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AI生成技术撼动艺术界 “魔法头像”让人欢喜让人忧

2022-12-26 02:53:56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创新世界潮】

  2022年似乎是人工智能(AI)突破性的一年,许多创新的AI产品投入市场。其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是照片编辑应用程序Lensa,它能让用户创建类似动漫的数字肖像,该功能被称为“魔法头像”。近一段时间以来,Lensa凭借这些受欢迎的头像已跻身全球应用程序商店榜首,不仅如此,它在艺术界同样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是什么让Lensa脱颖而出

  这款于2018年发布的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系列照片润色功能,例如,可通过使用滤镜和消除“瑕疵”来使自拍看起来更漂亮。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更新了“魔法头像”新功能。

  用户通过手机上传10—20张脸部照片并支付一定费用,就能“委托”Lensa制作多达200张风格各异的AI肖像。

  美国创业公司Stability AI今年8月开源了一个名为“稳定扩散”(Stable Diffusion)的AI模型,它可根据用户给定的文本生成对应的图像。根据美国在线科技杂志《How-to-Geek》的一份报告,它能让人们模仿不同的艺术风格,包括漫画、科幻、波普艺术和传统肖像画。而Lensa的这些肖像正是使用“稳定扩散”生成的。

  澳大利亚《对话》杂志刊文称,如果“稳定扩散”是一个文本到图像的系统,那么Lensa似乎很不同,因为它接受的是图像,而非文字。这是因为Lensa最大的创新之一是简化了文本倒置的过程。

  Lensa采用用户提供的照片,并将其注入“稳定扩散”的现有知识库,教系统如何“捕捉”用户的特征,以对其进行风格化处理。

  使用者担忧隐私泄露

  虽然“魔法头像”是一个有趣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功能,但它引发了人们对个人隐私和肖像权的担忧。人们担心该程序可能会在未经自己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将自拍作为AI模型的输入来创建个人的面部肖像。

  此外,一些人质疑这款应用的价格,它要求最低支付6美元,或每年支付53.99美元才能使用个人照片创建AI图像。还有人担心,用户实际上是在花钱训练面部识别AI,并放弃了私人数据。

  此外,该应用程序的创建者普里斯玛实验室此前曾因意外生成裸露的色情图片而陷入舆论旋涡,尽管该应用程序的政策是“禁止裸体”和“仅限成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只有在AI被故意引导创建此类内容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种行为,这违反了应用程序的使用条款。然而,正如美国科技类博客TechCrunch的报告中所述,一些人表达了对该应用程序被滥用的可能性以及它可能对用户的自我形象和身体形象产生影响的担忧。

  除了存在非主动意愿生成色情内容的风险外,还有人担心AI可能被用来制造政治错误信息和扰乱教育。总体而言,Lensa AI应用提醒人们,AI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如果监管不当,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艺术家担心版权问题

  Lensa AI应用程序及其“魔法头像”功能的流行,还引发了艺术家们的担忧,他们担心AI图像生成器的大范围使用会让他们丢掉饭碗。

  根据美国媒体Futurism的报告,这种机器学习模型是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训练的,个人或艺术家无法选择退出数据集。

  然而,《对话》杂志文章表示,Lensa生成的图像借用了其他艺术家作品的创意,但不包含他们作品的任何实际片段。澳大利亚艺术法律中心明确指出,虽然单个艺术品受版权保护,但其背后的风格元素和理念却难以纳入保护范围。

  西班牙漫画家兼插画家迪亚兹表示,AI只是将现有的东西进行非常空洞的混合。“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背后没有任何意识。我真的希望人们能够理解我们(艺术家)在创作某些东西时所做的事情……希望人们会期待人类艺术。”

  迪亚兹说:“我不反对人工智能,如果它是我们可以使用的工具,并且人们学会重视我们在工作中投入的东西,我认为它会很好。”

  艺术的未来何去何从

  《对话》杂志文章认为,虽然AI艺术模型在过去5年里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它仍需要面对很多挑战。虽然它们作品中的文字是可识别的,但往往是无意识的。

  还有一个明显的制约因素,那就是这些模式只能产生数字艺术。AI不能像人类那样用油彩或粉笔工作。就像黑胶唱片卷土重来一样,技术最初可能会创造出一种新的形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总是会回到最高质量的原始形式。

