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2022·世界之问丨应对气候变化路在何方?

2022-12-24 09:5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世界之问)应对气候变化路在何方?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应对气候变化路在何方?

  中新社记者 薄雯雯

  海平面急速上升几乎漫过自由女神像,滔天巨浪呼啸着涌入纽约街道,行人与车辆霎时间被裹挟吞没。

  2004年美国灾难大片《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中的场景至今看来仍令人倒吸一口凉气。近年来,气候变化引发的高温、干旱、暴雨、洪涝、飓风等自然灾害无时无刻不在向人类发出警告——噩梦般的电影特效或许将在“明天之后”成为残酷现实。

  气候灾难:人类“下一个危机”?

  2022年,极端气候事件在全球愈发频繁与猛烈。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等欧洲多国遭遇历史性高温与热浪,2万多人因此丧生;巴基斯坦遭受多轮暴雨与洪涝灾害,超过30万人流离失所;肯尼亚、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正面临十年来最严重旱灾,预计约1500万人受到严重影响......

  必须承认,地球正在由于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变暖。相比于前工业化时期,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约1.1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今年5月通报称,未来五年全球年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摄氏度的可能性为50%,这表明《巴黎协定》“争取1.5摄氏度”的全球温控目标可能在2026年前后就会被打破。

  全球持续变暖,不仅意味着旱灾与洪灾增多、山火更加肆虐、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加速等生态环境问题,更带来了粮食危机、“气候难民”激增、人类健康状况恶化等经济与社会问题。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警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后,“气候灾难将成为人类面临的下一个危机”。

  艰难之路:气候治理任重道远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长期愿景与短期目标、全球气候治理机制与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气候行动紧迫性与经济技术现实之间三重主要矛盾。多重挑战叠加之下,应对气候变化注定是漫长且坎坷的艰难之路。

  其一,达成减排目标难。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设立了碳中和目标,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时难免受到短期内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2022年乌克兰危机以来,石油、天然气等大宗能源商品价格暴涨,欧洲地区能源供应十分紧张,许多国家不得不转向煤炭以弥补能源缺口,这无疑延缓了各国“减煤”行动的步伐。

  其二,落实国际合作难。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各国对减排责任与资金支出等方面的分歧不断增大,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复杂化、政治化,国际合作进程屡屡受挫。比如,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问题上态度消极,之前承诺的每年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仍未兑现,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行动造成了阻碍。

  其三,加速能源转型难。从历史来看,人类从依赖一种能源转向依赖另一种能源的过程往往需要持续几十年:1840年至1900年,煤在世界能源供应中的占比从5%上升到近50%;1930年至1990年,天然气占比从不足5%上升到20%。可再生能源代替煤炭同样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此外,目前减排、零碳、负碳技术还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程度。

  “共同落实”:气候行动刻不容缓

  西方有句谚语:“每朵乌云都镶着银边。”所幸,人类已意识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挑战,若我们的行动足够迅速,仍能够抓住窗口期,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避免气候灾难的到来。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南北合作。如果富裕国家只想着降低自己的排放量,而不是致力于让每个人都切实用上清洁技术,那么零排放的目标将永远不会实现。如比尔·盖茨所言,“除非印度的排放量停止增长,否则得克萨斯州的气温不会停止上升”。

  需要让科学来指导前进的方向。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的后果,电影《后天》中片尾总统的忏悔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应认真对待来自大自然与科学家的预警,充分利用工程学、物理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需要规划通往低碳未来的“公正转型”。应意识到能源转型对一些依赖当前能源体系的人来说影响巨大,许多人的生计直接或间接依赖相关产业,因此需要为转型过程中最脆弱群体和地区提供支撑。

  需要政策、技术和市场“三管齐下”。激励创新,加大关键领域的研发投资力度,同时利用专门制定的政策,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并寻找为技术公司提供支持的投资者和金融市场

  “共同落实”是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的口号。万句承诺不如实际行动,正如英国知名纪录片制片人戴维·阿滕伯勒今年在接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终身成就奖时所言:“我们深知眼前的问题都有哪些,我们也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所缺乏的只是统一的行动。”(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全球首架C919将于12月26日开启100小时验证飞行之旅

      全球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即将于2022年12月26日开启100小时验证飞行之旅。  2022年12月9日,中国东方航空作为C919的全球首发用户,正式接收编号为B-919A的全球首架飞机。调机航班号为MU919的上海浦东—虹桥两场间“首秀”飞行,标志着大飞机事业发展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正式迈出民航商业运营的关键“...

