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临近两节蚕蛹销量激增 “蚕蛹质检师”等新职业涌现

2022-12-30 03:09:32

来源:工人日报

  临近两节,蚕蛹销量激增,相关新职业涌现

  小村“噶蛹者”开启节日之“战”

  本报记者 刘旭 本报通讯员 陈学萍

  阅读提示

  随着元旦、春节临近,作为东北团圆家宴一道“硬菜”的蚕蛹开始热销。在如火如荼的产业链背后,一群来自小村的95后、00后年轻人,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拓宽本地就业渠道的见证人。

  两节临近,一家大型零售平台数据显示,仅今年12月前三周,东北三省蚕蛹销量环比11月同期上涨51%。哈尔滨、沈阳、大连、青岛、济南、铁岭、绥化、牡丹江、抚顺、潍坊等地消费者,更喜欢购买蚕蛹。

  在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柞蚕产业每年可带动3万人就业。95后女孩迟月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上网卖蚕蛹,一个蚕蛹季能售出150多吨。她带动全县近200位农户“噶(东北方言,意为用刀划开)蚕蛹”,村民在冬季农闲时节人均增收2万元,“噶蛹者”“蚕蛹温控师”“蚕蛹质检师”等新职业应运而生。

  乡村妇女找到新岗位,3个月增收2万元

  近年来,辽宁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随着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创业环境持续改善,更多退役军人、大学生入乡创业。当前,辽宁省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43.84万人。他们在乡村广阔的土地上寻找新机遇,将本地特色产业与社区电商销售链路创新融合,在农村创造更多就业增收岗位,用年轻人的新思维新理念,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迟月生长在号称“柞蚕之乡”的铁岭市西丰县。当地有蚕场45万亩,共放养柞蚕4500把,产茧量4500吨。蚕蛹成熟后,需要靠人工将蛹从茧壳里“噶”出来,她笑称这一工种叫“噶蛹者”。

  为拓宽销路助农增收,2021年,迟月与美团优选合作,助推西丰县蚕蛹出省,销售到东北三省多地。激增的线上销量,带动更多农户成为“噶蛹者”,其中绝大部分为乡村妇女。

  12月23日清晨7点,48岁的西丰县宁远屯村民王敏来到工作间,开启“噶蛹者”的一天。她熟练地用旋刀划开蚕茧上缘,将一枚蚕蛹从茧壳里拽出。噶蚕蛹按斤数计费,王敏平均1.5秒钟噶一枚蚕蛹,日噶蚕蛹6000个,日增收达200多元。春节前3个月,王敏能多赚2万元。“俺村的蚕蛹在网上卖得好,订单一笔接一笔。临近春节大家都忙活着噶蚕蛹,每人都能多赚一笔钱。”王敏乐开了花。

  社区电商撬动了冬季宁静的辽北小村,噶蛹室内其乐融融。村民互相比较着,看谁噶得多、噶得好,噶蛹“成绩单”被贴在墙上展示。一些常年与蚕蛹打交道的农村妇女,冬季也不用再南下打工。51岁的宁远村村民李淑静大姐,春夏秋三季种榛子、苞米,秋收结束后,李大姐通过噶蚕蛹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也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

  “蚕蛹温控师”“蚕蛹质检师”等新职业涌现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助力。随着西丰县蚕蛹产业规模的蓬勃发展,更多新职业涌现,吸引95后、00后乡村年轻人参与其中。

  西丰县宁远屯00后女孩杨羽惠是一名“蚕蛹温控师”。在10月份“加温茧”环节,以及12月蚕茧越冬过程中,杨羽惠精准把控温湿度,为蚕蛹表皮色泽、越冬成活率负责。

  每年10月份,是蚕蛹关键的“加温茧”季节。杨羽惠回忆,父辈们发现经阳光照射加温过的蚕蛹表皮会变红,能噶出红皮蚕蛹。红皮蚕蛹售价通常比黑皮蚕蛹高3成,能给村民带来更大收益。

  为培育出红蚕蛹,宁远屯家家户户开启“实验”,初期损耗不少。当温度低于26摄氏度时,蚕蛹表皮不红。温度稍高一二摄氏度,蚕蛹会鼓胀破裂。经多番尝试,村民发现温度恒定在27摄氏度至28摄氏度、湿度指数为23%时,噶出来的蚕蛹8成为红皮。