  最终,正如之前研究发现的那样,目前形式的AI模型更有可能成为艺术家的新工具,而不是创造性人类作品的数字替代品。例如,以AI生成的一系列图像作为起点,然后由人类艺术家进行选择和改进。这结合了AI艺术模型的优势(快速迭代和创建图像)和人类艺术家的优势(对艺术品的愿景,并克服了AI模型的问题)。这在需要特定输出的委托艺术的情况下尤为如此。

  此外,还需要思考的是,选择不使用AI的艺术家可能无法跟上受AI加持的艺术家的脚步,而被时代抛弃。(科技日报 实习记者 张佳欣)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AI生成技术撼动艺术界 “魔法头像”让人欢喜让人忧

      【科技创新世界潮】  2022年似乎是人工智能(AI)突破性的一年,许多创新的AI产品投入市场。其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是照片编辑应用程序Lensa,它能让用户创建类似动漫的数字肖像,该功能被称为“魔法头像”。近一段时间以来,Lensa凭借这些受欢迎的头像已跻身全球应用程序...

    时间:12-26
  • AI算法非侵入性筛查试管婴儿胚胎 准确率约七成

      AI算法非侵入性筛查试管婴儿胚胎  准确率约七成 有助减少活检数量、降低成本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最新一期《柳叶刀·数字健康》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新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AI)算法,可避免活检的缺点,非侵入性地确定体外受精胚胎的染色体数量是否正常,准确率约为70%。  染...

    时间:12-26
  • AI绘画引发公众关注 是革新还是“狠活”?

    AI绘画引发公众关注 是革新还是“狠活”?...

    时间:12-24
  • AI绘画:革新还是“狠活”?

      中新网银川12月24日电 (记者 杨迪)输入一组关键词或照片,不出半分钟,就能获得一组由AI创作的画作……最近,一种名为“AI绘画”的技术引发公众关注。  AI绘画即人工智能绘画,是指AI利用大数据收集、学习海量的图片、画作,并形成相应的绘画模式,根据用户的描述,从而自动生成画面。AI绘画目前主要有“文...

    时间:12-24
  • AI绘画:革新还是“狠活”?

      中新网银川12月24日电 (记者 杨迪)输入一组关键词或照片,不出半分钟,就能获得一组由AI创作的画作……最近,一种名为“AI绘画”的技术引发公众关注。  AI绘画即人工智能绘画,是指AI利用大数据收集、学习海量的图片、画作,并形成相应的绘画模式,根据用户的描述,从而自动生成画面。AI绘画目前主要有“文...

    时间:12-24
  • 【科学的温度】AI换脸火爆的背后:如何防止人工智能技术被“恶用”?

      中新网12月22日电 (记者 李金磊)数字化3.0时代,人类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人工智能。如何防止人工智能技术被“恶用”?越来越多的虚拟人是否会取代部分真人职业?如何克服算法歧视,让人工智能实现可知、可信、可控、可用?  围绕上述热点问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梁正接受了中新网专访,...

    时间:12-22
  • 【科学的温度】聂再清:AI时代,把更多决策权还给个人数据主权方

      中新网12月21日电 (记者 孟湘君)扫地机器人、升降桌携带摄像头,家中被“偷拍”防不胜防?手机、电脑APP,日复一日“偷听”你说话?动不动就收到房产中介、早教、健身机构的“骚扰信息”?个人就医健康数据接入互联网,究竟谁有权查看?  Web3.0时代正在到来,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广泛,个人隐私数据和信息泄漏问题随之而来。隐私被泄漏,...

    时间:12-21
  • 报告:AI十大基础技术领域的中国专利数量稳步增长

      中新网12月20日电 题:报告:AI十大基础技术领域的中国专利数量稳步增长  中新财经记者 刘育英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近...

    时间:12-20
  • AI能否成为经济增长的非常“动力”?

      救援机器人、多功能书法机械臂、沉浸式时空导游体验馆……上个月,1200多件人工智能产品集中“亮相”合肥奥体中心体育场3万平方米的声博会展。这让很多前来一睹为快的观...

    时间:12-20
  • 中国首家“AI+海洋科创中心”在上海挂牌启动

      中新网上海12月16日电 (殷立勤 何宝新)12月16日,中国首家集人工智能与船海产业跨界融合的“AI+海洋科创中心”在中国船舶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挂牌启动,开启打造“五个...

    时间:12-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