    时间:12-24
  • “自来水阳了”?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辟谣

      中新网12月24日电 据北京市水务局官方微博消息,今日,某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不实信息“我家的自来水怎么阳了?”,引发大量网友阅读转发。北京市自来水集团郑重辟谣,“自来水阳了”系不实信息,请大家不要相信。  实际上,自来水、可乐、橙汁等其他液体与人体样本完全不同,将其倒入测试液中,会破坏抗原提...

    时间:12-24
  • 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男子足球乙A(U15)组决赛假球事件问责情况通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2022年8月7日下午,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男子足球乙A(U15)组决赛发生假球事件。经广东省委批准,省纪委监委成立调查组,查明事实真相,对事件中存在的履职不力、失职失责问题深入开展调查,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精准,对16名党员领导干部严肃...

    时间:12-24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津去世 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存53位

      中新网12月24日电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微博消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津于2022年12月24日去世,享年91岁。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的南京大屠杀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存53位。图片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微博。...

    时间:12-24
  • 东西问·人物丨柳鸣九:推石上山的“小小西西弗斯”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柳鸣九:推石上山的“小小西西弗斯”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倪伟  凡是造访过柳鸣九家中的人,都会留下两个难以磨灭的印象。一个是小,他住了几十年的房子,仅有三十多平方米;另一个是那两只靠墙的黄色书柜里,满满装着的几乎全是他或写或编或译的书。  2022年12月15日凌晨...

    时间:12-24
  • 俄罗斯克麦罗沃养老院火灾死亡人数升至22人

      中新网12月24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当地时间24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南部城市克麦罗沃私人养老院火灾死亡人数已升至22人。  塔斯社援引俄联邦调查委员会消息称,在对火灾现场进行搜索时又发现了两具遇难者遗体,目前事故遇难者人数已达22人,另有6人受伤,其中2人伤情严重,已被送医治疗。  据此前报道,12月2...

    时间:12-24
  • 泰国“素可泰”号军舰沉没事故遇难者人数升至13人

      据泰国皇家海军当地时间24日下午发布的消息,海军当天又发现“素可泰”号军舰沉没事故中的6具遇难者遗体,遇难者人数升至13人,其中7人还需进行身份确认。截至目前仍有16人失联,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当地时间18日深夜,“素可泰”号军舰在泰国巴蜀府海域沉没,事发时舰上共105人,现有76人获救上岸。(总台...

    时间:12-24
  • 中央财办副主任:我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时刻

    财联社12月24日电,中央财办副主任尹艳林24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上表示,明年中国发展有利因素增多,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他提到,随着奥密克戎病毒特性变化,疫情防控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党中央审时度势,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发作出防疫转变的重大决策,为经济恢复创造了重要条件。疫情是...

    时间:12-24
  • 全球首架C919于26日开启100小时验证飞行之旅

    新京报讯 12月24日,中国东方航空发布消息,东航全球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即将于2022年12月26日开启100小时验证飞行之旅。...

    时间:12-24
  • 警惕老人沉默性缺氧!家有老人面对新冠要知道的事

    新冠病毒感染不分年龄,老年人感染后更有可能发生重症,需要重点保护。老年人加强个人防护,都有哪些要点?居家治疗时,健康监测都包括哪些?什么是沉默性缺氧?基础病管理、用药又有什么注意事项?一图了解↓↓↓...

    时间:12-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