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中消协警示!年底收到这样的短信要小心

2022-12-30 14:42: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30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您的积分即将到期作废,请尽快兑换……”临近年底,不少消费者会遇到经营者利用积分到期催办兑换相应商品或服务的情况,但这一过程却暗含猫腻,甚至有可能是诈骗“陷阱”。

图片来自中消协。

  据中消协介绍,一些经营者利用消费者不忍浪费消费积分、期待品牌让利优惠等心理,进行短信营销推广,邀请会员参与积分商品兑换、打卡签到或邀请好友共同参与等方式进行互动。

  还有一些不法经营者则通过冒充品牌客服、模仿三大运营商服务号码向消费者发送短信等形式,骗取新用户注册信息,邀请消费者主动点击链接兑换所谓福利商品,甚至开展相关电信诈骗活动

  经中消协核实,与以往积分兑换活动不同,现出现一种“积分加现金”的兑换形式,该形式很容易误导消费者消费。不仅如此,中消协已经确认该积分兑换商城中的部分商品是假冒产品,还有部分的品牌产品属于库存积压多年的产品

  如,某链接商城中展示的某知名品牌的羽绒被产品,但该品牌中国区代表明确向中消协表示从未生产羽绒被产品。该网上商城中其他品类产品可能存在的问题,中消协也在核实的过程中。

图片来自中消协。

  面对新型“陷阱”消费者要如何防范?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轻信积分到期作废,提醒兑换商品的短信等信息,更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号码发来的所谓“商品兑换链接”“积分商城链接”。

  二、不要轻信所谓的积分兑换“补差价”福利噱头。现在国内主流的品牌方和经营者,大部分均为利用积分进行无条件兑换商品或服务,若遇有通过补差价、需要结合现金等形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积分兑换活动,消费者一定要慎重消费,留心比对商品信息和实际价值,以免“失分又蚀财”。

  三、不要未经核验就通过短信息或短信内链接直接进行兑换、消费和充值,对于需要输入验证码、实名认证个人和银行卡、账户密码等操作更要保持警惕。

  四、不要通过短信、陌生人私信或即时通讯软件推送内容,添加所谓工作人员、客服人员的私人微信进行交易,也不要相信所谓授权即可操作或远程代为操作。

  中消协同时建议电信服务经营者对此类积分兑换商城短信内容、号段等进行监测核实、动态封堵,并对涉诈异常信息、活动加以处置。(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消协警示!年底收到这样的短信要小心

      中新网12月30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您的积分即将到期作废,请尽快兑换……”临近年底,不少消费者会遇到经营者利用积分到期催办兑换相应商品或服务的情况,但这一过程却暗含猫腻,甚至有可能是诈骗“陷阱”。图片来自中消协。  据中消协介绍,一些经营者利用消费者不忍浪费消费积分、期待品牌让利优惠等心理,进行短信营销...

    时间:12-30
  • 房贷转经营贷陷阱多

      把个人住房贷款转换成个人经营性贷款,这一操作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日前发布2022年第8期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认清转贷操作的不良后果和风险隐患,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看似能省钱,这是人们把房贷转成经营贷的动力。目前,房贷利率普遍高于经营贷利率,二者之间存在价差,...

    时间:12-27
  • 中消协联手多家企业开展公益活动

      中新网北京12月26日电 题:中消协联手多家企业开展公益活动  中新财经记者 刘亮  为提振消费信心,增强内需发展动力,结合2022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地方消协组织共同开展了“优化消费体验共促消费公平”大型公益活动。各行业企业纷纷响应,围绕共促消费公平,结合自身特点,推出优化消费体验的良好举措。  活...

    时间:12-26
  • 中消协调查:不少老年人手机账户稀里糊涂被扣钱

      □ 本报记者 万静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移动网络等已经渗透进每个人的生活点滴。老龄化社会程度不断加深,中老年群体如何能用、易用各种App,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同时也给政府监管部门带来各种管理难题和挑战。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适老化App消费监督评测项目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时间:12-22
  • 不法中介为何劝客户把房贷置换为经营贷? 隐藏高额收费陷阱

      近期,一些不法中介发掘“商机”,向消费者推介房贷转经营贷,宣称可以“转贷降息”,诱导消费者使用中介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到银行办理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然而,所谓的“转贷降...

    时间:12-21
  • 消费警示:“低价”话费充值有陷阱

      本报成都讯(记者刘铭)29.9元充值100元话费实际是话费券,很多消费者被误导下载APP,上当受骗。近期,四川省自贡市市场监管局、自贡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陆续接到消费者对部...

    时间:12-19
  • 消费警示:“低价”话费充值 小心有陷阱

      本报成都讯(记者刘铭)29.9元充值100元话费实际是话费券,很多消费者被误导下载APP,上当受骗。近期,四川省自贡市市场监管局、自贡市保护消费者权益...

    时间:12-19
  • 又见“养老投资” 实为消费投资陷阱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冯吉军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公安局跃龙派出所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某种植公司假借“消费投资”之...

    时间:12-18
  • 又见“养老投资” 实为消费投资陷阱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冯吉军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公安局跃龙派出所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某种植公司假借“消费投资”之名推出“绿色健种植”招商...

    时间:12-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