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甲流进入高发期,症状与新冠有何不同

2023-03-02 04:35:28

来源:科技日报

  甲流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也会有一些较轻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尽管其与新冠病毒感染在上呼吸道方面的症状相似。但是,新冠病毒感染还可能带来味觉、嗅觉的异常,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呕吐、腹泻与结膜炎的症状,这些症状在甲流患者中相对少见。

  近日,甲流进入高发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发热门诊接诊量增多的情况。

  甲流指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冬春季。

  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我们能从症状上区分甲流与新冠病毒感染吗?甲流与新冠病毒感染会叠加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宝增。

  甲流发生合并感染概率较低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4大家族。甲流较为常见,每年会呈季节性流行。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2023年第7周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近期甲流的来势比较凶猛。

  “甲流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也会有一些较轻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王宝增说。

  王宝增告诉记者,尽管甲流与新冠病毒感染在上呼吸道方面的症状相似。“但是,新冠病毒感染还可能带来味觉、嗅觉的异常,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呕吐、腹泻与结膜炎的症状,这些症状在甲流患者中相对少见。”王宝增说,“特别是对味觉和嗅觉的影响,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特点。”

  “从临床来看,非重症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发生肺炎的情况比甲流患者多一些,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出现肺部疾病等重症的案例比感染新冠病毒的少。”王宝增说。

  “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都对新冠病毒有了免疫力,同时感染新冠病毒与甲型流感病毒的概率很低,即使出现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情况,也不一定就会成为危重症。是否成为危重症与个人的体质有关,对于非高危人群,即使同时感染两种病毒,自身较强的抵抗力也会降低发生危重症的风险。”王宝增说,“但建议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群体,还要继续做好防护。”

  王宝增告诉记者,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所产生的抗体有效期一般为半年。“近3年来,很多人没有接种流感疫苗,也因为较好的个人防护没有得过流感,所以流感的抗体水平偏低。近期人群聚集的情况增多,所以出现了较多关于感染的报道。”王宝增说。

  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甲流

  王宝增表示,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流感疫苗。“推荐在甲流流行期开始之前进行接种,一般是10月。当然在流行期也可以去接种疫苗。”他表示。

  除了注射流感疫苗外,预防甲流与预防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基本相同。

  “可以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区域,如果去就戴好口罩,不揉眼鼻;在公共场所,如果需要咳嗽和打喷嚏,尽量用手臂、纸巾遮住口鼻。回家后换下外衣,家里定时开窗通风。居家消毒可以选择酒精和含氯消毒液。”王宝增说,“如果家中没有甲流患者,没有必要在家中进行大范围的消毒。”

  如果感染了甲型流感病毒,也不必恐慌。“对于体质较好的群体而言,可以对症治疗,部分群体不经治疗也可自行痊愈。”王宝增说,“但对于高危人群,例如婴幼儿、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还是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减少危重症的发生。”

  “如果患者出现持续高烧、呼吸困难、严重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王宝增强调。

  王宝增告诉记者,在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一定要注意休息,建议3—4周后逐渐恢复运动。(科技日报 实习记者 苏菁菁)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救治12岁巨大乳房肿瘤患者

      中新网深圳3月1日电(记者 朱族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日发布消息称,近日,该院甲乳外科成功治愈一名患有巨大乳房肿瘤的12岁女性贝贝(化名)。  据悉,去年9月,贝贝的妈妈张女士无意间发现女儿左乳房长出了一个约“红枣”大小的硬块,除了能用手摸到之外无其他不适,由于贝贝...

    时间:03-01
  • 新版医保目录实施 强效降压药可及性提升 、患者负担减轻

      中新网上海3月1日电 (记者 陈静)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王继光教授率先开出了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实施后,美阿沙坦钾片(易达比®)的处方。进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其降价幅度近70%,进一步减轻了患者负担,提高了降压药的可及性。  美阿沙坦钾片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

    时间:03-01
  • 创新药物可及性提升 助力ALK阳性肺癌患者长期获益

      中新网广州3月1日电(记者 蔡敏婕)3月1日起,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在各地陆续执行,创新药物将通过在更多医院落地,惠及全国患者。  肺癌,被称为“癌症头号杀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所有的肺癌分型中,ALK阳性非小细胞(NSCLC)患者平均年龄在52岁,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时期。每年新发病例数接...

    时间:03-01
  • “黑科技”加持 患者有望摘掉癫痫“紧箍咒”

      中新网福州3月1日电(叶秋云 苏萍)“较以前的神经调控办法,这种神经调控治疗方法更智能、更有效,针对性更强,效果也越好。”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宋施委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由宋施委操刀的华南地区首例基于脑机接口的反应性神经刺激系统难治性癫痫手术,近日在福建医科大...

    时间:03-01
  • 中方再回应美翻炒新冠病毒“实验室泄漏论”:停止搞政治溯源、情报溯源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李京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1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称,新冠疫情是实验室泄漏导致的,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薛伟 摄  毛宁: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我想强调两点:  第一,中国始终支持和参与全球新冠病毒科学溯源,病毒溯源是...

    时间:03-01
  • 更多2型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患者将受益于新版医保目录实施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简称“新版医保药品目录”)3月1日在全国正式实施。拜耳公司用于治疗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的可申达®(非奈利酮片)纳入其中,价格从原来的每盒400多元大幅下降近80%。非奈利酮纳入新版医保目录,让临床医...

    时间:03-01
  • 中国红基会等举行国际罕见病日患者关爱活动 吁更多社会力量关注患儿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侯力新 张素)今年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主题为“点亮你的生命色彩”。记者采访获悉,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为爱呐罕·让爱不凡”罕见病患者关爱系列活动在全国多地举行。  来自广东、浙江、安徽、江苏等地的13个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家庭,受邀在上海参加座谈...

    时间:02-28
  • 西安多学科联合义诊为罕见病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中新网西安2月28日电 (杨英琦)“罕见病具有病因复杂、诊断困难、治疗有限等特点。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及罕见病牵头单位,我们希望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引起社会和业内对罕见病患者群体的关爱和重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西安交大一附院)副院长刘...

    时间:02-28
  • 新华时评:为罕见病患者增添生命色彩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题:为罕见病患者增添生命色彩  新华社记者李恒  “瓷娃娃”“蝴蝶宝贝”“黏宝宝”……这些罕见病别名背后,是患者经历的常人无法想象的痛。  今年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了解罕见病,关爱罕见病患者,才能为更多罕见病患者增添生命色彩。  罕见病是诊疗难度极大...

    时间:02-28
  • 国际罕见病日:多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目录 为患者减负

      我国每年新增罕见病患者超过20万  今天(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罕见病,顾名思义,指的是患病人群数量非常有限的疾病。全球已知的罕见病有7000多种,我国每年新增罕见病患者超过20万。  《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定义,即“新生儿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人数小于...

    时间:02-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