”。如果缺...

    时间:12-26
  • 警惕老人沉默性缺氧!家有老人面对新冠要知道的事

    新冠病毒感染不分年龄,老年人感染后更有可能发生重症,需要重点保护。老年人加强个人防护,都有哪些要点?居家治疗时,健康监测都包括哪些?什么是沉默性缺氧?基础病管理、用药又有什么注意事项?一图了解↓↓↓...

    时间:12-24
  • 警惕老人沉默性缺氧!家有老人面对新冠要知道的事

    新冠病毒感染不分年龄,老年人感染后更有可能发生重症,需要重点保护。老年人加强个人防护,都有哪些要点?居家治疗时,健康监测都包括哪些?什么是沉默性缺氧?基础病管理、用药又有什么注意事项?一图了解↓↓↓...

    时间:12-24
  • 曹彬张文宏最新“会诊”奥密克戎:警惕老年人“沉默性缺氧”

      奥密克戎毒力到底“重不重”?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曹彬给出了答案:“Milder but not mild.”(看似更轻,但不是真的轻)12月21日晚,曹彬做客中国呼吸学科垂直自媒体“呼吸界”直播间,讲到新冠重症与死亡的话题时,难以掩饰满脸的疲惫。  在他看来,从统计...

    时间:1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