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每天两杯冰咖啡 咖啡成瘾这件事你怎么看?

2023-06-28 14:46:03

来源:重庆晚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喝咖啡这件事,成了大家默认的工作生活“标配”。

  从从前的细细品,到如今将咖啡当饮料喝,这其中发生了什么?近日,重庆晚报记者询问了部分咖啡爱好者,大家都说,咖啡成瘾的背后,是有原因的。

  工位上有杯咖啡才安心

  王瑞如在渝中区从事品牌公关工作,26岁的她,几乎每天都疲惫于各类关系维护和危机公关的处理,尤其最让她苦恼的,是不定时制作各类技术含量较高的PPT汇报方案。了解她的同事都知道,王瑞如对冰咖啡有执念,无论天气如何,每天不低于两杯冰咖啡。

  “没有咖啡的日子,我肯定是过不去的。”王瑞如形容,最近3年,各行业都在狠抓品牌影响力,有的查漏补缺,有的走向专业化,有的重新对品牌作全方位梳理,以至于从事品牌营销相关工作的同行,都跟她一样,突然感觉到压力剧增。

  “为拿到每个月的绩效工资,完成各项KPI指标,真是累得喘不过气。”王瑞如说,但凡有杯咖啡放在办公桌上,她浮躁的心都会稍微安定一些。

  边码字边喝拿铁最减压

  “来杯热拿铁!”35岁的韩女士是重庆一名媒体人,长期在外奔波采访,但凡遇到咖啡馆,她没准就会去买上一杯。

  2018年以前,韩女士只喝奶茶,但随着体重“控不住”了,她开始尝试喝咖啡。从起初咖啡“七分糖”到“三分糖”再到现在的“无糖”,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

  韩女士说,最初爱上喝咖啡,无非是它对控制身材很友好。但现在爱喝咖啡的理由有所不同,毕竟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内耗较大,总需要一个寄托品。在她看来,咖啡能承载这份寄托。

  “同样的,在家也好,在公司也好,大多数时候,我都会点一份咖啡外卖,收到后就开始动笔,边喝边写,似乎文字创作的‘痛苦’都会减少好几分。”韩女士说,每当一杯咖啡见底,就意味着稿件顺利完成,这种工作状态,是最舒服的。

  考研路上的那杯冰美式

  谈起喝咖啡的爱好,赵茂提起了自己的考研经历。

  赵茂曾是西南政法大学的一名法学生,第一次考研失败后,并没有着急找工作,而是坚定选择了二次考研。备考期间,她重新购买了相关题册,每天早上7点,都会准时出现在江北区观音桥的一家自习室里。跟她一样努力备考的,还有她手里的那杯冰美式。

  “我承认一战备考的时候有些偷懒,比如学累了就趴在桌上睡觉,特别是每到下午1点的时候,眼皮子就在‘打架’。”赵茂认为,吃一堑长一智,为了二次考研能如愿以偿,她每天平均要自学10个小时以上。若是没有这杯冰美式,她可真的有些撑不住。

  “想起那段经历就头疼,每天温习至少7本法学书籍。”赵茂说,回想起来,不知是咖啡真的提神醒脑还是心理作用,总之喝上一口,浑身就充满能量。

  就这样,那杯冰美式陪伴她度过了考研生涯。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她如愿考上了重庆大学。“说来也奇怪,现在每天一杯冰美式的习惯,还真戒不掉了!”赵茂说。

  谈业务喝咖啡成功率高

  重庆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咖啡的流行,咖啡的功能似乎不仅仅局限于提神醒脑,它的社交属性逐渐凸显起来。

  在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工作的陈女士说,由于岗位特殊,白班、夜班大家轮着来,把咖啡当水喝,似乎成为了日常。但工作之余,她更喜欢约闺蜜去人气咖啡店聊天,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拍照打卡。

  “把自己美美的照片上传到网络社交平台,与大家分享探店经历。线上、线下社交两不误,以咖啡会友,何乐而不为呢?”陈女士说。

  刘雨欣在重庆一家制造型企业工作,作为一名营销人员,她观察到一个现象,大家对咖啡馆情有独钟,几乎隔三差五就会约客户在咖啡馆沟通业务。

  “或许因为那里氛围较为轻松,所以双方聊起来比较愉快,业务谈成的几率也相对高一些。”刘雨欣说。

  专家说法

  “咖啡成瘾”是无意识形成的情绪调节模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钱丰:

  所有形成依赖的东西,都投射了一定的情感依恋。“咖啡成瘾”是生活中一个习惯性的行为模式,有一定功能性,比如有人感觉压力大时喝咖啡,来缓解焦虑和压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心锚效应(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属于条件反射里面一种形式),因此有人看到办公桌上有一杯冰美式就条件反射似的没那么烦躁,这和有的人闻到特定的香味儿就会感觉很放松是一个道理。

  “咖啡成瘾”从心理学上分析,是一个人在无意识形成的情绪调节和缓解情绪的固定行为模式。如果喝咖啡对身体和生活没有影响,可以继续。但是,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情绪压力,如果长期只依托于某一种物质来缓解情绪,可能会形成物质依赖,因此建议多发展其他的方式来调解情绪。

