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上市旺季大闸蟹突现“价格腰斩”:零售价1只最低7元

2023-11-14 02:27:16

来源:工人日报

  处于上市旺季的大闸蟹,突然出现“价格腰斩”:“10元档”居多,零售价1只最低只要7元

  大闸蟹价格走低 如何推动产业更好发展

  阅读提示

  尽管大闸蟹价格下跌对消费者来说是好消息,但价格过低会导致养殖者的收入减少,过度的竞争可能导致一些小型养殖场无法继续经营,甚至影响农村地区实现经济转型。

  近段时间来,处于上市旺季的大闸蟹,突然因为“价格腰斩”的话题冲上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多个社交平台热门话题榜,重庆、武汉、广州等多地大闸蟹“价格触及历史低点”。

  “家里老小都喜欢吃,最近常来买几只加个菜。”11月12日,家住重庆黄泥磅的吉女士对记者说,“刚上市的时候,1只动辄三四十元,现在便宜了一半,这两天比上周又跌了六七元。”

  货源充足,应是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记者在重庆市场看到,大闸蟹来自“五湖四海”,除了江苏和湖北两个大产区以外,福建、湖南等产区的也不少,还有大量本地养殖蟹,货架上数十种不同产区大闸蟹同时“打擂台”。

  几家欢乐几家愁

  11月11日上午,记者在重庆颇具规模的三亚湾海鲜市场看到,每家水产店大闸蟹专区都明码标价,“10元档”居多。“现在正是吃蟹的时候,产区会抓住这一个月尽快出货,导致价格下降。”做水产生意的刘宏明说,以母蟹为例,2两重规格的降价差不多一半,零售价最低只要7元一只。

  “确实比前阵子要便宜些,看嘛,我买了几十只。”一位刚刚购买完大闸蟹的顾客笑着对记者说,“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享受一顿螃蟹大餐!”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大闸蟹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河蟹养殖面积800万亩,养殖总产量80.83万吨,2022年全国大闸蟹产量78.22万吨,需求量77.69万吨。

  该报告预测,相比于去年冰冻、高温等不利天气,今年各螃蟹养殖地风调雨顺、气候适宜,大闸蟹迎来了近三年产量峰值,今年的产量应在80万吨以上,产值应在350亿元左右。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现有大闸蟹相关企业8000余家。其中今年1~10月新增注册企业560家,与2022年同比上涨34.3%。

  在我国众多美食中,阳澄湖大闸蟹可谓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国之瑰宝”。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办主任姚水生称,今年阳澄湖大闸蟹总产量预计在1.1万吨,较去年增加1600吨。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加大对螃蟹产业的扶持力度。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措施,使得螃蟹养殖业迅速发展市场竞争力增强。这些因素也导致了螃蟹价格走低。

  “当前食用农产品价格一直没有出现上涨,表现同比明显下滑,大闸蟹价格下滑就不可避免了。”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高级分析师马文峰说,消费能力不足也是今年大闸蟹降价的重要原因。

  “未来市场会稳步复苏,但可能时间会慢一些。”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今年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很大改变,大闸蟹普遍进入价格跳水的周期,但优质大闸蟹的刚需度还是客观存在的。

  “小”螃蟹成就“大”产业

  10月底,中国第五届“名蟹大赛”在江苏举行,山东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继续蝉联“中国十大名蟹”称号。而今,这只跨过了1800公里的大闸蟹,在重庆酉阳桃花源连起了“山与海”的致富路。

  “这只已经有200克左右了,味道肯定巴适!”11月10日,在酉阳黑水镇大闸蟹养殖基地,大涵村党支部书记石磊熟练地拎起一只蜕壳5次的大闸蟹说,作为最早探索“东蟹西引”的小山村,大闸蟹已经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东蟹西引、稻蟹共生”的生态循环农业,如今在酉阳县越来越多的乡镇落地开花,成为东西部协作一张闪亮的名片。今年,酉阳县15个大闸蟹基地预计收获100万只大闸蟹,总收益可达2000万元,直接惠及农户2023户6154人。