  恒定的温湿度需要科技手段来支撑。迟月等年轻人脑子活络,基于农业农村部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她与村民们一同搭建起“组装式蚕蛹冷藏库”,每个仓库可容纳50吨蚕蛹。通过风冷冷凝器、数显温度计等专业智能设备对蚕蛹加温,对其越冬环境进行智能温湿调控,再由“蚕蛹温控师”定时检查。杨羽惠表示,通过“加温茧”过程,不但可获得售价更高的红皮蚕蛹,还可杀菌、淘汰病蚕。加温还能使蚕蛹表壳变硬,使其更适应长途运输,为日后通过美团优选销往省外打下基础。

  12月份,娇贵的蚕蛹开始“越冬”。杨羽惠每日定时查看库内温湿度并记录。当室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蚕蛹会冻死;室温高于5摄氏度,蚕蛹又会开始孵化成蛾。杨羽惠回忆,前些年,父辈们在冬季时要不眠不休地守着蚕蛹仓库。温度低了要烧炉子加温,温度高了要开窗通风,或者给蚕蛹喷点水降温。现在有了“组装式蚕蛹冷藏库”和“蚕蛹温控师”保驾护航,小蚕蛹得以平安度过辽北零下20摄氏度的严冬。

  蚕蛹在登上消费者餐桌前,还要经历质检、分装等环节。90后宁远屯姑娘杨柳是一名“蚕蛹质检员”。蚕蛹被送入美团优选仓库前,她会逐盒拿起蚕蛹,检查蚕蛹气室是否为白色,白色气室则代表蚕蛹鲜活。此外,美团优选平台上200克的小包装蚕蛹售卖更好。宁远屯村民也通过做“蚕蛹分装师”,将成筐的蚕蛹分装并称重,实现月入数千元。

  宴席中的美味“硬菜”,成就蚕农致富梦想

  柞蚕行业衍生出更多本地就业机会。辽宁蚕业科学院研究员李树英介绍,“辽宁柞蚕茧产量约为每年5万吨,占全国产量60%。柞蚕已成辽宁农业特色产业,全省有近700多万亩柞林,解决近20万人就业。”更多像迟月一样的年轻人返回乡村,带动本地特色产业革新,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美团优选,一斤蚕蛹能卖到30元,一个蚕蛹季能卖出去150多吨蚕蛹。稳定、可靠的产销链路带给宁远屯村民很大安全感。当前,迟月所带动销售的蚕蛹中,80%以上都通过美团优选售出,年销售额达900多万元。

  迟月发现,每逢周五、周六蚕蛹线上销量高涨,这是因为东北人周末喜欢家庭聚餐的缘故。基于美团优选“明日达超市”的便捷属性和稳定供应,消费者周五下单,周六取货。蚕蛹变为东北人团圆宴席中的一道美味“硬菜”,也成就了西丰县蚕农们的致富梦。(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年轻人元旦热衷“南北互跨” 北京游客最爱到三亚越冬

      北上滑雪、南下泡汤,热门餐厅外再次排起长队,景区的新春灯彩点亮城市夜色,KTV、轰趴馆再度迎来预订高峰……2022年末,社会流动带来的消费暖意正在逐渐释放。截至12月26日,大众点评网友主动搜索“跨年”等关键词的搜索量较上周增长171%,其中,北京、成都、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地消费者对元旦跨年的关注度位居全国前列,...

    时间:12-27
  • 四川攀西野生菌首次自营出口助农增收

      中新网成都12月26日电 (记者 张浪)成都海关26日消息:一批来自四川攀西地区的200公斤鲜松露日前在广州白云机场搭乘国际航班飞往克罗地亚,这是攀西野生菌首次实现自营出口。而今年1—11月,松露、牛肝菌、羊肚菌等攀西野生菌已成功出口至德国、意大利、克罗地亚、泰国等10个国家及地区,出口货值达131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

    时间:12-26
  • 陕西富平优质柿饼出口韩国 拓宽市场助农增收

      央视网消息:马上快要到冬至了,霜降摘柿子、冬至吃柿饼。陕西富平县是闻名的柿子产区,霜厚质润、香甜软糯的富平柿饼...

    时间:12-17
  • 哈尔滨推广粳稻新品种 助农增收超亿元

      【地方动态】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丽云 通讯员金辉)记者12月2日从哈尔滨市科技局获悉,该局坚守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原则,推进科研与生产、品种与市场有机深度融合,争取中...

    时间:12-14
  • 减去田垄 助农增收 山东省肥城市探索实施“减垄增地”模式

      山东省肥城市探索实施“减垄增地”模式  减去田垄 助农增收  本报记者 徐锦庚 李 蕊  2021年,山东省肥城市探索实施“减垄增地”模式,择优...

    时间:12-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