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关于“零添加”、草莓农残……2022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发布

2023-01-08 14:24: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8日电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微信公众号6日消息,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共同发布了“2022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

  流言1:保质期长的牛奶是因为加了防腐剂?

  科学真相:保质期长短取决于牛奶的灭菌方式和包装工艺等,一般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方式的牛奶保质期可达至少6个月,与防腐剂无关。

  流言2:乳糖不耐受的人不能喝牛奶?

  科学真相:乳糖不耐受是人体乳糖酶缺乏或分泌不足引起的,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饮用酸奶、添加乳糖酶的无乳糖或低乳糖牛奶,也可尝试少量多次饮用牛奶(<50ml/次)的方式,逐渐增强肠道对乳糖的耐受性。

  流言3:果汁可以完全替代水果?

  科学真相:水果通过榨汁后食用的方式已被大众广泛接受,但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家庭榨汁,营养物质或多或少都有损失。因此,果汁并不能完全替代水果。

  流言4:空气炸锅烹调食物不健康,还可能产生致癌物?

  科学真相:空气炸锅的加热原理类似于烤箱,只是比烤箱内空气流动更快,食物熟化时间更短而已。因此利用空气炸锅,并不会比其他加工方式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

  流言5:草莓能检出多种农药残留,是最“脏”的水果?

  科学真相:检出农药残留并非不安全。我国对各种农药最大残留量均制定了限量标准,只要在标准允许范围内都是安全的。

  流言6:苏打水能调整身体酸碱平衡?

  科学真相:健康人体的内环境,能自动保持在合适的pH值范围,为体内的生理活动提供稳定的环境。靠饮食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流言7:乳饮料和纯牛奶一样营养?

  科学真相:乳饮料和纯牛奶的生产工艺、原辅料等均不同,营养也有所差异。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乳饮料,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纯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应≥2.9g/100g,而乳饮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仅需≥1.0g/100g。

  流言8:“零添加”食品更安全?

  科学真相:“零添加”与食品的安全性没有必然联系。而有些食品正是因为工艺必要性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其质量和安全性才更有保障

  流言9:豆浆喝多了会诱发乳腺癌?

  科学真相:大豆异黄酮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不会单纯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相反,已有科学研究证据表明,大豆及其制品具有健康益处。(中新财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Paxlovid医保谈判未成功 这些药都还能报销,品种丰富!

      中新网1月9日电(中新财经 张尼 左雨晴)8日,在经历几天的“灵魂砍价”后,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工作正式结束。来自国家医保局的消息显示,此次备受外界关注的新冠治疗药Paxlovid因报价高而未能谈判成功,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谈判成功。  报价太高,Paxlovid医保谈判未成功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管理司负责人介绍,今...

    时间:01-09
  • 聚焦智慧医疗:浙江如何依靠数字化提升重症救治效率?

      中新网杭州1月8日电(张煜欢)凌晨时分,想到病房5床的陈爷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综合监护室主任蔡洪流还是不放心地打开手机,又看了一眼他的指标。就在下午,重症患者陈爷爷插管后的氧饱和度两次触发了报警限值,经过紧急处理才稳住了病情。当看到他的各项指标正常稳定后,蔡洪流才松了一口...

    时间:01-08
  • 报告:2026年中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或达471亿元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记者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获悉,协会发布市场端临期食品经营现状报告并推算,2026年中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约为471亿元。  十八大以来,“反食品浪费”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推进的一项重要的、持续性的工作。随着反食品浪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临期食品的处置和销售引起社会和行业的广泛...

    时间:01-08
  • 上海多家医院开设门诊助力“阳康”民众尽快恢复体力

      中新网上海1月8日电 (记者 陈静)当下,不少民众感染新冠病毒核酸转阴后,仍有咳嗽、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如何恢复体力?记者8日走访了刚开诊的上海医大医院“新冠综合门诊”。  该门诊的中医科主任医师文莉介绍,核酸转阴后恢复期的民众,邪气已祛,但正气尚为不足;或正气渐复,但邪气尚有残留,身体完全康复也需一段时间;对于感染新冠...

    时间:01-08
  • 政策转换与春运叠加是否会加大疫情风险?卫健委回应

      原标题:政策转换与春运叠加是否会加大疫情风险?总台独家专访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  今天(1月8日)开始,我国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目前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总体态势如何?政策转换与春运叠加是否会加大疫情风险?我国的医疗资源准备兜不兜得住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就公众关心的问题,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了国...

    时间:01-08
  • 冰雪“冷资源”为旅游复苏注入“热动力”

      新雪季到来,各地冰雪旅游项目迎来游客高峰期。为吸引游客,吉林长白山景区、冰雪新天地等打造了丰富冰雪旅游产品,推出多项优惠措施,当地文旅部门持续探索“冰雪+”深度游模式。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是防疫“新十条”政策实施后的首个小长假。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国内多地旅游业逐渐回暖。  作为优质冰雪旅游目的地,...

    时间:01-08
  • 跨境旅行开启:亚洲多国“抱团”欢迎中国游客

      原标题:跨境旅行开启:亚洲多国“抱团”欢迎中国游客,广州旅客9万元机票飞洛杉矶  2023年1月8日0时17分,自多伦多始发的南航CZ312航班落地广州白云机场,成为中国三年来首次全面放开入境限制后的首个入境航班,全体航班旅客无需再进行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  6时31分,由奥克兰出发的NZ289航班缓缓抵靠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该航...

    时间:01-08
  • 选购制氧机要注意哪些问题?上海市质标院提示

      中新网1月8日电 据“上海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8日消息,最近,制氧机的抢购热潮引起了社会关注。这种能够承担居家供氧、降低“沉默性缺氧”的医疗器械,到底适合哪些人群?选购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什么是制氧机?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制氧机又称为小型分子筛制氧机、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便携式制氧机等,其基本工作原理是...

    时间:01-08
  • 跨境游全面重启!新马签证环比增长100%,有游客已下单2024年海外酒店

      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下称“乙类乙管” 总体方案),1月8日起,中国正式取消入境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接下来将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自12月27日“乙类乙管” 总体方案发布以来,中国旅客的旅游热情正在加速释放。同时,中国旅...

    时间:01-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