  “产业振兴需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我们通过考察论证发现,酉阳桃花源水资源丰富,而且水温适宜,十分适合大闸蟹生长。”东营市河口区委常委、酉阳县政府党组成员(挂职)刘斌说,在“鲁渝合作”中确定了“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农民主体、企业参与”的“东蟹西引”产业帮扶路径。

  据了解,黄河口大闸蟹产业早已不再仅限于养殖到销售单一链条,东营市引进一线技术管理人员,聘请高校国内权威专家为高级顾问,打造“稻乡蟹缘”示范片区实现一地两用,开展“科研、养殖、加工、电商、旅游”为一体的产学研活动,把群众纳入大闸蟹产业发展全链条。去年群众人均收入超过3.6万元,实现了盐碱地变身“金饭碗”、毛螃蟹成为“富民蟹”的华丽转身。

  事实上,地处内陆的重庆,年产大闸蟹超过200万吨,养殖户遍及20多个区县,大多产品输入北上广深。今年5月1日起,“酉阳桃花源高山大闸蟹”宣传片惊艳亮相北京地铁,将滚动播出180天。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东超市发布的《2023中秋消费观察》显示,今年10月以来阳澄湖大闸蟹搜索量超过500万次,宿迁霸王蟹、兴化大闸蟹、盘锦河蟹的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宿迁霸王蟹增幅达407%,国人对这道美味大餐的喜爱可见一斑。

  大闸蟹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喜爱的美食之一,但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人们的需求也在悄然改变。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加偏向于健康和多样化的饮食选择,而不是传统的大餐。为此,在产蟹大市江苏靖江,仅蟹黄汤包一项,当地就有1900余家餐饮企业参与,蟹黄、蟹肉的用量每年超过120吨,产值超10亿元,带动了上万人就业。

  “我们的工厂和门店一年大概要用100多万斤的螃蟹,每天大概在3000斤。”江苏靖江食品公司总经理孙华靖说,在全市大闸蟹的产业链中,当地餐饮企业是蟹农最主要的客源,企业根据需求从蟹农手中买来螃蟹,加工成汤包、熟醉蟹、清蒸蟹等各种美食。

  “过去20余年,大闸蟹行业经过了品质和品牌两次成功的升级,影响深远,行业的第三次变革已经箭在弦上。”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创始会长杨维龙说,今年 8 月到 10 月,苏州大闸蟹产业带商家加速入驻抖音电商,商家数比去年同期增长超 200%,订单量也同比翻倍增长。

  阳澄湖大闸蟹的崛起,成就了一个享誉至今的 “金字招牌”,只要是来自阳澄湖的大闸蟹就能卖上好价钱。但也正是因为这块金字招牌成为价格的保证,仿冒阳澄湖大闸蟹的乱象始终层出不穷。

  线上电商平台一些缺斤短两、虚假宣传,蟹卡乱象等,也在一定程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蟹卡也好,电商也好,这一块‘挂羊头卖狗肉’、高价低质、以次充好乱象太多,会影响到一部分人对于大闸蟹的消费欲望,以及消费的信心。”朱丹蓬称。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规范大闸蟹市场的诸多举措中,阳澄湖推出的“数字溯源蟹”格外吸睛。据悉,其旨在通过AI、区块链技术解决实际难题,为传统品牌IP注入数字文化内涵,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7月,大闸蟹行业首个供应服务质量团体标准——《农产品供应服务质量要求——大闸蟹》发布,建立了从源头到养殖、从产品到深加工、从物流到服务的数字化农业全链条监管体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消费品安全与质量感知实验室主任刘霞称,此次团体标准的发布,不仅填补了大闸蟹行业在供应服务标准上的空白,更能有效推动大闸蟹产品供应服务的规范、有序,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行业营商环境。

  蟹状元是大闸蟹行业统一标准化的牵头者,该公司董事长高超表示:此举不仅有助于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秩序,还能够进一步推动大闸蟹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硬核实力持续打造民族品牌和国货名片。

  李国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青海“东大门”土地生“金”:干旱山地亩产千斤实现产业振兴

      中新网西宁11月9日电 题:青海“东大门”土地生“金”:干旱山地亩产千斤实现产业振兴  作者 石延寿 李隽  时至立冬,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乡,田间地头依然有忙碌的身影,农家场院里一片片灿灿金黄。  “你看这玉米棒子大吧,籽粒饱满,亩均产量稳稳在800公斤以上。”总堡乡三垣村玉...