  喝咖啡要适量 不然对胃肠有损伤

  国家高级营养师、原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临床营养科主任刘莉:

  咖啡含有咖啡因,咖啡“提神”的功效也深受欢迎,但喝咖啡也要适量,建议一天250~300毫升即可。咖啡喝多了可能对胃肠有一定损伤,还会影响食欲。另外,咖啡最好不要在晚上喝,越喝越兴奋,这就助长了熬夜,长此以往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此外,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老年人、孕妇、胃病患者、维生素B1缺乏者、癌症患者等也不宜喝咖啡。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记者 张春莲 柏雨欣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武汉一高校15名学生结成考研联盟携手“上岸”

      中新网武汉5月10日电 (郑婷 程文杰 马芙蓉)记者10日从武汉纺织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四个寝室结成考研联盟,15名学生全部“上岸”,分别被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福州大学、西北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录取。  四间寝室学生均就读于应用化学专业。其中,两间为相邻女生寝室,两间为相邻男生寝室。考研...

    时间:05-10
  • 比亚迪海鸥上市 305km/405km两种续航 十二项全系标配售价7.38-8.98万元

      4月26日,“新一代主流代步车”比亚迪海鸥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7.38万元-8.98万元。海鸥是比亚迪新一代技术向广域市场的全新车型,拥有305km和405km两种续航里程(CLTC综合工况)。充满诚意的4安全气囊、ESP、快充等十二项全系标配,让海鸥以高能属性超越了用户对车辆单一价值的期待,不仅补强了海洋网的产品矩阵,更成为比亚迪冲击全...

    时间:04-26
  • 揭开“家族办公室”神秘面纱:超级富豪标配 万亿“新钱”反哺创新

      “家族办公室(以下简称家办)可以说是全球超级富豪的标配。全球亿万富豪中的9万亿美元资产,近一半由家办管理,即家办管理着超4.5万亿美元资产。”亚洲家族办公室协会主席罗孟君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家办可简单理解为,专为超级富豪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和家族服务的“大管家”。  长时间以来,这个位于金融产业链最顶端的机...

    时间:04-26
  • 2024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近两成考生选择“逆向考研”

      中新网北京4月17日电 《2024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16日在京发布。白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考研人数连创新高,2023年报名人数已达到474万。“考研热”背后,研究生报名人数的持续走高与招生规模的扩大呈正相关。  白皮书梳理了800余个招生单位的近年招生数据,旨在为考生提供客观的数...

    时间:04-17
  • 考研初试成绩出炉 专业学位硕士报考缘何“热度攀升”

    原标题:考研初试成绩出炉 专业学位硕士报考缘何“热度攀升”“我来自一所普通二本,专业是生物科学师范类,想报考生物方面的研究生,是报学硕还是专硕呢?报‘双非’一本还是冲‘211’呢?”在微博“考研超话”求助栏目,一位来自江西的准考生表达了自己的纠结。日前,各省相继公布了2023年度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报专硕(专...

    时间:03-21
  • 让优质午休成为中小学生标配

    原标题:【光明时评】让优质午休成为中小学生标配今年全国两会上,两位全国人大代表不约而同提出建议,希望在全国中小学推行“趴睡”变“躺睡”,充分保证中小学生实现优质午休。两位代表的“躺睡”建议,得到了一众家长和网友的赞同和热议。一直以来,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和睡眠质量备受重视。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

    时间:03-21
  • 考研不是目的 上生活的岸才是

    原标题:考研不是目的 上生活的岸才是  2月21日以来,上海、天津、江苏等地陆续公布考研成绩,悬在考生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每一届考生都不容易。在2023考研中,居家备考、异地借考是常态,甚至有人“发着烧”走进考场,给潜心苦读的自己一个交代。有人说,考研很可能是一生中最后一段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的经历。无论...

    时间:03-17
  • 设置首席合规官能否成为更多企业“标配”

      海凝  近年来,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持续强化企业合规已成为一项新趋势,我国中央企业的合规管理也在探索中不断强化。作为央企合规管理工作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已有68家中央企业集团和631家重要子企业设置了首席合规官,全系统合规管理人员超过2.8万人。  企业经营合规与否,既关系到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和稳健发展,也关系到市场秩序...

    时间:03-16
  • “无糖饮料”真不含糖吗?看看41款饮料配料表给出的答案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日益风行,市面上的“无糖”概念产品层出不穷,尤其到了夏季,“无糖”“0糖”“0蔗糖”“减糖”“低糖”近几年也成为越来越多饮品的宣传点。这些产品,名副其实吗?  41款饮品到底有都有哪些“糖”?  澎湃新闻记者通过线下商超和电商平台梳理了41款涉及“无糖”“低糖”概念的饮品,包括市面上常见的碳酸饮料、...

    时间:03-15
  • 考研“高考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前不久提出的警惕考研“高考化”趋势的建议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考研人数连创新高,2023年已达到474万。即便竞争压力如此巨大,“考研大军”阵容依旧庞大,考研已有“高考化”趋势,长此以往,会给家庭、就业乃至研究生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问题1 考研何...

    时间:03-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