    时间:11-09
  • 加大“农文旅”产业融合力度 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乡村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暑假期间,文旅市场火热。多地乡村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吸引游客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北京大兴:瓜果飘香引游客 发掘更多新业态新模式  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的一处瓜果蔬菜种植基地,西红柿、西瓜、水果黄瓜、贝贝南瓜等几十种果蔬可供游客采摘。  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重点打造庞各庄镇至采育镇高...

    时间:07-12
  • 政、商、学界话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振兴是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新网6月29日电 题:政、商、学界话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振兴是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当前,中国“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近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举办“破题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主题论坛,来自政、商、学界的8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出席,共话农业农...

    时间:06-29
  • 沈阳市文化旅游产业振兴发展大会召开

      中新网沈阳6月27日电(记者 韩宏)沈阳市文化旅游产业振兴发展大会,27日在沈阳召开。  沈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本次大会既是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也是小型文博会,更是招商推介会。会上,32家单位16个重点文旅项目进行签约。  ...

    时间:06-27
  • “白大褂”和“西装”同见于一栋楼 “生物铸造工厂”多举措助科研与产业融合

      中新网深圳6月13日电 (记者 唐贵江 刘洋)“合成生物技术通过对酵母进行改造,把黄花蒿中产生茼蒿素的基因转移到酵母里面。通过酵母发酵,像酿酒一样生产茼蒿素。相比传统种植黄花蒿后再收获、提纯的方式,运用合成生物技术加快了生产效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傅雄飞表示。  6月12日,“高...

    时间:06-13
  • 辽宁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推介活动在沈阳举行

      中新网沈阳6月10日电 (王艺霖)6月9日晚,辽宁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推介活动在沈阳举行。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出席活动。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出席活动并致辞。省政协主席周波出席活动。新华社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活动并致辞。  本次推介活动是辽宁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的一项重要环节。活动全面展...

    时间:06-10
  • 陕西柳林: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 小小香菇“飘香”乡村振兴路

      “传统村落万里行”系列报道  【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陕西柳林: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 小小香菇“飘香”乡村振兴路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十年来,共有6819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

    时间:06-08
  • 张辉:技术创新赋能产业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必然要求。不久前举行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着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涵,理顺传统产业和现代化新...

    时间:06-06
  • 红土地上振兴路:烟稻产业融合发展 让村民腰包更“鼓”

      中新网宜春5月31日电 (刘力鑫)五月的赣鄱大地,阳光明媚。走进宜春市上高县镇渡乡,只见数千亩整齐划一的高标准烟田紧密相连,阡陌纵横,绿意盎然。  眼下正是烟叶采烤的时节,离烟田不远处的一座烤烟房,数位村民正忙着把刚采摘的新鲜烟叶进行编杆然后送进烤烟室内。  “等这几个月烟叶全部采摘完,我就可以在烟田上种晚稻,晚稻收...

    时间:05-31
  • 从教育扶智到产业振兴,中国平安“35周年司庆感恩回馈”系列活动走进安徽阜南

      值此中国平安成立35周年司庆来临之际,平安集团从上到下深入推进一系列感恩回馈社会的重要公益行动。2023年5月23日上午,由中国平安捐资4000万元参与援建的安徽阜南县平安小学正式揭牌。三年前在淮河洪灾中因蓄洪需要而被迫异地搬迁的师生们,迎来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操场与体育设施以及各种焕然一新的教学设备。 ...

    时间:05-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